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在家访路上延伸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独特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都有其特殊性。我们可以把班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和表现归类为父母离异、家教不良、学习不够努力等等,并从数字上进行量化、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但我们很难列举出所有“问题学生”的详细情况。而家访给与我们从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机会,使我们能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育时,才会有因材施教的可能性。
  一、家访情况再现:
  家访情景一
  沉默寡言到活泼可爱
  在我们班有一个女孩马慧琳就是不爱说话,还很害羞,刚接班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她都是这样,很少与人交流,当时我及时把这个问题反映给她的家长,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可是一段时间过去了,我发现孩子没什么进展,直到那天我走到了她的家里,才知道原来她不肯说话是源于小时候的一场恶疾,使她被迫剪掉了漂亮的长发,女孩自身内心的脆弱,导致了她不爱说话,尤其是在学校,生怕说错了同学们笑话。
  家访回来后,我一直在不懈的努力着,在课堂上我不仅鼓励她,还发动全班同学来给她加油,在课下我找她促膝谈心,对她的表现及时肯定并给与鼓励,在班级中给她更多的机会让她去表现自我,渐渐的她面对同学们有了信心,有了勇气,学习也变得主动,我高兴地看到马慧琳的良好习惯正在逐渐养成。上课举手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学习成绩也在提升,现在的马慧琳变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
  家访情景二
  充满上进的内心世界
  由于米文福学习成绩不佳,我去他家家访,才知道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全由妈妈一个人照顾。在不大的出租屋里,墙壁脱落,光线灰暗,只摆放着简单的家具。家中有三个孩子,在与他妈妈交谈中得知米文福内向,在家很少和父母交流,即使是生病了也会不吭声自己回屋躺着、忍着,而两个弟弟调皮淘气,米文福妈妈的文化程度很低,就是想辅导孩子的学习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家访过程中,他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老师多帮助他,他爸爸隔得远,我不识几个字,只有拜托老师,麻烦老师。”学生米文福见到老师们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此时,米文福哭着说:“老师,其实我也想把学习学好,我想在语文课上回答问题,但是我不会;我也想去黑板上做数学题,但是我怕做错,听到这,我内心是百感交集。
  如果不是这次家访,可能我永远不会看到这个瘦高的男孩会哭的这么伤心,可能我永远不会知道他一直都有颗上进的心。最后,全家人把我们送出很远很远,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走出那条小巷,外面已是华灯初上,而我的脚步却无法轻快,心情也无法轻松。
  家访情景三
  呼唤家长式的教师
  学生马智的爷爷奶奶对老师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当面对面促膝畅谈时,马智的爷爷说:“孩子的父母忙于生计,无法照顾孩子,孩子只能和我们一起生活,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回来的路上,我想起了班上的一些孩子,他们都和马智一样,由爷爷奶奶进行照看。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得到父母的关爱较少,情感脆弱,在行为习惯上的偏差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容易成为“学困”生或“双差”生。对于这些孩子,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忽略了对他们的关爱,其实在他们的心里,更需要老师如父母般的爱护和关心来弥补他们的情感缺失。
  二、家访中的发现
  1、有相当的学生家庭教育方法欠佳
  我们学校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单一,简单租暴。与孩子之间缺少交流,隔阂较大,往往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不佳,有的家长对教育孩子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出现“爸爸动手打孩子,妈妈忙着护孩子,奶奶出来拉孩子”的局面。长辈们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彼此埋怨、指责、争吵,弄得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孩子养成了到不同的长辈面前说不同的话,久而久之养成了说谎、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给学校教育增添了许多难处。
  2、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是学校教育工作重要的一环。
  有些学生家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看,学习完全靠孩子自己自觉,而不自觉的孩子成绩就有可能不好,品行出现问题,加上长辈的宠爱使得学生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
  3、家长对学生教育认识的偏差给学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家长普遍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家长只是给孩子提供“后勤保障”就可以了,所有的问题都应该由老师来解决。
  三、心灵的感悟
  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经常会听到有专家、学者说:“要让一个学生有一个好的成长、好的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应统一”。然而,对于我们这个以回族为主的民族学校来说,撇开学校和社会教育不说,就家庭教育而言,因我校的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很低,可以说,我们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效果甚微。家庭教育跟不上时代需求,也就谈不上对学校、社会教育的促进、协调。最终孩子的教育就变成了学校单方面的教育。
  2、不同的家庭条件,相同的教育要求
  在家访中,我目睹学生家庭条件千差万别:有的学生家住高楼大厦、舒适豪华;有的是再就业,收入相当微薄;有的店、家合一,室内杂物安置无序;有的竟然居住在十分破旧的房屋里;有的外出打工,留下老幼,儿童留守。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使我受到震撼。我为孩子们适应生活、适应环境的能力而感到敬佩,更为家长顽强的精神而叹服。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从他们对孩子充满希望的眼神里,从他们对老师充满信任的目光中,从他们望子成龙的内心世界里,感受到尽管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千差万别,但是每一位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把孩子培養成人!
  3、家访让我感受到了它的魔力
  一户一户地走进学生家庭,总会听到孩子的邻居或家人议论:“多好的学校,多负责的老师!”让我们也为之脸红,原本普通寻常的工作,却让我们得到了受之有愧的褒奖,家长需要老师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需要他们眼中的教育专家给他们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尤其是处于困境中的家庭和孩子,更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关爱,而我们却忽视了这一点,也许我们一次微不足道的行动在孩子的一生中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试问:有哪一种方式能比得上老师到学生家中面对面的交流更为坦诚真切;有哪一种方式能比得上家访时身临其境的体验更为刻骨铭心。
  真心期盼今后的家访:教师,从奉命行事到不辞辛劳;学生,从惴惴不安到热切期待;家长,从客客气气到推心置腹。真正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爱到爱的传承。
其他文献
摘 要: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支柱,也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办学形式和服务社会的主要途径。本文在研究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我国高等学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知识 知识共享 web2.0  【中图分类号】G724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
摘要:教育需要智慧,智慧需要对学生心灵的感悟,只有这样,学生的成长才会促进教师、促进班主任的成长。细心观察、以身作则,学会欣赏学生,学会爱学生,只有这样,终会使顽劣的学生和谐融合于集体之中,投身于个体素质的发展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需要有爱心、技巧和智慧,唯如此,学生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发展。  关键词:顽劣;潜移默化;欣赏;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0  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家长对学校、对教
摘要: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历史,其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为其创设探索的问题,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就涉及到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成功情境的创设。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形成认识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此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目的的那样一种情境。所謂"成功的情境",即能使学生成功的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
在东源大厦和五道口金融学院的中间,沿街分布着一排齐整的店铺,其中一间30平米大小的档口属于澳娜芬。比起旁边的波斯登和森马,这家店实在称不上气派,装修简单,进门走几步就“逛”到头了。可就是这家不起眼的内衣店,已经在五道口屹立了8年,眼见着周围的服装店换了一茬儿又一茬儿。  这家澳娜芬没有店长,直接负责人是王经理。王经理其实是澳娜芬品牌的创始人和掌舵人,管理着北京几十家直营店的运转,可是他给自己的头衔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含义、特点、实施、启示。  关键词: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0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结果驱动、做学一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倡导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