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历史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o78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是一种怎样的情愫吸引我们奔赴河源的林寨’
  当我们穿行在林寨的稻田间,只见旷野之中,远望着如一座座城堡似的四角楼,一栋栋黑瓦白墙的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耀人眼目。然而,在如此美丽的建筑群背后,却有着另一番令人震撼的别情故事。
  河源林寨地势低,而且紧挨着涮江,涮江连着东江。古时,林寨人记忆中最刻骨铭心的大约就是水患,为抵抗天灾,林寨人陆续开始在高处筑屋。他们用石块垒起高高的地基,用特殊材料夯起坚固的外墙,兴建起了城堡般坚固的四角楼。当年,林寨的四角楼,大体上以大夫第命名,据说起源于清咸丰岁下正陈肇霖受封朝议大夫。不过各楼另有别名称谓,如大夫第、谦光楼、颖川旧家、司马第、天佑楼等。清末民初,是林寨历史上的繁荣时期。俗话说“因水而兴、因人而盛”。涮江水自北向南贯通林寨,给它带来水患,也带来机会。悠悠的涮江,繁荣的码头,给林寨这座有上千年历史的古镇带来了商机。一时间,店铺典当、山货茶庄蜂拥而立,成就了富户无数,林寨乡镇声名鹊起。
  在林寨古建筑当中,谦光楼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据传说,谦光楼总造价20多万两白银。楼房建成后,刚好赶上屋主陈云亭母亲80大寿。云亭母子心血来潮,叫工人将库房中的银圆挑出来,堆放在楼前的大天井上。足足挑了七天,银圆恰好将天井填平,足见其家富庶到了何等程度。
  然而,河源林寨吸引我们的并不仅是这些。穿行在林寨一座座四角楼中,犹如打开了一扇扇沉重的大门,仿佛在翻阅着一幅幅凝重的历史画卷。其中颖川旧家不仅仅只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民居,这里处处都保留着当年战争的历史记忆,它是曾任广东省督军府顾问、民国期间连任两届和平县长陈襄廷的新楼,因此该屋带有浓厚的政治文化色彩。黄埔军校、国民政府、农民运动讲习所,抗日同志会等,都和这里的四角楼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林寨四角楼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也有着特殊的位置和社会影响。建在下井村开阔宽敞的显赫位置,颖川旧家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是三进九厅大院,设计精巧,别具一格。该楼石雕木刻,独具匠心,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器宇昂然,金漆油刷。大门匾“颖川旧家”是首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恺所题。据说这块匾是谭延恺生前书法绝笔,时至今日,更显得弥足珍贵。颖川旧家里有很多书题楹联都是徐傅霖题写的,散发着三民主义精神的光辉。不仅如此,徐傅霖还经常与陈家旧友诗书往来,弄墨寄情。
  走在林寨的四角楼间,发现林寨周围山水竟然如此秀丽,附近有留云古寺、七叠泉、撑腰石、云外赏等众多风景点,涮江河畔有棵千年蜢公古树,前清道光十五年,两广巡抚陈肇唐曾题诗日:“青罗宝伞张岸旁,历岁千载益劲苍,盘枝错节似龙蛟,翠枝碧叶鸟巢房,冬深裸体傲霜雪,初夏盛装散新凉,犹似将军屯水口,护卫林寨财禄长”。民国十五年(1926年),廖承志随同学到林寨乡村度假,见此景况曾题诗~首:“地灵物焕奇独钟,岸边神树号蜢公,腹空常供蜂酿蜜,枝贫常覆鸟越冬,独占地利壮风采,依傍涮江丰姿容,泳罢呼伴披衣起,欢坐树下纳凉风”。
  可惜的是,1964年的特大水灾,廖承志在林寨乡间的很多书法都被洪水浸毁失传。
  河源的林寨是流动的历史,跟随流光的脚步变幻着容颜。而林寨的四角楼却是历史上凝固的风景,依然保持着那张纯朴而历经沧桑的脸。
  
  旅游小贴士
  从广州走高速公路直接到河源市,然后走国道到达和平县,再到林寨镇。到和平林寨可以住宿在附近温泉度假村。和平县有九连山温泉度假村、汤湖温采度假村、贝墩温采度假村几处温泉区可供泡温泉和住宿。也可以选择在县城住在和平新城大酒店或者回到市区住。和平林寨附近有热水镇漂流,看完林寨可以顺便去玩漂流。吃农家菜,可以吃石头猪,就是长不大的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