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气质促内省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题原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5年年末,“主要看气质”这句话刷爆微信朋友圈。歌手王心凌在个人微博发出了新专辑中的一套吃汉堡的混搭造型。引来无数网友“围观”,王心凌后来回应称“主要看气质”。不久,一位网友如法炮制,发了一张自拍照并附上“主要看气质”。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句“主要看气质”触动了网友们敏感的神经,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晒气质的狂欢中,而该话题一度登顶微博热搜榜首。
  气质是什么?气质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显然,展现气质绝不是在朋友圈晒几张照片那么简单。
  那么,关于气质,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及原因
  2014年、2015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基本上都是材料作文,而《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的参考样卷作文也仍旧是材料作文。因此,笔者认为,2016年高考,材料作文仍将是高考命题专家所青睐的题目形式。
  近年来,浙江卷的高考作文题在打击套话作文方面颇有成效,学生动辄写李白、苏轼、陶渊明、屈原之类陈词滥调、拾人牙慧的现象有所改观。2013年高考“永葆童真”材料作文、2014年高考“门与路”材料作文,都在引导考生将“我”置于现实生活中去观照与审视,去思考“社会中的‘我’”的成长与蜕变。但随着对“小我”的关注,不少心灵鸡汤式的小清新文章大行其道,重真情实感的抒发而轻深刻理性的思辨,而这样的思维品质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此,2015年高考,浙江卷在作文命题上作了改变,“作品与人品”材料作文是一道综合了知识、智慧、情怀和思辨的题目,不仅考验学生的文学底蕴和生活体验,更注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对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作深入的剖析。以体现其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而这可能是未来的趋势。2016年的《浙江高考考试说明》参考样卷采用的作文题是2013年高考的相关内容,但作文要求由原来卷中的“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变为“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论述类”三字以加粗加点作提示。这应该是2016年高考浙江卷作文一个重要的导向性提示。
  本题材料出自社会热点问题。不仅注重将“小我”放到社会生活大背景下去反思个体行为、观照心灵成长,更引导学生对纷繁的社会现象进行理性的归纳、分析、辨别与评价。作文材料接地气,作文要求引导思辨,可以说,本题既有浙江特色,又与当前高考作文引导的大方向一致,也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导向一致。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关于体裁,作文题目中有导向性要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这暗示学生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要避免叙事、抒情、议论等混杂的“四不像”写法,应体现出文体的纯粹性。
  材料将“气质”解读为“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l生特点和风格气度”。这是对作文核心概念的明确性提示,但用语比较笼统,因此考生可以将这个概念用更形象的语言来阐释,用更典型的事例来注解,从而明确写作对象,进而锁定选材范围。
  材料中“展现气质绝不是在朋友圈晒几张照片那么简单”提示了命题者的思维导向,审题时由此切入步步追问有助于理清思路:在朋友圈晒照片晒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晒气质?既然展现气质不是那么简单,那么怎样才可以展现?什么样的人真正有气质?气质怎样培养?气质有什么意义?考生可以选择其中几个问题作为突破口,结合社会现实,努力从一般经验上升到理性思考、审美追求,力求在字里行间展现出自己是一个有积累、善阅读、勤思考的青年才俊。
  考生应根据对时尚热潮的理性解读,或者对美学、哲学的鲜活理解来选材行文。唤醒并引起读者对“气质”的深层思考。
  构思举例
  1,抓住关键句,挖掘真内涵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加以形象化的阐释或深刻的挖掘,往往能快速破题,流畅行文。如:
  “何为气质?气质或许是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自然洒脱的气度,是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以义为质的君子之风。气质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或沉静、或活泼,却能够始终伴随内心的声音,始终展现个人的修养。”
  这个文段将材料中“气质是什么?气质是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巧妙化解,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显得形象生动。又如: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长相平平的人们越发觉得自己平庸无奇,越发变得惊慌失措。有一天,他们发现了‘气质’这一救命稻草,仿佛有了‘气质’便足以弥补自己平庸的外表。他们用晒自拍这一方式企图用‘气质’来遮掩自己的自卑,来寄托自己无处安放的空虚灵魂。殊不知,如果只凭几张自拍就能修炼出气质的话,那么气质本身便失去了它的意义。气质不是美图软件下的浓艳妆容,而是真实自然的精神面貌。一个人的气质,体现在举手投足间,是微小的细节随时间的积累而带给他人的直观感受。”
  这个文段从材料中“显然,展现气质绝不是在朋友圈晒几张照片那么简单”这句话生发开来。深入浅出,引人思考。
  2,化用经典,形象阐释
  浙江省有《论语》选修课。我们不应仅仅将它用来应对文化经典题。在写作方面它也是提升思想认识、提供高质量素材的有效途径。比如有同学化用《论语》中的“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这句话写成下面这段文字:
  “郑文清曾说过:‘最佳的气质才是给别人最好的礼物。’这里‘最佳的气质’指的或许就是积极的精神面貌搭配礼貌大方的举止吧。气质也分好坏,好的气质能使他人‘近而敬之’,而坏的气质则有可能使他人‘畏而避之’‘近而轻之’。孔子曾评价晏子:‘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子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极有气质的人,不仅百姓如此认为,连他的敌人都对他赞叹不已。晏平仲人矮小,且样貌并不算高颜值,但他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自信与平和的气质,却使他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尊重。由此可见,良好的气质不仅能让身边的人感到舒适愉悦,还能获取他人的尊重与敬佩。”   优秀例文
  气质是一场默片
  文/滔璐
  我们会用这样的话劝说那些汲汲于整容的女孩:“相貌固然重要,但气质才是在你洗尽铅华后依然熠熠生辉的宝藏。”伏尔泰也曾在他的诗篇里留下这样的文字:“容貌的美只愉悦人的眼睛。气质的优雅却能使人的心灵入迷。”我们习惯于捕捉各色嘈杂的声音。却忘了气质本是一场默片。
  歌手王心凌用以回应网友对其新专辑造型吐槽的一句“主要看气质”,似在瞬间唤起了网友们对睽违已久的气质的追求。于是一大波千姿百态的自拍照蜂拥而至,网友们以一种插科打诨的形式展示着自己的气质。与此同时。我们送走了民国最后一位闺秀——张充和。这位老人在期颐之年依然保持着上世纪的生活方式,磨墨练字、吟诗填词,没有半丝珠光宝气萦绕的灰白鬓边流淌着一世潜心的从容气质。这气质从羊毫墨砚中走出。从昆曲吟哦中走出。超越容貌与装饰。
  我们生活在一个“舔屏”时代,有层出不穷的“网红”凭借或清纯或妩媚的丽质霸屏,有各种对美好容颜的膜拜与崇尚,也有韩国教授对大学生缺乏内涵的深深阮虑。的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外在之美可以第一时间给予他人视觉的愉悦感。拥有获得他人青睐的捷径。与需要日积月累、慢熬细磨的气质相比,一场手术、一套化妆品便可以得到的外在之美成了众人汲汲以求的目标。
  然而我们无法仅靠皮相生活,扎克伯格曾这样回答网友对其妻子“黑矮胖”的质疑:“外表的美是会随着年龄贬值的。而内在的美却是会随着岁月增值的,这一点,华尔街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懂得,所以我和他们一样,不会碰那些迅速贬值的东西。”相貌的价值在于新鲜感、刺激感,而气质的价值则落于它的潜移默化、深远持久。闭月羞花也无法掩饰语言的鄙俗与见解的浅薄,因为没有内蕴的支撑,无法伪装出咸淡适宜的表情或不紧不慢的语气。而气质却能为容貌增色,因为宠辱不惊,所以总目似沉璧;因为进退得宜,所以常笑如春山。
  气质本是一场默片,没有声音,一片寂静,你很容易忽视它,因为捕捉嘈杂不休的鼓点音乐更容易。但随着一帧帧画面沉默地闪过,你会被吸引、被召唤、被感染,它没有声音,却能更直接地触动心灵。
  所以,我们选择积淀日久而醇香的气质,以静默达盛大;所以,我们选择爱一个人真实质朴的内蕴,爱她浓淡相宜的气质。因为昙花一瞬夺目而一瞬萎谢。梅花等候春秋而雪中遗香。
  点评:本文立意新颖、构思巧妙。题目就很吸人眼球,将气质比作默片,可谓别出心裁、生动贴切。综观全文,正如默片摒弃嘈杂,气质以静默的方式吸引、召唤、感染、触动人的心灵,是洗尽铅华后依然熠熠生辉的宝藏,是摈弃嘈杂、能为容貌增色的真实又质朴的内蕴,它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使人的心灵入迷。本文思想卓然超群,内容充实丰满,所选素材贴切而具有文化气息。作者娓娓道来,文采斐然又切中时弊,诗情之中陡现现实,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显示出作者很强的行文能力。
其他文献
(一)  我认识一只小木偶,他的主人是一个木偶戏女艺人。  主人有很多个这样的小木偶,他对她来说没什么特别的。  主人每天带他们上同一辆公交车,去同样的地方表演。  小木偶对世界最初的印象,就来自这辆公交车。车上的乘客身上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他以为他也会过上这样的生活,因为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是个木偶。  主人的木偶戏表演越来越受欢迎,可是小木偶却并不开心。他每天被主人操控着做着滑稽的动作逗别人
摘 要 阐述建设智慧校园的意义,以南京市溧水区为例,深入探究智慧校园建设应用与实践,并总结相关经验与启示,以期为其他地区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南京市;溧水区;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教育物联网平台;智慧校园系统;大数据;人脸识别;智慧班牌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5-0022-03  1 前言  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了学
摘 要 视障学生的生理缺陷,影响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数量、质量和速度,进而影响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以一节历史课堂教学为例,探索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发挥感觉特别是“以手代目”“以耳代目”的补偿作用以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和路径,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对其他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特殊教育;历史教学;视障学生;补偿功能  中图分类号:G761 文献标识码:B  文
许多同学在进行了大量作文训练之后依然对写好高考作文缺乏信心,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大家对在高考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题目心中没底。虽然要想提前预知高考作文题目无异于痴人说梦,但高考作文命题却是有规律可循的。特别是每年进行高考备考之时,全国各省市的重点中学都会命制大量的作文试题对高三学生进行训练,而命制这些试题的老师极有可能会参与本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工作。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些重点中学命制的作文试题与本年度的
摘 要 初中学生的情感比较脆弱,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英语中,既能丰富学生情感,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文简要介绍了情感教育对初中学生的作用,重点阐述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措施,希望对初中学生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情感教育;初中英语教学;英语课堂  情感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渗透才能收获最好的效果。情感教育要求学生感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爱,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人生能够产
一  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初一仿佛听到时光的钟在心上沉沉地敲了一声,荡开凉薄的回音。  她沉默地翻开伍尔芙的《奥兰多》,看见这个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在春光潺潺、矢车菊盛放的英格兰乡下写道:“生命的内核一片空荡荡,就像一间阁楼上的屋子。”  初一愣了片刻,心中蛰伏的某种力量好像安静地爆发了,在烧毁了一些东西的同时也雕刻了什么。  二  很多时候,你并不期待的某些东西总是突兀地出现在你面前
摘 要 在射击运动比赛中,运动员要想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不但需要具有极高的技术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具备高度的心理稳定性。鉴于此,本文就基于笔者的射击运动训练经验,从帮助运动员建立成功的自信、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的运动动机、提高运动员的自我调控能力等三个方面入手,对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实践策略进行了归纳与阐述。  关键词 射击运动员 心理训练 实践策略  射击是一项以耐力和一致性为主的间接性对抗类体育运
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课堂内外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已于2017年10月10日正式开赛。与往届大赛相比,本届大赛的赛制有了一定的变化,所以在本期杂志中,我们特意为同学们准备了详尽的参赛指南,以方便大家参赛。此外,随着创新作文大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每年报名参赛的人数越来越多,大赛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家想要在有上百万人参加的初赛中脱颖而出绝非易事。所以在本期杂志中,我们还特
摘 要 借助《中国远程教育》期刊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发表的共55篇以移动学习为主题的期刊文献,研究其文献数目与文献主题研究情况、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情况、关键词共现网络三个方面内容并进行分析,以此为例,由点到面地对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作出相关述评,对其他移动学习研究者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Mobile Learning;移动学习;中国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
一  “你真的要去那个充满危险的地方?”少女的声音从耳机里传出。  少年一边启动太空梭,一边回答:“那不是什么‘充满危险的地方’,那里是家。回家怎么会有危险呢?”  “可是……”少女的话音未落,停机坪里警报声四起。  “糟糕,被发现了!”  二  “我想回家。”猴子巴布望着漆黑的夜空说。  “咱们不就在家里吗?”巴布的同伴瓦库说着,拿起了一根香蕉。  “不,我不是说动物园,我是说我们真正的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