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及思考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we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初中地理课程发展趋势来看,新课标改革要求加强生活化教学实践力度,需要结合生活,教学对学生有所帮助的地理知识,因此地理教学模式需贴合实际生活,满足学生生活发展需要。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生活化地理教学所具备的三大原则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具体研究教学生活化地理的实践应用,并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之处。
  现如今,初中生社会生活经历丰富多彩,早已具有辨别是非的逻辑能力,并且逐渐成为社会主力群体。目前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可谓息息相关。如何有效实施地理生活化教学工作,使生活融于教学成为目前地理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原则
  1.生活性。
  地理教学生活化,通常是指根据初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心理情绪、逻辑思维等开展地理教学工作。与学生生活关联越紧密的,学生心理接受积极性越高,综合生活环境、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尽可能地提高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初中生好奇心很重,形象化、生活化的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地理这门学科的价值。
  2.地理性。
  选取生活化的教材、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但切忌过度生活化。这种情况下,地理生活化教学需考虑人与自然之间“同生共死”的关联;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同样地,教师在选取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时,也要考虑其地理性。除此之外,部分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初中生不易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这样的话,就需要地理老师应用生活知识将抽象概念具体、直观化,将枯燥课堂活跃化,便于学生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3.开放性。
  在地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水平,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营造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的学习环境,体现其应用的开放性。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培养初中生们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教学模式多元化,针对不同生活经历、环境加以设立,可以拓宽学生想象空间,提高生活观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思维记忆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二、研究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应用之处
  1.教学素材。
  就初中地理课本素材做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点。73%初中生对地理的奇闻趋势和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预防有极大兴趣;16%对天文、气象、风土人情有兴趣;7%对课外活动有兴趣;只有3%初中生对地图绘制有兴趣;1%对与地理相关的社会问题,如资源、人口、环境感兴趣。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过程中不局限于课堂上关于地理知识的讲读,而是将生活融入教学,将生活体验加进教学素材。分析如下。
  (1)注重学生生活基础认知,引入生活文化体验。调研结果显示,83.6%的初中生都觉得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不够宽,59.6%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看过课外地理相关书籍。因此,在教学生活化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正确地去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生活体验,去提取、整合地理知识点,便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记忆。例如,在教学《宗教分布》课程时,学生的基本认知只有宗教,但对其教徒主要分布区域却不知晓。亚洲国家主要信仰佛教,部分信仰基督教,而伊斯兰教主要分布于阿拉伯半岛。
  (2)关注國家大事,添加时事热点教学素材。由于学生有兴趣偏好,对社会新闻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添加社会素材,确保地理相关知识素材与时俱进。比如,最近大家最为关注的时事热点就是韩国部署“萨德”,从地理范围来看,“萨德”探测距离可涉及中国山东半岛及纵深地带,并可以对我国弹道导弹发射进行跟踪,对我国国防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我国对“萨德”的部署是持反对意见的。还有,不久前江苏部分区域10级以上的大风造成5死22伤,最为严重的就是盐城阜宁。这些地理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2.教学模式。
  (1)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情境。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构建身临其境般的生活化学习情境,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感受到北极的寒冷、沙漠的炎热,可以看到北极光的绚烂、沙漠的一望无垠。当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初中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多出去走走,生活在海南学生,可以在冬季去寒冷刺骨的东北感受下冰天雪地。生活在潮湿、多雨的云南学生,可以去干燥缺水的塔里木沙漠接受下风沙的洗礼。结合地理知识点,去体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引入生活化教学活动。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青春叛逆期,玩心重,对于枯燥的课堂极其没有耐心。因此,在教学初中地理课程时,需要积极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可以在班级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比赛,学生凭借记忆将地图完整地拼出来,七巧板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地区版块形状、大小,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创新精神。举例来说,教学水土流失严重课题时,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从各自角色的角度去阐述造成黄土高原恶劣环境的重要因素,并分析、总结。在引入生活化活动的教学场景中,学生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入课堂学习情境,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强化学习思维能力。
  三、对地理教学生活化应用的思考
  1.优势。
  生活化教学应用打破传统,结合生活,以学生自身能力去挖掘更大潜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活跃枯燥的地理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我展示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2.不足。
  上述提及的生活化教学三大基本原则,就目前来说,开放性还未完全体现于实践应用,通过调查,在寒暑假期间,家长会带孩子外出走走看看的概率不足6%,大多数父母都忙于工作,对开放性地理教学不理解,认为没有必要去耗费精力、时间、金钱,因此,初中生绝大多数都依赖于多媒体网络去开阔视野,造成教学生活化不彻底,学生对有些地理知识仍然难以理解。
  综上所述,为了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我国教育事业需要严格按照课改标准,大胆创新,改变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满足社会要求,满足学生发展要求,结合生活细节,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初中地理知识。实施生活化教学课堂,可以使教学知识、内容、模式更趋于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地理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历史课内容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为的是让学生对中外历史有全面、综合的认识。但历史课本简明扼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构成了简练的课文。有些教师没有掌握教学技巧,要么照本宣科,把历史课上得索然寡味,要么过度展开,不能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笔者结合十几年的历史授课实践,谈谈历史教学中的两个技巧,以供参考。  一、处理好课文和拓展的关系  历史课文是对历史事件的准确的、简要的叙述,不可能感性化、形象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阶段就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强的人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责任感强的人,敢于藐视困难,并尽力去克服困难。反之,责任感不强的人,即便是遇到很小的困难也会退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一、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意义  当代公民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具有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意识属于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目前添加促进剂后水合物形成机理并无统一定论,本文详细阐述了气体水合物形成的降低表面张力理论、临界胶束理论、毛细效应理论、模板效应理论和表面疏水效应理论等促进机理,
一、课题研究背景分析  晋江作为福建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克服了城市化诸多共性问题,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晋江市在城镇化进程中积累的典型经验模式,创新和完善了高中地理课程关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相关理论。  “新型城镇化”对于高中地理课本教学内容来说,是全新概念。课题《晋江市新型城镇化研究》从课题资源调查研究,到课程开发,再到课堂教学实施,都进行了相关实践探索。本文作者将本研究过程進行了总结,
期刊
微课主要是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以视频为载体,集合课本教学内容和其他教学资源为一体的教学小视频,对引导学生预习、复习,以及攻克重难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学结合微课的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进一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成果。  一、利用微课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  微课产生于日益发达的现代网络技术,自然也包含了传播速度快、资源丰富等互联网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学科教学论研究经历了全面苏化与独立探索、研究恢复与中兴、理论建构与反思重构等发展阶段,探究了多种有效教学模式,奠定了学科基础理论。尽管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