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理念下初中体育创新教育探讨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新教育理念下,各地初中都在积极开展各科教学工作的创新教育探讨,一向以技术教育为主的初中体育也在其中。初中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理念、教学特点、教育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探讨,为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帮助。
  关键词 教育理念 初中体育 创新教育 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强身健体,促进初中学生的体能体魄方面的成长发育。新教育理念下,初中体育教育中创新教育理念影响更为深入,创新教育教学的意义也更为深远。
  一、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初中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是初中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同样需要随着学校教育理念、教学概念的转变而转变教学形式和教育目标。
  (一)创新教育概念指导初中体育教育工作
  在新教育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培养和塑造出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体育创新教育理念来指导初中的体育教育工作。体育教育过程中也要处处注意发挥创新教育特色,比如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增强学生互动机会,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体育课堂教育气氛等。根据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在初中体育教育过程中,创新教育的组织者是教师,而主要受益者仍然是学生群体。体育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认识、研究和方法、策略探讨实施都必须以服务学生为基础。
  (二)创新教育符合未来体育教育发展需求
  阿西莫夫说过:“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从现在开始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地和社会各界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由此可见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各阶段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体育教育作为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为创新教育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贡献力量。根据创新教育理念要求创新人才应该有以下三方面的素质:第一,创新精神,有好奇心、求知欲,对探究真理和事实有兴趣。第二,具备创新能力。包括观察、想象、组织分析和实践落实的能力。第三,创新人格,即一切能够符合创新需求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品德素质。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一)抓住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特点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理念中之中。在体育教育中把“创新”教育放在核心位置,所有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一理念开展,教师自觉地在教育工作中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2.创新体育教育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个性特征鲜明等特点。创新体育教育形式是随着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独特优势,甚至比其他学科中的创新教育更易被学生接受和吸收。
  3.初中体育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模仿学习中创新。体育教育中技能、技巧的教育内容很多,很多体育教育工作都是从模仿开始,但创新教育要求学生能从模仿中创新,激发身体和思想上的潜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高尔基说过:“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创新人才的标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体育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两个或者连续几个体育教学活动中间给学生安排一些合理休息的时间,让学生恢复体能和身体素质的同时有机会思考和探索体育技术练习的作用,吸收练习经验总结技巧等。这样的做法不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想象空间,让学生有探索真理兴趣和时间。
  2.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事情,他们对未知的、有趣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育教师若是能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积极引导,必能将学生的发散性好奇心引入体育学习之中,引导着学生不断探索和学习更高效的体育学习方式。久而久之还能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锻炼出一套有效的创新学习方式。
  3.通过体育运动启发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体育教育中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比重较大,这些教学内容不但能促进身体健康,对提升学生的生理及体能、大脑活跃程度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体育教育使大脑更加清醒灵活,进行创新思维时效果更佳,状态更佳。
  4.初中体育教育还能有效开发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形式包括具有直观教育效果的活动示范、教学观摩活动,在学生观察示范、观摩活动的时候,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察方式和观察准备工作。比如,在体育教学中观察必须有选择,先整体后局部,先重点后细节。分析能力的培养与观察相辅相成,比如观察前需要分析哪些准备工作对观察有益,在观察过程中分析哪些内容是重点,观察工作完成后还要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真正有意义的内容和部分。
  总之,新教育理念下的初中体育创新教育探讨既是对创新教育理念的深入探究,也是对初中体育教育的再创造,但无论哪种形式都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服务。对初中体育创新教育探讨的一切结论、成果都要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创造服务。
  参考文献:
  [1] 吕志华.创新教育理念,有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效[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2] 李小林.初中体育创新教学浅析[J].中学数学参考.2013(36).
  [3] 依布拉依木·艾海提.基于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J].赤子(中旬).2013(08).
  [4] 赵振虎.创新教育理念,有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成效[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现今学生的普遍状态是只重视老师要求的文化课,对于可以关乎其文化成绩的数语外等主科,投入大量的时间去钻研,而忽视了对自身健康的教育和自身体质的加强。现代化的素质教育是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教育,而想要与现代化教育同步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构建高中体育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有氧健美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实践以及实践价值,并指出了有氧健美操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有氧健美操的开展,促进教法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 有氧健美操 小学 实践价值  有氧健美操是集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新项目,其特点是热情、奔放、韵律感强。小学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篮球是一项备受广大师生所喜爱的体育运动,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具有积极的拼搏精神,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关键词 竞技运动 篮球运动 团队精神  篮球这一项运动起源于189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是由本市的基督教青年会体育教师詹姆士所发明的。由于篮球本身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通过研究表明:“体悟教学法”在学习乒乓球球技术方面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体悟教学法,学生不仅能深入了解到乒乓球理论知识、更好的掌握了乒乓球技战术,而且培养了学生对体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乒乓球运动的热情。  关键词 高校 乒乓球 “体悟教学法”  乒乓球是一项集健身性、竞技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培养聋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聋哑大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体育教学也是我们特殊体育教育的重要课题。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探索中,“互动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变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体制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部提高素质教育,并且要求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给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本文主要了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阐述了传统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在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体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构建一个开放的、不断吸收信息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促进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体育 运用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随着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多元智能作为一种指导教学的哲学,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体育教学课程组织的多变与复杂。体育教学必须依据季节、气候、学生性别、体育基础、教学内容、身体素质、场地、器材设备等因素的不同情况来组织教学,选择与之适应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始终处于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