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全文化作为煤矿企业的重要工程,煤矿企业职工的福利,煤矿企业保持发展的需要,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十分重要,它还能够使企业安全管理得到大幅度上升,作为必经之路,使企业的本质安全得以视线。因此,煤炭行业会产生的革命就是对于煤矿新时期安全文化的探索以及研究。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员工能够保障安全文化的实施,且建设和实施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人,于是应当使四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应当使安全文化带来的导向作用得到发挥,作为人文文化,其落脚点是企业安全的发展,其出发点是员工对于生命价值的关注。在安全文化环境的创造过程中,使其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得以提升,从而能够使员工产生比较安全的价值观。一个企业的安全发展,受到安全文化的促进以及推动,另外员工受到安全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员工的行为也被这种文化所规范。作为一种隐性的管理模式,安全文化不仅有明确的标准规则,而且具有原则性的导向,它可以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以及想法。因此,安全文化导向的目的就是将员工行为以及企业文化达到结合。
将安全文化的凝聚力得到充分发挥,其基础是企业内部员工的目标以及理想。能够让内部形成一种共同管理以及共同实现目标的愿望,这也就是安全凝聚力的作用。这就像一个标杆一样,被企业员工所接收并认同,令员工能够在周围簇拥,使员工共同为一个目标和理想去奋斗,像引力一样,将他们凝聚在一起,使其共同的战略观等观念得以形成。
应当使安全文化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受到安全文化的影响非常大,他可以令员工的自觉性得到增加,使其主动去完成工作,同时能够让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态度加以审视,形成一种自愿且自觉的行为。
使安全文化的提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能够脚踏实地的发挥作用。在工作流程以及员工行为中,将安全文化得以渗透。同时在心里契约的基础之上,让员工的行为不再受别人束缚,而是自己本能的提升,把自我安全为基础,令煤矿的安全管理得到大幅度提升。
2.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因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使为了使企业的诟病得到解决,从而使企业形成认知以及基本信念,它能够使企业经营的主张得到体现,会使组织行为得到产生。对于煤矿企业来说,企业文化的核心也就是煤矿工作的主题要素。
我国煤矿普遍具有的特点是内容复杂、条件艰苦,并且有十分复杂的地质,另外他们的工作者一般都是男性,所以不够细心,平常散漫。因此,使煤矿事故频繁产生。煤矿发展受到安全问题的限制。为了使煤矿生产得到实现,应当利用一定的制度使员工的日常行为得到规范。但是,规章制度大部分都是员工被迫执行的,因此会对执行的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应当利用制度优势,使企业文化得以发展,令员工产生自觉行为。企业文化应当从规章贯穿到日常行为当中,使企业的共识得以实现,成为企业前进的动力。
3.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现状
如今,国内产生许多的矿难,无论大小,而矿难也成为没有办法避免的一种“病症”,很多矿井因为设施不够完备,且只有十分落后的安全设备,因此并不具有一定的抗难基础,而且工作人员并不具有较高的安全技能,没有意识进行安全保护。另外,因为煤矿干部并不够清正廉洁脚踏实地,所以不了解不断变化的煤矿环境,很多安全理念仅仅是体现在口号当中,没有付出实际行动。
3.1 安全责任没有落实到岗位上
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使安全生产得以真正实现,使很多法规没有执行,同时其内部管理不够严格,出现非常多的安全漏洞以及隐患,所以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没有人肩负,更是有很多煤矿出现了监管不力的现象。
3.2职工队伍不能进行安全生产,没有一定的素质基础
如今,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仅仅有所有人员的百分之五左右,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却是我国的十倍。因为煤矿下有很多农民工,他们并没有较为专业的培训,所以出现了非常多的违章现象。分析如今产生事故的原因,违章操作的比例非常大,因此煤矿的安全隐患几乎全部是由煤矿职工本身造成的。而煤矿技术人员也出现严重的流失情况。
3.3没有较高的投入比重
在多年的开采过程中,很多煤矿已经衰竭。几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煤矿都出现了设备老化的情况,因此,煤矿安全从设备上就没有得到保障。
3.4没有将安全文化进行落实
在实施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中,很多职工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性。甚至觉得这都是假大空的主意。而且很多部门并没有严格督导安全文化,在很多方面出现了欠缺的情况。因此并不能使安全文化发挥一定的作用。
4.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作为长期工程,在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应当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产生探索以及研究的新途径。
4.1保证安全文化的前提是党管安全的坚持
安全文化建设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包括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工作,以及企业人员的态度问题,只有这些都把握好,才能令企业更加辉煌。所以,各级领导应当将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进行落实。
4.2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完成
使制度得到强化,同时深化煤矿的安全管理政策,使煤矿渐渐规范且制度话,同时提高企业人员的执行力以及约束力等,使人人遵守制度。
4.3 安全建设的一项做法就是将培训以及教育进行强化
在一定程度来说,煤矿事故的发生和人员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必须令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得到加强。令企业的强化从根本上得到保障,使高素质团队在企业竞争中得以创造,同时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推动企业的发展。首先,法规教育要采用灌输式指导,不要怕麻烦。另外,针对不同职位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进入到煤矿内部作业的人,要有针对性的采用一定的方法,使企业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4.4通过技术提升,使煤矿科技得以进步
建设煤矿安全的关键因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在企业追求利益以及效益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顧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且要将管理能力提升,使企业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不能将安全生产抛之脑后,让企业步入正常的生产轨道,在安全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
4.5将三层关系有一个良好的把握,同时使安全理念文化得以树立
三层关系第一层包括生产以及安全之间的关系,其是相互依存的,在生产的同时要保障安全,从而达到更好的生产效果。然而,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安全工作却仅仅是一个口号,这是人们的普遍思想。所以,在现在的形式下,煤矿领导必须充分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
第二层就是效益与安全质检的关系。对于煤矿整体来看,其中心是经济效益,这同时也是企业的归宿以及保障,然而在真正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把安全作为中心的原则,倘若安全得不到保证,那么整个煤矿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时效益也得不到保障,受到的损失相当严重。
第三层关系则是偶然和必须之间的关系,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很多事故都不是一种必然现象,而是一种偶然的分析以及解释。甚至对于严重的事故来说,很多人用偶然两字来进行开脱,并不深究其内部真正原因。然而这种偶然,与事物的发展并不符合,对于安全建设十分有害。在这些看似偶然的事故发生的时候,应该寻找到事故内部的深层次关系,同时加以改善和教育,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应该永无止境的对保证安全加以探索,不抛却那些传统的安全观念,而是将他们作为经验,同时对于安全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纠正探索方向,使安全文化得到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俊峰 .论煤矿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J]科技资讯 .2011(19).
[2]贾澄冰 .矿井事故中不安全行为的分析及对策[J].中州煤炭 .2008(01).
作者简介:刘春龙(1991-),男,汉族,河北井陉人,1991年毕业于阳泉煤矿技工学校矿井通风专业,助理政工师,现从事党群工作,现就职于阳泉煤业长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员工能够保障安全文化的实施,且建设和实施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人,于是应当使四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应当使安全文化带来的导向作用得到发挥,作为人文文化,其落脚点是企业安全的发展,其出发点是员工对于生命价值的关注。在安全文化环境的创造过程中,使其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得以提升,从而能够使员工产生比较安全的价值观。一个企业的安全发展,受到安全文化的促进以及推动,另外员工受到安全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员工的行为也被这种文化所规范。作为一种隐性的管理模式,安全文化不仅有明确的标准规则,而且具有原则性的导向,它可以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以及想法。因此,安全文化导向的目的就是将员工行为以及企业文化达到结合。
将安全文化的凝聚力得到充分发挥,其基础是企业内部员工的目标以及理想。能够让内部形成一种共同管理以及共同实现目标的愿望,这也就是安全凝聚力的作用。这就像一个标杆一样,被企业员工所接收并认同,令员工能够在周围簇拥,使员工共同为一个目标和理想去奋斗,像引力一样,将他们凝聚在一起,使其共同的战略观等观念得以形成。
应当使安全文化起到一定的激励效果。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受到安全文化的影响非常大,他可以令员工的自觉性得到增加,使其主动去完成工作,同时能够让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态度加以审视,形成一种自愿且自觉的行为。
使安全文化的提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能够脚踏实地的发挥作用。在工作流程以及员工行为中,将安全文化得以渗透。同时在心里契约的基础之上,让员工的行为不再受别人束缚,而是自己本能的提升,把自我安全为基础,令煤矿的安全管理得到大幅度提升。
2.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因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使为了使企业的诟病得到解决,从而使企业形成认知以及基本信念,它能够使企业经营的主张得到体现,会使组织行为得到产生。对于煤矿企业来说,企业文化的核心也就是煤矿工作的主题要素。
我国煤矿普遍具有的特点是内容复杂、条件艰苦,并且有十分复杂的地质,另外他们的工作者一般都是男性,所以不够细心,平常散漫。因此,使煤矿事故频繁产生。煤矿发展受到安全问题的限制。为了使煤矿生产得到实现,应当利用一定的制度使员工的日常行为得到规范。但是,规章制度大部分都是员工被迫执行的,因此会对执行的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应当利用制度优势,使企业文化得以发展,令员工产生自觉行为。企业文化应当从规章贯穿到日常行为当中,使企业的共识得以实现,成为企业前进的动力。
3.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现状
如今,国内产生许多的矿难,无论大小,而矿难也成为没有办法避免的一种“病症”,很多矿井因为设施不够完备,且只有十分落后的安全设备,因此并不具有一定的抗难基础,而且工作人员并不具有较高的安全技能,没有意识进行安全保护。另外,因为煤矿干部并不够清正廉洁脚踏实地,所以不了解不断变化的煤矿环境,很多安全理念仅仅是体现在口号当中,没有付出实际行动。
3.1 安全责任没有落实到岗位上
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使安全生产得以真正实现,使很多法规没有执行,同时其内部管理不够严格,出现非常多的安全漏洞以及隐患,所以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没有人肩负,更是有很多煤矿出现了监管不力的现象。
3.2职工队伍不能进行安全生产,没有一定的素质基础
如今,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仅仅有所有人员的百分之五左右,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却是我国的十倍。因为煤矿下有很多农民工,他们并没有较为专业的培训,所以出现了非常多的违章现象。分析如今产生事故的原因,违章操作的比例非常大,因此煤矿的安全隐患几乎全部是由煤矿职工本身造成的。而煤矿技术人员也出现严重的流失情况。
3.3没有较高的投入比重
在多年的开采过程中,很多煤矿已经衰竭。几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煤矿都出现了设备老化的情况,因此,煤矿安全从设备上就没有得到保障。
3.4没有将安全文化进行落实
在实施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中,很多职工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性。甚至觉得这都是假大空的主意。而且很多部门并没有严格督导安全文化,在很多方面出现了欠缺的情况。因此并不能使安全文化发挥一定的作用。
4.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作为长期工程,在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应当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产生探索以及研究的新途径。
4.1保证安全文化的前提是党管安全的坚持
安全文化建设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包括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工作,以及企业人员的态度问题,只有这些都把握好,才能令企业更加辉煌。所以,各级领导应当将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进行落实。
4.2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完成
使制度得到强化,同时深化煤矿的安全管理政策,使煤矿渐渐规范且制度话,同时提高企业人员的执行力以及约束力等,使人人遵守制度。
4.3 安全建设的一项做法就是将培训以及教育进行强化
在一定程度来说,煤矿事故的发生和人员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必须令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得到加强。令企业的强化从根本上得到保障,使高素质团队在企业竞争中得以创造,同时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推动企业的发展。首先,法规教育要采用灌输式指导,不要怕麻烦。另外,针对不同职位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进入到煤矿内部作业的人,要有针对性的采用一定的方法,使企业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
4.4通过技术提升,使煤矿科技得以进步
建设煤矿安全的关键因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在企业追求利益以及效益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顧经济效益的提升,而且要将管理能力提升,使企业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不能将安全生产抛之脑后,让企业步入正常的生产轨道,在安全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
4.5将三层关系有一个良好的把握,同时使安全理念文化得以树立
三层关系第一层包括生产以及安全之间的关系,其是相互依存的,在生产的同时要保障安全,从而达到更好的生产效果。然而,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安全工作却仅仅是一个口号,这是人们的普遍思想。所以,在现在的形式下,煤矿领导必须充分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
第二层就是效益与安全质检的关系。对于煤矿整体来看,其中心是经济效益,这同时也是企业的归宿以及保障,然而在真正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把安全作为中心的原则,倘若安全得不到保证,那么整个煤矿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时效益也得不到保障,受到的损失相当严重。
第三层关系则是偶然和必须之间的关系,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很多事故都不是一种必然现象,而是一种偶然的分析以及解释。甚至对于严重的事故来说,很多人用偶然两字来进行开脱,并不深究其内部真正原因。然而这种偶然,与事物的发展并不符合,对于安全建设十分有害。在这些看似偶然的事故发生的时候,应该寻找到事故内部的深层次关系,同时加以改善和教育,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应该永无止境的对保证安全加以探索,不抛却那些传统的安全观念,而是将他们作为经验,同时对于安全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纠正探索方向,使安全文化得到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郭俊峰 .论煤矿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J]科技资讯 .2011(19).
[2]贾澄冰 .矿井事故中不安全行为的分析及对策[J].中州煤炭 .2008(01).
作者简介:刘春龙(1991-),男,汉族,河北井陉人,1991年毕业于阳泉煤矿技工学校矿井通风专业,助理政工师,现从事党群工作,现就职于阳泉煤业长沟煤矿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