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背书技巧的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a516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促使中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快速对所学初中思想品德的知识牢固掌握,这一点与提高中学生思想品德知识的背书技巧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实现力求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必须推进教学手段创新,本文作者将自我总结摸索到的几点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旨在于交流学习,具参考意义。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课堂教学提升记忆力教学措施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推进,在初中思想品德的现实课堂中,课任教师正在努力对原有教学手段进行改进,期望以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枯燥乏味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变的生动具有活力,从而激发出中学生产生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快速吸收与掌握。然而,还是有一些思想品德教师常常感到困惑,明明中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兴致勃勃,表现不错,怎么下课后便对知识忘得干干净净,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与目的。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快速对思想品德知识记忆的技巧,成为摆在面前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在此将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几点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供同事们交流指正,并对不尽之处给予指正。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让思想品德知识生动走进学生心中
  中学生的思维以感性为主,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一点。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需要传授的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制作成图文声像并茂集于一体的课件,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播放给中学生观看,同时给予讲解。这种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它让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不再如此抽象和理论,变成了非常直观的图片和配音,生动具体的展现出来,刺激着中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器官,并深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启发展开想象,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了思想品德知识从直观展示的感性形象提升到抽象思维的完美结合,走进中学生心中,达到了强化记忆。比如在上“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我刻意将事先准备好的一组“景区保安打骂游客”的多媒体视频课件展示给学生,中学生在观看中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自己遇到后的处理办法,然后教师可以告诉中学生,当自己面临此类事件时,应该如何去正确处理,才得保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听完讲解,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在心中有了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理解,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二)重视课堂参与度,让思想品德知识悄然植入学生脑中
  传统对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的教学手段,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听,要求死记硬背,不但耗时长,收效低,而且知识掌握也不牢固,显然,在如今已经不能适应。因此,思想品德教师须改变这一做法,要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积极鼓励中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建立起的以中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者,教师为引导者,师生双方之间形成良好交流沟通,且恰到好处的互动局面,让中学生在主动对本节课堂所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探究过程中,体会享受到独立解决所学知识的疑点与问题,进而在学习的乐趣中促成了对知识的快速记忆。比如:我在讲《难报三春晖》的课堂教学中[1],向班级内的中学生展示了一组幼儿家庭生活中的照片,有爸爸陪伴小孩放风筝的,有妈妈叮嘱小孩上学路上行走注意安全的,还有父母在学校外接送小孩的场景等等,这些充满温馨的亲情照片,点燃了课堂中每位学生的回忆,想起了自己也曾这样被关爱的场景,身心感觉到十分的愉悦。在此基础上,我再向中学生灌输教育,要认识到父母对自己,不仅赋予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而且还含辛茹苦地把自己哺育成长,教自己如何做人,这种恩情一定要永远铭记心中…., 课程内容也在学生不自觉中潜入到他们的脑海中,形成特别深刻的印象,加深了理解,记忆。
  (三)设置疑问式教学,让思想品德知识连贯迁移加深理解
  问题是思维的开端,要打开中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思维空间,设置疑问式的教学手段无疑是最为适宜的。教师在课件中引用此种教学手段,主要是利用中学生时段的好奇心理特点,通过设置的一线悬念,迫使他们在短时间内去主动积极开动脑筋,展开思维活动,继而跟随教师的引导,对原有所学的知识进行连贯迁移,迫切去努力寻找想要欲求其明的答案。在其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本节课堂所要获取知识的记忆,而且还对原有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重温运用再次加深了记忆。比如在讲授“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时[2],我将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究竟如何评论网络” 的问题悬念,然后引导中学生去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网络他们都比较熟悉,发言也较为踊跃,争论也相当激励,还形成正反两方意见,然后等再传授他们正确的知识理解,并说明了他们理解中的不足之处,并指出了导致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中,中学生对所学思想品德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四)抓教学对象特点,加强思想品德知识理念融入实践性
  相对来讲,中学生在理解能力与领悟能力都比高中生弱化一些,在他们的身体上,对思想品德这种提升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通常都是些感性的浅表认知,至于为什么他们理解的还不是非常深刻,所以也就有了中学生对学习过的思想品德知识会忘记。因此,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根据新教材的内容,创设出一种将政治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的情境,比如:在课堂上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辩论会、谈在公交车上让座的心得体会,以及甘做志愿者的演讲比赛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教学活动,并明确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3],继而大大提高中学生认知情感,从而有利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体现出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亲身体会上,形成了所学思想品德知识的纵深理解,而且通过日常行为的遵守,很难再已忘记。
  总之,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需要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加探索与实践,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在通过反思和总结,一定能形成一些在课堂教学中,促进中学生加快对所学思想品德知识的记忆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晓丽.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3(08).
  [2]王妮.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
  [3]李圣安.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
期刊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分数应用题更是应用题中的难点,教师教好这一内容,学生理解、掌握这一内容尤为重要.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直觉,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化;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细心引导,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备好学生就是要寻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重视和认同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样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英语课程
西媒称, 一颗名为2000 QW7 的小行星于9月14日晚接近地球. 其直径约为300~600m, 相当于六个足球场相连接的长度. 它在格林尼治时间14日晚23点54分最接近地球, 距离约为500万公
期刊
幼龄果树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秋季需要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和肥水条件才能生长良好,为今后丰产打下基础.而目前,大多数幼龄果树,存在着营养面积没有留足或没有营养面积的问题,或与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会议精神,贵阳市提出了“三创一办”,学校做为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环保教育应贯穿于各学科中,
当下,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开展,同时,未成年人的思想素质继续提高,在此情况下,采取正确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和任务。在本文中,对德育教育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