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库全书总目》小札

来源 :文学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et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类》提要中,四库馆臣指出了文学批评中的两种现象:“才者能知”与“知不及才”。考察文学批评史,两种观点分庭抗礼;而考察文学史,论者善作有之,不善作者亦有之,并不能断其是非。而在学科独立的今日,创作与学术已未必合流;今之学者,兼善创作固佳,不善创作亦未必不能有所成就。 In the synopsis of Sikuquanshuji · JiBe · ShiWenJingShu, the curators in Siku pointed out two phenomena in literary criticism: “Only those who can know” and “Somewhat Got Talent”. Investigate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the two points of view are law-abiding; and study of literary history, the author of good works, poor writers also have, and can not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Nowadays, when independent disciplines are independent, there is not yet a need to combine creation with learning. Nowadays scholars and good writers are not necessarily successful in their work.
其他文献
《采薇》是鲁迅《故事新编》的八篇小说之一,小说结局为伯夷、叔齐死于首阳山,至于死亡原因,大家说法不一。简单看来,伯夷、叔齐是饿死的,但他们死亡的真相主要有三个,首先是
内容摘要:小说《永生》是通过虚构的永生者表达了博尔赫斯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探讨,永生者是人类困于现实的代表,是失去自我的绝望者。本文通过对《永生》的细读探索博尔赫斯笔下永生者绝望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博尔赫斯 永生者 生存困境 文本细读  《永生》是收录于小说集《阿莱夫》的一篇短篇小说,表现了博尔赫斯对人类孤独的生存困境的思考。《永生》中刻画的“永生者”是所有处于绝望的生存困境的代表:永生者拥有了不
【摘 要】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承受着整个铁塔荷载传递到基础顶面的所有外 力作用。要确保其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倾覆、下沉、上拔等不安全现象,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笔者基于工程实践,探讨了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以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良好发展,电力也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保障。而电力运行的相关设施的完善,是保证电力供应不可
课堂提问对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认识规律看课堂学习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其动力之一是学有所疑,问题是思维的动
教师和家长在谈到学生的抄袭现象时大多表现出谈虎色变的味道,而在学生而言,却是乐此不疲,不论是学习成绩优秀或欠佳者。于是乎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抄袭与反抄袭大战轰轰烈烈地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都是有限的,而在小组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交流合作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内容摘要:《四百击》是法国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半自传体作品。故事的主人公少年安托万的所作所为在老师、养父、母亲、警察的眼中尽是叛逆的蠢事,于是少年遭受了来自多方的压力,最终在痛苦中长大。  关键词:《四百击》 蠢事 无辜 叛逆  《四百击》译自法文“Les Quatre cents coups”,是法国著名电影人、新浪潮运动的发起者和旗帜性人物——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 ois Truffaut
假山是现代自然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城市空间的美化大大提高了城市的品味.但假山结构复杂,技术要求高,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常有失败的例子.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园林
新课改的根本是教师角色的改变,在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
这一学期,班上来了一名新学生。这名学生就坐在我讲桌前第一排座位的中间位置上,他长得矮小、黑瘦,看起来很有精神。可是,在来班上上的第一节语文课上,他就趴在桌上“呼呼”地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