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lia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能力的教育。本文针对大中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中学生 抗挫折教育
  
  近几年,一些高校对在校生心理进行调查,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对于大中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学者和教师的高度重视。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学校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为基本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特点,都表现的极其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什么是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力的教育。
  
  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方面
  1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注重挫折教育的价值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体育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的观念。以前,人们认为体育课无非就是跑跑跳跳,玩玩闹闹。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强化、深入,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师也要从单一的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即教书又育人,把培养健康有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学生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快乐,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不甘人后,永不言败,自找快乐的本能。挫折未必总是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同样的挫折可以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奋发向上。在他们亲身经历挫折的同时,教师还应适时的对他们的良好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扑捉学生的闪光点,珍惜并鼓励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通过肯定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战胜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
  2教师要辨清学生性格类型,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性格培养抗挫折能力
  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时机和场所,但应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体育课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聆听他们的谈吐,判断学生性格,根据学生的性格分组,进行施教。外向型的学生,他们活泼、乐观、开朗、向上,同时也易骄傲自满,根据上述特点对他们可采用单刀直入法,直言不讳进行说服教育:内向型的学生,则少言寡语,不善言表,应采取婉转法,宜旁敲侧击,启发诱导,逐渐渗透,感化学生,抑郁型的学生,要讲究策略,抑郁型心理表现一般为悲观,悲伤,低自尊和绝望,优柔寡断,回避交往和厌世,总之抑郁是以压抑占主导的情绪状态,针对这些学生,应采取导引法,引其上路导其上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与人进行合作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
  3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挫折情景
  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知识层次深浅、社会阅历及家庭情况与性格的差异,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力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在创设挫折情境时应特别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問题摆脱困境,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待那些父母离婚的学生、残疾学生、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越轨和能力不强的学生,所采取的方法一定要谨慎,切不可草率行事。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总结出一套“三步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第一步:情景导入,激发情绪。在支撑跳跃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格差异,我在场地上摆设了几个不同高度的跳箱,课中让学生选择适宜自己能跳过的跳箱去跳。在练习中,可以看到学生兴趣非常浓,积极性很高,在学生的笑容里可以觉察到学生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步:稳定情绪,提升兴趣。让跳过低跳箱的学生自由选择高一些的跳箱,此时要加强保护和帮助的力度,预防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产生伤害,教师不能因学生害怕跳不过跳箱产生畏惧的心理而降低要求和难度。练习中部分学生跳不过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是正常的,这也是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所必须的,只要教师恰当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必要时亲自来保护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会感到安全,学生会信心十足,勇气大增,同时施以适当教学方法,学生畏惧害怕的心理就会消退。
  第三步:展示自我,享受成功。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能发挥自己个性特色的跳箱进行练习,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展示个性,相互鼓励。让学生在生理、心理和合作上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三维健康观。
  在进行创设挫折情景时,不能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层层递进,逐步提高,让学生自己选择内容去尝试,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坚定信念,在成功中寻找喜悦,养成遇到困难、挫折时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
  4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能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环境
  如定期举行集体项目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如接力游戏,拔河,球赛等,多创造一些让他们相互合作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多交朋友,特别是与体育教师交朋友,体育教师一般都性格开朗,举止大方,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他们,学生愿意与体育教师交朋友,体育教师也要多和学生们接触,和他们一同游戏、一同比赛、一同享受成功、一同成长,共同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培养学生的友谊感、合作意识,强化抗“挫折”的信心。
  
  (二)学生方面
  1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让学生在思想上有准备,遇到挫折不要怕。学习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向他们讲解人的一生之所以如此的丰富多彩,是因为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与挫折作斗争,并且最终战胜它们的缘故。
  2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榜样的原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熏陶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潜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学行为。
  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这一良好的契机和场所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建立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学目标。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我们必须抓好这一时期,而且要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采用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宛西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要真正实现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教师必须真正彻底转变教育理念、管理理念和评价理念。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就学生而言,家庭、学校是他们直接受教育的基地。因此,双方的教育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协调教育 品德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报刊上曾登载过这样一宗新闻:一所学校的两个二年级同班同学因在走廊追逐玩耍,相互拍打对方。碰巧放学的时候,其中一个学生的妈妈见状
话语学习、反思、实践、创新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扎实、平实、真实。"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升,调整"预设",为"生成"留出空间,以一种教育
新媒体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文化变迁,文化的外延逐渐扩展,这种新文化形态,使人们的思维模式、思想观念、语言叙述、审美取向与生存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我们的写作方式也
【关键词】职业学校 学生现状 角色转换    从小到大,家长为孩子选择的中学升学目标是:能考省重点学校不考市重点学校,哪怕是自费也要进省重点,能进市重点的不进普高,能进普高的不进职业学校,实在成绩太差,才不情愿地选择职业学校。所以,职业学校不但生源紧张,而且生源的整体素质也确实难以让教者满意。很多学生对职业学校的选择都是在家长怕孩子游离到社会而不得不为之的结果。常言道:爱一行,才能钻一行。这样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