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试卷的导向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319
  语文新课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考试的目的,是对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的检查,是为了推动语文学习,改进语文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或者说,是为了教和学寻求科学的客观的根据,使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有效地用于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作为语文考试的手段之一的语文试卷,就应该集知识性、科学性、创造性为一体。它能够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导向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健康思想,探求科学技能、训练创新思维的康庄大道。可是,由于语文试卷命题的不认真甚至是不严肃致使语文考试达不到这种目的,进而对日常的语文教与学起着一种误导,教学押题的怪癖导出了学生题海苦战,以图侥幸师成功的心理。
  按理,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应该是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式和能力培养途径,并由此决定考试内容与方式。事实却相反,考试的内容反而决定着教学的内容,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学的局面。由于考试的分数决定着教师的晋级、评优、奖金甚至声誉,左右着学生在老师、家长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决定了学生的命运,自然衍生出一切为了考试的教学心态。久而久之,尝到了甜头的老师们更是乐此不疲了。
  此种不良的导向,首先是高考、中考语文试卷带来的。对于高考、中考命题纪律的严肃性、试题的保密性,对命题者要求的严格性--我们自然不容置疑。但是,百密难免一疏。再严密的网都是有漏洞的。
  由于传统的地方贡献主义思想和小集体主义思想影响,致使我们的命题者在命题时不可避免地有意无意的带上了自己主观思想、主观欲念。所出的语文试题与一些省市的语文模拟试题"巧合"。或者根本就是平时模拟题的翻版。也由于不少教育者的急功近利思想,和一些不法书商的牟利思想,致使他们无孔不入,一到每年的春季,高考、中考前夕,就多方打听哪方神圣命题,那么,命题者的平时言论,命题习惯,出过的一些试卷都成了侦破高卷、中卷语文试卷的重要线索,故此,各种密卷也就应运而生了。另外,考前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种形式的研讨会,说白了,其实就是探讨、透露命题信息。有意无意地把老师们导入特务般搜题的教学死胡同。高考、中考原则上明文规定,无论是古文还现代文的阅读分析,都不考书上的。也就顺理成章地告诉师生们,书上的课文可教可不教,可学可不学,教了学了没害处,也没益处(对升学考试)。
  高考、中考语文试卷的恶性导向,不仅存在了毕业班的师生中,也波及了非毕业班的师生。非毕业班的师生们,虽说不立即面临升学考试,但最终都要驶向中考与高考。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上届在押题与题海跋涉上取得的成功,自然成了下届师生的仿效。不仅如此。引导他们的还有市、县级的期终期末考试与统考。可以这么说,市、县级的期中期末考试,在命题的严肃性与严密性上,与大型的中考、高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抽去的命题者,年年是那几所名气大点的学校中几个"知名"的语文老师。变来变去也就是,去年张三出初一的,李四出初二的,今年李四出初一,张三出初二的;或者上次张三出初一的,李四出初二的,这次李四出初一的,张三出初二的。试卷还没开始出,命题音名什么谁就已"家喻户晓"了,等试卷出好了,许多题目也就成了一些师生的復习题了。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有门路的老师不用教,无门路的老师不愿教。加之命题者缺乏高度的责任感,许多题目只是一些常见的课外书上的题目的翻版与照搬,也就误导师生们产生这样的认识,练得多自然就多一份巧合。致使他们的语文教学,不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情感,发展思维,使他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与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是,变成一些题型与题目的操练与重复。导致老师们将一篇篇鲜活的课文抽掉灵魂和血肉,成为一个个干瘦的考点骨架,导致我们的语文教法探索与语文教学改革进退维持。
  如果说高考、中考和期中、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的不合理性、不科学性,对我们的老师与学生均有着负面的导向性。那么,平时的语文检测试卷,则主要对我们的学生有着负面的导向性。人们常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其实,对于我们的语文老师来说,平时的语文试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方面由于出一份语文试卷很难,另一方面也由于平时出一份语文试卷的报酬低,甚至有劳无偿。当然,更主要的是因为老师们命题时的责任感未到位。出题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形而上者,把几份试卷拼成一份,形而下者,干脆随便拿一份应付了事。有些试题,甚至有些试卷这次考了,下次又考到了,或者初一时考过了,初二时又考到了。有时一整套市、县的单元检测卷就是别人的一套试卷的翻版。根本不能起到"对学生的语文积累,语文文学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作用",更谈不上"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相反,把学生导向这样一种境地:一是多方搜集语文资料,老师手头有的资料更是非买不可,这种问师效果恐怕"明星效果"都望尘莫及;二是考试前,不是想想该如何复习,而是命设法皖探询题老师的口风;三是考试后,如果没考好,不是认真总结经验,寻找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上的不足,而是后悔自己对有这些题目的资料看得不熟记得不牢,或者后悔自己没有这资料,致使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就只剩下对试题的兴趣。
  由此可知,语文试卷不良的导向性带来的后果是多么严重。那么,如何使语文试卷达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呢?"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要达到此目的,那么:
  首先,注意考试范围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其次,要精心挑选命题者。
  再次,认真做好试卷的审查工作。
  最后,尽量提高语文试卷命题者的待遇。对于高考、中考命题者的待遇如何,笔者无从知晓。但是,一些市县级的单元试卷,期中期末试卷的命题,对命题者待遇都让人不敢苟同。一些市县级的教研室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批老师编排各年级各科单元试卷、期中期末试卷,无论其动机如何,但能获以丰厚的试卷费,这是事实。可是,付给每一份试卷的报酬却只出二三十元。其它的试卷也许容易些。但是要出一份有较高质量的语文试卷,确实非常不容易。也许笔者愚钝,出每一份语文试卷至少在两天,还不包括打印时的对稿所花的时间。算起来,真可谓廉价劳动了。可是,校内的测试,出的试卷更是贱价了,甚至只是义务而已。再讲贡献的老师,也不仅质疑,为啥要这么认真?又为啥偏叫我出题呢?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浅见,难免失之偏颇,恳请方家指教。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很多,比如: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等。对于证明三解形三边关系不等式,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证明。现就例举具体的例子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特殊值法  例: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比较大小(a+b+c)2 4(ab+bc+ca)。考虑这是填空题,不要过程,只求答案,所以这道完全可以用特殊值法求解。令△ABC是等边三解形,且a=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中学生英语语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内,因此,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能否提高也取决于课堂内的教学活动,而课堂教学主要有听力、对话、课文、词汇、语法教学及相应的练习等。  笔者对本校七年级50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对英语很感兴趣的同学34%,兴趣一般的40%,不感兴趣的占26%;听不懂录音或老师讲英语的同学占28%,上课能主动流利地用英语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就更少了
目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心内科常见的致死性疾病,可直接导致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源性猝死等恶
摘 要:基于典型物流业务流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培养生产一线实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物流专业为例,探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和过程。  关键词:课程体系 业务流程 校企合作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3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强调,
摘要:人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认知水平就不同,所能接受的事物或者信息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自然对记忆的程度也不同。由于青春期的到来,受到诸多外来因素的刺激,高中学生大多数都处在记忆的低谷,很容易对所接触的知识造成要么记忆犹新,要么丢在脑后,很少有学生能拾起零碎的记忆,而高中数学的学习又离不开记忆。这就形成了高中数学课上的"两面派"现象:一些学生找数学方面记忆力好,对研究的问题都能一一弄懂,数学学习的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最大的魅力在于提出问题,然后努力去解决问题,“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要解决的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自主探索,通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