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山核桃溃疡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u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宁国市山核桃溃疡病的病原菌特征、症状,分析其致病因子,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促进山核桃的科学种植。
  关键词 山核桃溃疡病;病原菌;症状;致病因子;防治技术;安徽宁国
  中图分类号 S43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14-02
  山核桃是我國特有的高档坚果和木本科油料作物。近年来,随着山核桃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山核桃产业已成为宁国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然而,随着山核桃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除草剂等化学药剂的大量施用,山核桃林的纯林化程度不断加重,植被品种单一、山体水土流失严重,加之不正确地大量施肥,以及采摘期对树体的损伤,山核桃树势较弱,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导致病虫害不断加重。山核桃溃疡病是近年来危害面积、影响程度最大的病害,感病山核桃树轻者落花落果,重者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死亡。为控制山核桃溃疡病的发展,笔者针对宁国市山核桃当前生产管理现状以及研究进展,对山核桃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如下总结和介绍。
  1 病原菌特性
  山核桃溃疡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腔胞纲球壳胞目的群生小穴壳菌[1],属弱寄生菌。病原菌一般以菌丝体的形式在山核桃树皮内越冬,翌年4月,随着温度上升,菌丝开始生长;5月后,病菌孢子开始大量繁殖[2],依靠风雨传播,从树体伤口侵染,并进一步危害树体本身。
  2 症状
  主要危害山核桃主干基部2 m左右高度范围,严重时也可蔓延至2 m以上主干或枝条。发病初期,主干受害树皮部出现近圆形水渍状褐色病斑,之后逐渐扩大,出现失水下陷,并伴有纵裂、褐色黏液流出。受害树皮韧皮部和内皮层发生腐烂坏死,严重时可深达木质部2~3 cm,后期若病斑较大、着生密度过高,易发生联合,影响养分的供给与输送,甚至导致整株死亡[3]。
  3 致病因子
  3.1 气候
  山核桃溃疡病的发生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较复杂。但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冬季温暖少雨、春季温暖多雨容易造成病害的暴发[4]。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冬季少雨干旱不利于树势以及树体抗病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冬季温度较高利于病菌的安全越冬。而春季温暖多雨,限制了林木生长的同时,大大促进了病菌的生长以及病菌孢子的传播,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3.2 土壤
  山核桃溃疡病的发生与土壤状况的好坏也有一定关系。土壤状况良好、有机质含量高、营养元素供给均衡、保水透气性强的地块不易发生溃疡病。而对于土壤贫瘠、酸化、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块,由于外界环境不利于山核桃树体的生长发育,林木抗病性降低,病害发生几率大[2]。
  3.3 树龄
  核桃溃疡病的发生与树龄相关。在一般情况下,中龄幼树发生溃疡病的几率高,而且危害比较严重[5]。这可能是由于幼树处于生长旺盛时期,树势比较强,病原菌侵染难度大;而较老的林木,由于树体生长年数长,枝干的木栓化程度高,对树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受溃疡病侵染的几率相对较低。
  3.4 管理方式
  山核桃溃疡病的发生与管理方式的关系密切,特别是施肥方式以及施肥量。生产上,不合理施肥,特别是过量偏施化肥,一方面易导致土壤酸化板结,部分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含量增高,同时未能被林木吸收利用的水溶性养分随水体流失,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另一方面过量化肥的施入加快了山核桃树体的生长速度,林木木质化程度降低、皮层较疏松,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2]。此外,随着山核桃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纯林化程度也不断加深,打破了林木所处生态坏境的平衡,山核桃林水土流失情况加重,溃疡病发生几率较大。
  4 综合防治技术
  山核桃溃疡病属于弱寄生型生态性病害,该病害较顽固且易传播,病害的发生与所处生态环境以及树体本身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外界温、湿度适宜,林木树势及抗性不强时极易导致病害的暴发。因此,生产上应以营林壮树为主,调整管理模式;以预防为主,并且及时治理。
  4.1 营林壮树
  创建平衡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有利于提高树体抗病性。生产上,提倡采用块状或带状抚育方式抚育幼苗,保留并高度控制树体邻近范围的杂灌、杂草,促进提前郁闭;提倡使用割草机除草,避免大量使用灭生性、触杀型除草剂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林间可适当培植绿肥,改善林区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1]。
  4.2 科学施肥
  防治山核桃溃疡病在施肥上应遵循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三大原则。单株施肥量要根据结实情况、土壤现状以及肥料养分含量来确定,生产上成年树每年施肥2~3 kg,3月中、下旬可施用测土配方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树体当年雌花花芽分化和春梢枝叶生长,施肥量约为总施肥量的35%;6月中、下旬至7月可施用高钾型水溶肥2~3次,提高山核桃果实的品质和饱满度;8月下旬,提倡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延长叶片功能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恢复树势的目的,有利于来年山核桃的优质、高产,施肥量约为总施肥量的25%;9月下旬,可结合实际情况种植油菜等作为绿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培肥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4.3 减少树体伤口数量
  山核桃树干的伤口,特别是主干2 m以下的伤口是病原菌侵染的主要位置。因此,在生产管理上应该尽量避免对主干的伤害,及时防治山核桃病虫害,降低伤口出现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在冬季对山核桃幼树进行涂白处理,以防止冻害破坏伤口,破坏致病菌的生存环境,提高树体的抗性[3]。
  4.4 化学防治
  生产上,山核桃溃疡病的防治提倡以预防为主,但对于已发生病害或受害严重的林木,适当的化学防治是必不可少的。山核桃作为高档果品,化学防治时在药剂选择上应注意选择安全系数高、残留少的化学药剂。已有研究表明,早春时期,可使用27% 908药剂进行防治;4月初,刮除老病斑后,可使用27% 908以及硫酸铜等药剂涂刷主干病斑,防治效果较好[6]。
  5 参考文献
  [1] 彭丽.山核桃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护理学,2010(6):176.
  [2] 戴胜利.山核桃溃疡病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J].土肥植保,2015,32(8):129.
  [3] 吴志辉.山核桃溃疡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经济林研究,2009,27(4):96.
  [4] 吴志辉 束庆龙,余益胜,等.气候因子对山核桃溃疡病发生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06,24(2):1-4.
  [5] 徐斌,郑宏兵,束庆龙,等.树皮结构与山核桃溃疡病抗性关系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4,22(4):19-22.
  [6] 吴志辉,明文平.山核桃溃疡病的化学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09.
其他文献
N-12890-3型改进式凝汽器产品采用Q235B-316L-Ⅰ复合管板设计,碳钢侧与凝汽器壳体相接,不锈钢侧与水室法兰相连接,复合管板结构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大大节约了成本。本产品
CSP产线由于品种规格跨度大,对设备的状态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设备的投入率,降低设备运行故障,有必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对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测。通过监测CSP精
探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新理念,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工具。已引起图书界的广泛关注。深刻认识博客理念、积极创建图书馆博客,对图书馆建设、增强为读者服务具有重大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