浅谈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双重约束

来源 :中国外资·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sml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GDP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在分享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成果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既遇到了计划经济旧体制的约束,也遇到了资源能源短缺的约束和结构性失衡的约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市场化进程中的体制约束
  
  1.过多的行政审批是体制约束的集中表现
  建国之后历经了30多年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政府主导型经济。我国政府是大政府、强势政府、万能型政府,政府职能无所不包,无所不管,特别是由官员行政审批来配置资源,严重背离了市场化法则,导致效率低下,损失浪费严重,形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项目。由于政府机构太大,部门太多,职能太宽,对经济干预太深,行政审批色彩太重,导致了经济发展的自由度不高,市场化率低。因此,我们必须在市场化进程中重塑政府职能,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大企业的格局。政府应该从微观经济中撤出来,致力于宏观调控、制定法则、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公共安全、公共产品、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致力于建设精干型、高效型、廉洁型、服务型的政府。只有政府退出微观经济,减少对经济的深度干预,才能让市场这只手在更大范围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主副换位,建立新的体制,营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中国的市场化程度。
  2.产权制度改革久突不破是整个经济改革的最后障碍
  国企改革自1984年起步,到现在已历经了20多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两权分离、放权让利,利改税、拨改贷,两轮经营大承包和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等四步改革。通过其历史轨迹可以看出改革是由浅入深的过程,现在进入深水区遇到的核心问题是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实践证明,产权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产权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这是改革加多年得出的基本结论。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分田到户,实行联产承包制,明晰了土地产权,激励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而国有企业改革迟迟没有得到根本性突破,就在于国企产权难以分割,无法细化、量化到每个职工的头上,也就无法达到激励的目的。目前,制约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思想障碍还在于姓“公”姓“私”、姓“资”姓“社”以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等等。现在,国企难以搞活,就是因为体制性障碍,特别是政府不放松对国企的管制,即使对股份制改革后的新企业仍然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干部,使得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法人治理结构,不是选举制、招聘制,却沿袭垂直任命制,这样就导致法人治理结构是假的,造成了新股份制企业的大面积假改制。现在,国企名义上改制面已达到80%-90%,但是搞活面不足40%,两者不匹配,反映出大面积假改制的严重后遗症。
  3.我国的配套改革相对滞后
  各项改革缺乏互动效应,也障碍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一是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国有商业银行大面积呆死账,产权不清,机制不活,监管不严,导致当前大量携款外逃和挪用公款参与赌博等重大案件,使2005年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腐败案件的高发期。二是我国的财政体制离市场甚远,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吃饭型、建设型财政的旧机制,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建设仍然在探索和徘徊之中,实际上没有大的突破。三是我国的税收体制改革也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的主税基仍然以国企为主,一方面加大了国企负担,另一方面造成了税基萎缩。今后,要把主税基以国企为主转到,以大量民营企业为主上来;税种仍然是沿袭发展中国家以增值税为核心的流转税种为主,今后,应该适应市场化的要求,转移到以所得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为主上来,发挥税收和财政政策在国民收入二次分配调节中的作用,遏制两极分化,构建和谐社会。四是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改革也严重滞后,保障面小,宽度不够,深度不足,密度也不强。由于缺乏社保机制为企业兜底,为社会构筑安全网,使得国企改革成本太大,市场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五是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相对滞后,例如,加快民主化进程、建立分权制约的权力体系,改变上下垂直的干部任命制等,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敏感问题。近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不快,进展不大,严重制约了经济体制的深层改革。
  回顾我国改革的多年实践,我们清醒地看到: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到深处是产权,改到难处是体制,必须抓住这些关节点的问题,寻求新的突破,打好最后的攻坚战。
  
  ▲▲二、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约束
  
  我国是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按13亿人口的人均资源占有量是世界上的贫国。特别是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近些年来经济快发展高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为代价的,这样越发凸显了我国资源短缺问题。不难看出,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是靠生产要素总量的扩张,靠对资源能源的高度依赖和消耗而换来的高增长。我国每创造1美元GDP,其能源消耗是美国的4.3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而我国的人均资源并不富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我国的可耕地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水资源是1/4,森林是1/7,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15%和42%。据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木材供销缺口达到11-15亿立方米。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和进口国,2003年石油消耗2.1亿吨,进口石油9000万吨,2004年进口石油1.1亿吨,今后还会逐步攀升。我国的煤炭生产2004年达到19.5亿吨,平均每人1.5吨。由于资源的短缺和大量进口,促使石油、钢铁、煤炭等大宗原料及其相关的几十种工业产品涨价,有可能成为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诱发点。用这么高的能源消耗支撑GDP增长,有喜也有忧,若按照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能源资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加,从长远看,社会总供给的缺口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瓶颈和硬约束。到2020年要实现GDP翻两番的目标,能源和资源供给保障存在很大困难。我们必须认识到,将来中国最大的危机是能源危机,中国最大的进口是资源和能源的进口,如果现在不能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将会带来经济发展的严重危机。其出路对策是:
  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
  针对资源短缺的现状,唯一的选择就是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由过去的粗放型、外延式转为集约型和节约型,把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使用变成全社会的主流意识。这样才能解决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资源约束和能源短缺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能源深度的利用,走出一条低污染、低能耗的集约型和可持续增长的新路子,我国经济发展才能真正有希望有前途。
  2.打科技牌,加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深度
  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必须从国情出发,加大科技研发,采用新技术加大资源开采和利用深度,相对增加能源的供给量,缓解资源上的供求矛盾。例如,我国已开发油田平均采收率为32%,如果全国已开发油田平均采收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石油可采储量1.8亿吨,相当于新探明一个5-6亿吨的大油田。我国矿产储量是煤多油少,如果在新技术研发上有突破,实施煤化深加工技术、“煤变油”技术等,会大大提高现有能源的开采利用潜力,对中国今后的经济增长具有更为紧迫的重要意义。
  3.调整外贸出口结构,推动产业替代升级
  日本是世界上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二战之后,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他们的经验对于资源和能源相对短缺的中国,特别具有现实借鉴意义。我国在今后进口大量资源和能源的同时,国内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由过去生产大量的低端制造业产品为主转向科技含量大的高端产品,提升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外贸出口转型,由单一数量型转为质量效益型,由初加工的低端产品转向高科技含量的高端产品,实现我国资源能源进口与高科技产品出口的有机结合和相对统一,中国才有可能真正登上经济强国的平台。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要分别切准每一个有针对性的问题,抓住症结点予以突破,这样才能认真解决市场化中的体制约束、工业化中的资源约束,带动中国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的轨道。
  (责任编辑:曾超)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今这样一个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压力让人们感到窒息。本文系统归纳现有的研究成果,广泛借鉴国外经验,紧密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技术,对我国企业实施压力管理作一个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针对我国企业实施员工压力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压力管理 问题 对策    ■一、绪论  在现今这样一个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一个人都赶上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摘要:求知欲是对知识的热烈探求,是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学习兴趣的集中反映。以问题为融入学习过程的切入点,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激发学生求知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指出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技术问题情境 兴趣    学生的求知欲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求知欲就会成
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物价等部门是履行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能的政府机构.它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目的只有一个,生产出特有的产品--良好的市场秩序,以保证社会主义市
1998年。西安软件园成立;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1年,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信息产业部联合批准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2003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礼仪教育的欠缺使得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欠缺,以及礼仪课程教育定位上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本文从高校如何运用有效载体,重视大学生中开展有效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邓小平关于世纪的理论极其丰富,他对世纪的认识独辟蹊径.先立足于20世纪末,仰观俯瞰,建立了"四个世纪"的框架.而后在框架内作出对历史的评析,提炼了世纪主题,制定了系列跨世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和目标。鉴于中国农村的现状,笔者认为:中国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农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摘要:首先探讨了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监督的关系,指出内部审计是内控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提出了健全内部审计的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加强内控信息披露来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策略。  关键词:内部控制监督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是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单位有效进行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