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法是探讨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规律,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形式。高职文科师范专业体育教学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的必要性在于:增加高职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农村中小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 师范专业 体育教学法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8-0016-02
目前,高职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基本在农村小学,我省农村小学教师资源匮乏,很多学校还存在教师包班上课——教师既要上语、数、外,又要上音、体、美等。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是单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这已经不能满足高职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体育教学法是探讨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规律,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主要包括体育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特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计划和考核等。高职文科师范专业体育教学是否有必要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查了泸州职业技术学院135名师范专业学生(语文教育、外语教育)和18名农村小学在岗教师以及15名高职体育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等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其中对学生发放问卷135份,收回135份,收回率100%,有效问卷135份,有效率100%;重点了解学生对传统体育课的认识和对体育教学法的认识。对农村小学在岗教师发放问卷18份,收回18份,收回率100%;有效问卷18份,有效率100%。重点了解目前农村教学现状和对小学教师的体育基本功要求。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对传统体育课的认识
对泸州职业技术学院135名师范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传统体育课的认识。结果表明,对传统体育课教学,只有11.1%的学生持肯定态度,91.1%的学生认为可以满足目前的身体健康需要,82.9%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体育课枯燥乏味,应该增加一些新兴项目;11.1%的学生表示自己是积极参与的,74.1%的学生是为学分而来,15.5%学生表示体育课只是形式而已,上不上无所谓,84.5%的学生认为传统体育不能满足以后的就业工作需要(见表1)。总体来说,学生认为传统体育课需要改革,因为传统体育课仅仅能满足身体健康需要,但是没有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需要改进,不能满足自己的就业工作需要。
表1 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对传统体育课的认识
2.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学法的认识
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法的认识方面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2%的学生了解体育教学法的具体学习内容,通过解释后,91.8%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法课程具有实用性,可以增加高职生的就业能力,8.2%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法和专业不相关,没有必要学习(见表2)。综上所述,多数学生认为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是非常必要。
表2 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学法的认识
3.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对体育基本功要求
通过调查访谈得知,目前农村小学多数学校没有专任的体育教师,小学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主要手段,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因此多数农村小学都要求每个教师会上体育课,能带动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锻炼,养成学生锻炼的习惯。教学中要求掌握队列队形、游戏、田径、广播体操、韵律操、少儿武术、篮球、乒乓球、跳绳等方面的知识,每个老师都要会做会教,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任务、目标,安排课间活动等。每年还要组织运动会、开展趣味活动等等。
4.在岗教师对目前师范生的体育教学能力认可分析
随机抽查了泸州市18名农村小学在岗教师了解新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调查表明,83.3%的教师认为新教师第一年必上体育课,11.1%的教师认为新教师能胜任体育课,100%的教师认为高职文科师范生需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见表3)。总体来说,目前新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方面薄弱,非常有必要针对高职师范生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
表3 在岗教师对师范生的体育教学能力认可分析
5.高职体育教师对师范专业体育教学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的认识
随机抽查了15名高职体育教师了解针对高职师范专业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的必要性。结果表明,86.7%的教师认为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100%的教师认为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教学能力。100%的教师认为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见表4)综上所述,高职教师认为针对师范专业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有必要且能胜任相关教学工作。
表4 高职教师对师范专业体育教学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的认识
三、结论与建议
农村中小学对教师的要求是语数外音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使高职师范专业学生能更好适应就业需求,需要加强体育教学法的培养;多数高职学生认为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非常有必要,但是对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的认识还不足,需进一步加强教育;高职体育教师能认识到体育教学法课程对高职师范生就业有帮助,都能胜任体育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但还是要对高职体育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针对高职师范专业的学生开始体育教学法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任杰.体育教学法与体育教学方法非全同术语[J].中国学校体育,1992(06)
[2] 徐仁标.对高师体育系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的调查和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1991(06)
[3] 丁文锋,刘华.快乐体育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02)
[4] 赖天德著.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 李世森,许晓峰.试论体育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侧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4)
[6] 张孟红.地方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6)
[7] 倪娜.浅谈体育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04)
[8] 姜孔方.试论体育教学法方面的几个问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5(02)
[9] 吴永刚,崔旭艳.中外十种常用体育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5)
[10] 樊新刚.新形势下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成功(教育),2011(09)
[11] 毛丽红,彭勇,杜和平,康春兰.微格教学法在高师体育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5)
[12] 柴娇,郑风家,李林鹏,陆阳.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03)
[13] 张建华,孙红梅,魏争光.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04)
[14] 马云鹏,赵冬臣,韩继伟,宋祥,赵晓光.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状况调查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15] 李凤华.试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16] 舒其伟.社会转型期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17] 朱浩.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01)
[18] 黄海波,史景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价值取向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19] 吴红胤.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3)
[20] 李凯.高职体育应对学生就业应具备职业实用性[J].科技信息,2009(07)
[21] 李力,董能.高职院校自助式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探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2] 吴慧倩.突出职业特色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3] 孔煜,梁培根.浅析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09(34)
[24] 卢欢庆,刘宇星.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就业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03)
[25] 陈功立,梁艳.高职院校增添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02)
【关键词】高职 师范专业 体育教学法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8-0016-02
目前,高职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基本在农村小学,我省农村小学教师资源匮乏,很多学校还存在教师包班上课——教师既要上语、数、外,又要上音、体、美等。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是单纯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这已经不能满足高职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体育教学法是探讨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规律,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主要包括体育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特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计划和考核等。高职文科师范专业体育教学是否有必要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查了泸州职业技术学院135名师范专业学生(语文教育、外语教育)和18名农村小学在岗教师以及15名高职体育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等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其中对学生发放问卷135份,收回135份,收回率100%,有效问卷135份,有效率100%;重点了解学生对传统体育课的认识和对体育教学法的认识。对农村小学在岗教师发放问卷18份,收回18份,收回率100%;有效问卷18份,有效率100%。重点了解目前农村教学现状和对小学教师的体育基本功要求。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对传统体育课的认识
对泸州职业技术学院135名师范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传统体育课的认识。结果表明,对传统体育课教学,只有11.1%的学生持肯定态度,91.1%的学生认为可以满足目前的身体健康需要,82.9%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体育课枯燥乏味,应该增加一些新兴项目;11.1%的学生表示自己是积极参与的,74.1%的学生是为学分而来,15.5%学生表示体育课只是形式而已,上不上无所谓,84.5%的学生认为传统体育不能满足以后的就业工作需要(见表1)。总体来说,学生认为传统体育课需要改革,因为传统体育课仅仅能满足身体健康需要,但是没有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需要改进,不能满足自己的就业工作需要。
表1 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对传统体育课的认识
2.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学法的认识
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法的认识方面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2%的学生了解体育教学法的具体学习内容,通过解释后,91.8%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法课程具有实用性,可以增加高职生的就业能力,8.2%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法和专业不相关,没有必要学习(见表2)。综上所述,多数学生认为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是非常必要。
表2 高职师范专业学生对体育教学法的认识
3.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对体育基本功要求
通过调查访谈得知,目前农村小学多数学校没有专任的体育教师,小学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主要手段,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因此多数农村小学都要求每个教师会上体育课,能带动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锻炼,养成学生锻炼的习惯。教学中要求掌握队列队形、游戏、田径、广播体操、韵律操、少儿武术、篮球、乒乓球、跳绳等方面的知识,每个老师都要会做会教,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任务、目标,安排课间活动等。每年还要组织运动会、开展趣味活动等等。
4.在岗教师对目前师范生的体育教学能力认可分析
随机抽查了泸州市18名农村小学在岗教师了解新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调查表明,83.3%的教师认为新教师第一年必上体育课,11.1%的教师认为新教师能胜任体育课,100%的教师认为高职文科师范生需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见表3)。总体来说,目前新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方面薄弱,非常有必要针对高职师范生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
表3 在岗教师对师范生的体育教学能力认可分析
5.高职体育教师对师范专业体育教学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的认识
随机抽查了15名高职体育教师了解针对高职师范专业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的必要性。结果表明,86.7%的教师认为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100%的教师认为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教学能力。100%的教师认为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见表4)综上所述,高职教师认为针对师范专业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有必要且能胜任相关教学工作。
表4 高职教师对师范专业体育教学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的认识
三、结论与建议
农村中小学对教师的要求是语数外音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使高职师范专业学生能更好适应就业需求,需要加强体育教学法的培养;多数高职学生认为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非常有必要,但是对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的认识还不足,需进一步加强教育;高职体育教师能认识到体育教学法课程对高职师范生就业有帮助,都能胜任体育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但还是要对高职体育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针对高职师范专业的学生开始体育教学法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任杰.体育教学法与体育教学方法非全同术语[J].中国学校体育,1992(06)
[2] 徐仁标.对高师体育系开设《体育教学法》课程的调查和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1991(06)
[3] 丁文锋,刘华.快乐体育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02)
[4] 赖天德著.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 李世森,许晓峰.试论体育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侧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4)
[6] 张孟红.地方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6)
[7] 倪娜.浅谈体育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04)
[8] 姜孔方.试论体育教学法方面的几个问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5(02)
[9] 吴永刚,崔旭艳.中外十种常用体育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5)
[10] 樊新刚.新形势下高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成功(教育),2011(09)
[11] 毛丽红,彭勇,杜和平,康春兰.微格教学法在高师体育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5)
[12] 柴娇,郑风家,李林鹏,陆阳.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03)
[13] 张建华,孙红梅,魏争光.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04)
[14] 马云鹏,赵冬臣,韩继伟,宋祥,赵晓光.中学教师专业知识状况调查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15] 李凤华.试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16] 舒其伟.社会转型期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17] 朱浩.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01)
[18] 黄海波,史景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价值取向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19] 吴红胤.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3)
[20] 李凯.高职体育应对学生就业应具备职业实用性[J].科技信息,2009(07)
[21] 李力,董能.高职院校自助式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探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2] 吴慧倩.突出职业特色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3] 孔煜,梁培根.浅析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J].科技信息,2009(34)
[24] 卢欢庆,刘宇星.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就业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03)
[25] 陈功立,梁艳.高职院校增添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