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孤立肾并发肾损害临床特点及预后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yi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9例先天性孤立肾并发肾损害儿童的临床特点并随访调查其预后,分析儿童孤立肾出现肾损害的病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9例先天性孤立肾并发肾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同时进行随访以了解患儿远期预后。

结果

9例患儿中,女5例,男4例;年龄3.9~16.0岁,平均入院年龄9.9岁。先天性孤立肾并肾受损表现:蛋白尿9例(3例早期表现无症状蛋白尿),并肾功能异常3例、肾病综合征3例、过敏性紫癜2例。孤立肾形态检查结果:4例肾形态回声正常,5例肾回声增强,2例伴肾发育畸形。治疗后随访,随访时间1.5~7.0年,4例病情进展,其中3例发展为慢性肾病4~5期,1例开始透析治疗,1例持续蛋白尿并加重;4例尿蛋白转阴,肾功能正常;1例失访。

结论

先天性孤立肾并发肾损害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早期可无症状,部分患儿可导致肾功能异常甚至终末期肾衰竭,持续蛋白尿及高血压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对孤立肾患儿应及早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筛查,并长期随访以早期发现肾损害,及时干预,延缓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和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根据阴囊急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建立预测小儿睾丸扭转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小儿阴囊急症病历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发生睾丸扭转患儿为病例组,非睾丸扭转患儿为对照组,选择与睾丸扭转相关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为评价指标,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小儿睾丸扭转预测模型。结果病例组54例,对照组64例。提睾肌反
目前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远期治疗效果仍未令人满意。根据危险度分组的治疗方案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模式,但是具体的预后危险因素仍不明确。现主要介绍目前研究较多的预后因素及部分国内外危险度分组标准。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对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双氢青蒿素高剂量组、双氢青蒿素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气管内注入9 g/L盐水0.3 mL,其余4组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3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予9 g/L盐水3 mL灌胃,双氢青蒿素高、低剂量组每天分别予双氢青蒿素(100、50 mg/kg)灌胃,强的松组每天予5 mg/
目的探讨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NB)合并颅内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南区儿科病房2005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4例晚期NB合并颅内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5.5岁,均为Ⅳ期,对其肿瘤原发部位、转移部位、症状、治疗方式及生存时间进行分析,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与颅内转移的关系。结果(1)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抽搐(各1
目的通过对深圳地区城市医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临床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探讨深圳地区RDS的发病特点、救治现状和结局。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家深圳市二、三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调查单位,前瞻性地收集2010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产科分娩婴儿和RD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深圳地区新生活产婴儿34 572例,患RDS 462例,RDS发病率为1.34%;其中男298例,女164
期刊
期刊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哮喘基因研究策略主要有定位克隆法和候选基因法,新兴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逐渐成为发现新基因的标准方法。哮喘易感基因众多,新的基因仍不断被发现。基因-基因以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现就哮喘基因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发现的主要哮喘易感基因以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期刊
目的应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Ⅸ(FⅨ)预防性治疗中国儿童中、重型血友病B,了解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重组人FⅨ开展儿童血友病B小剂量预防治疗,重组人FⅨ 20 IU/(kg·次),1次/周,临床观察指标包括:(1)疗效:出血减少率、日常活动参与改善情况;(2)安全性:用药中不良事件及抑制物产生情况。结果共收集11例病例,观察时间18~27周(平均25.5周);年龄9个月~15岁(平均7岁1个月);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