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zzbjz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具备优良的教风、严谨的学风,才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适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关键词 校风 教风 学风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校风、教风、学风之间的关系
  校风、教风、学风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其中。学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校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归宿;教风则是基础,是前提,是良好学风的根基和导向;而校风则是教风、学风的综合反映,是高校师资队伍精神面貌和优秀校园文化的展现。三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良好的校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反之,教风和学风建设也会直接影响校风的建设。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三风”之间作用及其辩证关系,使其形成一个相互激励、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对高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校风不良
  (1)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校园风气。当前,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文化相对滞后,社会出现了诸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这直接影响了校园的纯净性。大学的建设看教学建筑的建设速度,教师评级看论文发表的多少。唯物质化使以学术气氛为荣的大学变得面目全非。(2)学校规章制度不规范,管理措施难落实。规章制度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已有的规章制度不适用于现有的问题;另一个是新的规章制度没有随着新情况的出现而出现。我们的校园规章制度,一直停留在办学初所形成的条条框框,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的变化而更新。(3)大学生处于社会人边缘,心理状态处于动荡期。相较于社会人来说,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认知,缺乏是非判断力,他们的一些行为吸收了社会上新生的所谓潮流的东西,但是是非荣耻的观念很淡薄,往往把挑战校纪校规追求新事物为荣,教之则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总是要经历不理解经历被阻挠”嗤之。所以,奇装异服打扮,短裤拖鞋上课这些现象蔓延整个校园,屡教不听屡禁不止。
  2.2 教风不严
  (1)治学态度不严谨,教学质量下降。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着一种以科研能力作为高校教师聘用、职称晋升、奖励待遇发放的重要考评依据的风气,这必然使部分教师扭曲学术研究的本义,功利性学术研究凌驾于学术本身。 (2)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对本专业研究前沿缺少了解。随着各个领域专业知识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方向不断细化,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而很多教师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广泛涉猎前沿理论研究成果,这直接导致了教授过程中知识传递的滞后。一上课就照本宣科,无理论背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无新案例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这使整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3 学风不正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良好的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生存支柱,能吸收更多优秀的生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当今,在众多院校的学风建设中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1)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就业的现实压力,导致了学生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每学新知识先心里打个问号:“学这个有何用处?”而这个“用处”的标准取决于在就业时是否更有竞争力,工作后是否能迅速转化为物质金钱。这导致了基础知识理论知识被忽视,考试则投机取巧。(2)学生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对知识不求甚解,茫然地接受教育,被动地吸收知识。当代大学生中,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少了对知识的渴望,没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气。每天日不中天不起床,漏尽更阑方入眠,学习懒于思考惰于动手……颓废的大学生活习惯,成为了大学生健康成长之流毒。
  3 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思考
  3.1 规范校风建设
  校风日下令人堪忧,为了净化校园环境,规范校风建设,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改和修正:(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促进校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帮助人们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精神文化修养;有利于提高抵御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在日常校园建设中,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譬如,可以加强对校训内涵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校园发展历史的宣传力度等等。(2)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校风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规章制度在前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为校风建设保驾护航。另外,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协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3.2 优化教风建设
  (1)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教师明白自身所肩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看清教师这个职业所包含的深厚价值和意义。(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修正治学态度。教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可见其意义之大。在优化教风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就是教师,所以要转变以科研能力作为高校教师聘用、职称晋升、奖励待遇发放的重要考评依据的风气,让教师真正将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中。(3)提升教师知识储备,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除了其行为举止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外,其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必须在某一方面具备向学生教授知识的能力,必须结合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自己所属的领域。
  3.3 加强学风建设
  (1)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力度。在社会现实的侵蚀中,大学生对学习失去激情,少了对知识的渴望,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积极主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2)其次,我们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就业,不是我们求学的终极目标,所以,我们不能用就业时是否有用来衡量我们现在所学的东西是否有意义,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培养严谨求是、积极探索的学习方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做人道德和艰苦奋斗、勤俭朴实的做人品质。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绝不是靠短时间突击就能展现出来的,必须在平时从点点滴滴的工作做起,持之以恒。总之,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是一项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工作重点,找准突破口,长抓不懈,才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张昌勋.关于高职院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
  [2] 黄家骅.开展“三风”建设,注重办学内涵,提高育人质量[C].2006.11.
  [3] 乔树桐.高校发展中应处理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关系[J].前沿2006.9.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存在问题;对于NIT考证过程相关的考核模式及理念进行重点分析,探讨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NIT考证模式下的相关教学改革问题,希望对于今后
高职图形图像专业主要培养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和动画制作等相关领域人才,该专业要求必须紧密结合计算机新技术的特点,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如何实现高职图形图像专业教学模式的科学设置成为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实际对此加以探索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录像机、录音机、播放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已经普及,很多学校都拥有足够的各类教学工具,它们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可以为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增添很多色彩,令学生更为直观和生动的了解可课本知识。所以,其在课堂上的应用是值得认可的,赢得广大教师的欢迎也是必然。但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必须在合理科学的范围之内才能受到正面积极的效果,否则也只能托教育的后退。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針对目前存在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法,设计趣味性的任务来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关键词:网络环境;任务驱动;系统平台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1.52  信息化时
摘 要:在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工具,面对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地进行“充电”,学习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以及先进设备的运用,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只有备好每一堂课,充分地了解和关心学生,才能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运用于教学和工作中,才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发掘学生的潜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充电;网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同时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和授课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从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