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教育与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更应当充分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启迪和传统文化培养。传统文化是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重要艺术结晶,在学科教育中将其作为一种理念有效融合并充分贯彻下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本文将以此为例详细阐述如何在中职音乐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中职教育 音乐教学 传统文化 有效结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11.02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所以,在正确应对和处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教育的力量,将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理念和学科教育工作实现紧密结合,才能开辟出学校教育的新天地,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一、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
  1.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知识和音乐思想传达为主要目的,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基础素养,直到其对音乐这一学科内容形成更加专业而深刻的理解,并灵活应用相关音乐知识进行一系列生产实践活动,最终对个人的发展乃至个人所处的环境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教育形式。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各个教育阶段,并以不同的形式和学校各学科之间实现密切结合,能够在学生思想道德的熏陶和价值观的有效树立和培养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2.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契合点分析
  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势下,这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着一种内在稳定的联系,这种稳定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音乐教育中会涉及一定内容的传统文化元素。虽然音乐和传统文化这两个概念从表面上看交集相对有限,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两个大的概念进行拆解,便会发现每个概念下辖的子概念存在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例如在中职音乐教学中会接触古筝、萧等乐器,以及各类民族音乐和舞蹈;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的具体表现,主要包括民族服饰、传统习俗以及特色艺术形式的内容。所以其中自然也包括民族特色的舞蹈和相关的乐器,故而从这种角度来看,音乐教育中会涉及一定的传统文化元素,这是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的一个理想切入点。
  第二,国家教育理念的发展与变化。音乐教育以传授学生音乐知识为最终目标,这也是整个音乐学科开展教学工作的最原始、最朴素的目的。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教育阶段也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变。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专业技术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齐头并进更是成为当下教育的主流发展理念和方向。在此理念指引下,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二者的有机融合迎来了良好的时代背景和便利条件。
  二、音乐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问题
  在当下实现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的道路上,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音乐教育与传统文化不符合
  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不相符合是我们在对二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如上文所述,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虽然在某些细节部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但是从宏观角度而言二者仍然属于分别独立的两个概念,要想真正把二者进行融合或无缝对接有着极高的操作难度和要求。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的一般做法是将二者的先后顺序做一个主次之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其中某一项为主流,另一项则扮演辅助和补充的角色。由于音乐课程是学校开设的专业课,所以音乐教育应当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绝对核心,传统文化教育只能作为一种微观元素的存在进行有机渗透。除了要区分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次之外,两者在课堂中的占比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科学把握,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2.传统文化教学时间不科学
  传统文化的教学时间不够科学是在音乐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由于传统文化教育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内容渗透在整个课程教育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客观教学实际做出灵活性的应对。而这种客观教学实际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音乐教材中是否存在有助于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切入点,寻找到一个适合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会让整个课程教学工作更加自然和流畅。
  例如在《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中主要介绍了京剧,京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所以此时教师可以开展一定的传统文化教育。而《非洲歌舞音乐》这一课的内容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形式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故而并不适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这个限度,对待所有的课程都一律强行推行传统文化教学,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音乐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音乐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实现有机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当下应用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上文已有论述,所以下文着力探讨在音乐教育中有效结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策略:
  1.依据客观素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依据客观素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提高传统文化在音乐课程中的应用效率和教学效率的最主要的途径。努力将二者之间的融合做到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这种教育理念贯彻和落实下去。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那些与传统文化存在交集的课时安排相关教学工作,但是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有着庞大的体系和复杂的构成。所以,在选择那些与传统文化存在交集的课程教学时,也要针对性讲解相应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内涵和理念,从而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更加具体和微观层次的掌握。例如《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主要讲了京剧这种艺术形式,京剧只是我国曲艺文化中的一部分,而曲艺文化也只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所以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时也应当更加详细地介绍京剧这种艺术形式而不是介绍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例如京剧的起源、发展、成熟及巅峰时期(同光十三绝)等等内容都可以作为教师介绍京剧文化的素材。有针对性地讲解传统文化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建立更加详细的认知,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对整个传统文化体系的了解,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合理分布传统文化教育时间
  合理分布传统文化的教育时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选择教材中与传统文化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内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最大程度上避免强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这一点内容在上文中已经有了详细介绍,故在此处不再阐述。第二,科学把握整个传统文化教育在整节课堂上的整体时间。传统文化教育是音乐教学中要结合的重要理念,但是从本质上而言仍然属于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并不能作为整个音乐课程教学工作的绝对主流和主导。所以即便遇到那些适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音乐课程时,我们也要充分注重将这一部分的整体教学时间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假设一节课的时间为50分钟,那么在这50分钟内,教师至少抽出三十五分钟的时间来讲解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音乐基础练习。剩余的时间可以用来阐述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方向不会出现严重偏差。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在时间方面做出的要求只是为了凸显音乐专业知识教育的主体性,并不是说将一节课分割成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分别开展单一的教学工作。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将音乐知识讲解和传统文化渗透二者之间实现一个有效结合。
  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而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相关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時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传统文化和音乐教学的结合,为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郝忆《传统文化引入中职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初探——以准海剧为例》,《北方音乐》2018年第18期。
  [2] 崔涛《传统戏曲艺术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戏剧之家》2018年第27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所致的大鼠内脏敏感性改变中神经源性炎症参与的证据.方法 给辣椒素去感觉神经支配模型大鼠行为期21d的CUS,以直肠扩张诱发的腹部撤回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分值评价内脏敏感性,以全结肠黏膜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评价黏膜炎性改变,用甲苯胺蓝+曙红染色法
患者男,64岁,因"突发腹痛7 h,便血1次"于2009年2月18日凌晨入院.患者入院前7 h饮洒后出现突发性腹痛,以脐周和中上腹部为重,呈持续性剧烈绞痛,阵发性加重,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食物,无呕血及咖啡样物质,排便2次,均为黄色软便,自述排便后疼痛症状不缓解。
期刊
目的 分析反流病诊断问卷(RDQ)评分低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原因.方法 回顾性比较和分析1 48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22例RDQ积分<12分者和126例积分≥12分者的临床特征.对两者胸骨后疼痛、烧心、反酸、反食的程度及频率等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RDQ低分病例的不典型症状如胸闷、咽部异物感、嗳气,失眠、焦虑等出现的百分率进行分析.结果 ①22例RDQ平均积分为7.59±2.48,
目的 旨在观察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信号转导抑制剂对构建的急性胰腺炎体外模型中核因子(NF)-kB变化及与炎性反应的影响,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AR42J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雨蛙素处理组、雷帕霉素(RPM)+雨蛙素处理组、AG490+雨蛙素处理
期刊
例1 患者女,24岁,克罗恩病(CD),腹痛、腹泻黏液血便.5-氨基水杨酸(5-ASA)、泼尼松、氢化可的松+柳氮磺胺吡啶(SASP)+锡类散灌肠无效.使用泼尼松+硫唑嘌呤后病情略好转,1个月后改单用5-ASA,CD复发.肠镜示:横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黏膜充血、糜烂,盲肠、升结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大量假息肉、肠腔狭窄.停用5-ASA,予泼尼松+硫唑嘌呤+中药(三联疗法),治疗半年患者要求改用
期刊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缓解,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多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因素有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脑一肠轴调节异常、精神心理异常等.近年来,肠道黏膜免疫是研究的热点,其激活后产生的低度炎症在IB
期刊
摘 要:在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为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以及对策等内容。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保守、短序列、非编码的单链RNA.miRNA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mRNA表达,通过调节多种信号分子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例如应激、凋亡,增殖、代谢,个体发育和细胞分化等.近年来提出了原癌miRNA组学这一概念[1],成为了关注热点。
期刊
目的 评价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e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对胃部溃疡型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将CLE普通内镜模式下诊断为胃部溃疡型病变的患者纳入研究,转为CLE共聚焦内镜模式.对溃疡边缘和(或)表面黏膜进行扫查.随后对相同部位行黏膜活检.将CLE检查结果 与病理组织学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共43例患者入选,扫查部位150个,获得图像12 769幅.与病理
胃癌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高速泳动族蛋白I/Y(HMG I/Y)与许多恶性肿瘤的恶性转化及侵袭转移有关,主要通过刺激细胞过度生长、破坏DNA损伤修复能力[1]及抑制P53蛋白的促细胞凋亡活性参与肿瘤发生和发展.Jur-B蛋白是与细胞周期相关的核蛋白,通过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抑制细胞增生参与肿瘤形成、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