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婆婆(创作谈)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cs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婆媳之间的勾心斗角,是中国文化中挥之不去的阴霾,现在还被各种文学作品津津乐道。这种看似家长里短的争斗,被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几千年来弥散在宫廷、职场,到内外关系中的一种亚文化现象。我觉得这是一个文明大国的悲哀。
  很久以来,我一直想写写婆媳之间的故事。它看似千篇一律了无新意,但细细想来却触目惊心。这是一种很大很重要的关系,重要到甚至可以影响到大国崛起的程度——我觉得不管是婆婆还是媳妇,以及夹在她们中间那些左右为难的男人,只有让他们在家中、也在文学作品中真正站立起来,成为有血有肉独立的人,才能再去谈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
  其实,我与婆婆的关系也没能逃出这种窠臼,有一段时间我曾经陷入深深的苦恼里。但我能从中走出来,并与婆婆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婆媳关系,我认为是我成长的一部分。所以从我开始写作,婆婆的影子就经常出现在我的作品里,但是说实话,我又很难把握住她,就像在生活中一样。
  我婆婆九十岁了,她是个老人中的开明派,很新派的人物。我这么说,绝非妄言。她用新潮的手机,穿时尚的衣服,喜欢住在热闹的地方,最好隔壁就是个大市场。她每天都要逛街花钱买东西,不管用得着用不着。七十岁那年,她开始跳健身舞,并坚持识字写字,而且一发不可收。每天看完《今日说法》后,她都要写一篇观后感,她自己说那叫评论。现在这些评论堆起来,比她的个子还高。所以说起当今的热点问题,她比我们知道得还详细。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任何情况下,她都知道自己是谁,以及怎么安置自己。娶我婆婆的时候,我公公是个大户人家的子弟。英姿勃发,玉树临风,写得一手好字,也写得一手好文章,找个如花似玉的好媳妇本来该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他生性固执,不讨父亲喜欢。父亲一言九鼎,强迫他娶了生意伙伴的女儿,也就是我后来的婆婆。我婆婆个子低,长得又不好看,一辈子也没让我公公喜欢上她。但她自从嫁到这个家,不卑不亢,活得有章有法。家里最穷困的时候,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自己的孩子过得体体面面。后来日子好了,她也从不懈怠,对子女的敲打从来没停止过。她既乐善好施,又洁身自持,只要力所能及,她从不麻烦别人。
  我婆婆脾气刚烈,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据说在他们镇子上,没人敢惹她。想想这也是婆婆的生活策略,甚至可以说是战略。丈夫远在几十里外当医生,她孤身一人带着几个孩子,孤儿寡母讨生活,再加上他们的亲戚都是“地富反坏右”,稍微软弱一点,就不可能抬起头来生活。所以谁胆敢欺负她的几个孩子,我矮小的婆婆就会跳骂到这家人的门口,直到他们站出来认错服输。
  在管教孩子方面,她也是这么独断专横。你犯个小错,她就拼命打你,朝死里打,而且很少在家里打,都是拉到大街上去打,生怕别人不知道。早自习起不来逃学了,她打;跟同学骂架了,她打;在你的腿上划一下,只要有个白道道,就说你偷着下河游泳了,她也打。但是你犯个大错,她别说打你,吵你一下都不可能。比如你失手打碎一个祖传的花瓶,或者不小心弄丢了学费,她都一笑了之。后来婆婆解释说,小错不管,最终你们会酿成大错;你们犯了大错,我不吵你,你自己都快吓死了,如果我再打你你还能活吗?
  我老公说,母亲这句话影响了他一辈子。他觉得这句话既可以用来修身,也完全可以用来齐家治国平天下。
  就是在这么个背景下,我嫁到了这个家庭,而且很快就要与她一起共同生活在只有七十多平米的屋檐下。我自小脾气就大,而且认死理儿,遇到这么个主儿,可见该有多大的冲突。开始的时候,确实有诸多的矛盾,有时候甚至还很激烈。好在我提前就有心理准备,再加上有老公在中间的调停,还算维持了一个基本和平的家庭局面。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我觉得这话既有贬义,也有褒义。从媳妇到婆婆,不管有多少委屈,谁说不是一种成长呢?后来我与婆婆之所以处得很好,就是我换了一个角度看她、欣賞她,觉得需要从她身上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她乐观、豁达、坦荡,大事从来不糊涂。她的一生历尽艰辛,但她从没抱怨过。她是个喜欢往前看的人。当然,与婆婆处好关系仅靠这些是不够的,“功夫在诗外”,说到底,是需要经营。
  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尤其是在处理家庭关系方面,条条框框太多,太繁杂,要么是学会两头撒谎,要么是毫无原则的退让。家庭是组成社会和国家的最基本单元,社会和国家则是家庭关系的外延。市场经济给我们输送着财富和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输送着欲望、烦恼,以及更加纷繁复杂的家庭关系。
  这部小说写了很久,也放了很久。当我从头翻看作品的时候我一直在疑惑,这真是我的婆婆吗?我想,尽管我竭尽全力去接近和还原她,也未必是真实的她。我在变,她也在变。即使我们都没变,生活也在变。也许这才是我犹疑不决的原因吧!
  责任编辑 张颐雯
其他文献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太多的英雄汇聚于此:佛心慈念的鲁智深,忍辱负重的林冲,快意恩仇的武松,挥动板斧、砍出一路山花烂漫的李逵,偷人家报晓鸡吃了的时迁,甚至还有制作和销售人肉包子的张青、孙二娘夫妇……  这么多英雄好汉的身上其实有着共性。首先,他们都有一技之长。没有一技之长,如何行走江湖?没有一技之长,如何可以做到“你的背影已经远去,江湖上依然满是你的传说”?在那样一个不知王法为何物的社会里,拥
无名河  回到伊犁,我想,无论如何也得再去莫乎尔看看。  从巩留出发,车刚一上路就赶上一场阵雨,雨后的山路特别难走,等到了莫乎尔时,天已近傍晚了。天山山区的气候,常常瞬息万变,这时早已雨过天晴了。此时的莫乎尔青山如洗,葱茏翠绿,天山雪峰上的一抹晚霞,更增添了它的绚丽。已经厌倦了内地城市的喧嚣,这天山深处的幽静给我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于是把山路上的颠簸与不快都给忘了。  晚上,月色朦胧,淡淡的月光带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领 衔 人:王金坤  组稿团队: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在以前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常常将一个图形平移、翻折、旋转,以此来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统称为图形的运动。图形的运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也就是说,运动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图形运动的方式来认识全等三角形。  一、在图形运动中感受全等三角形  问题1:我们观察图1、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来到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的“粘土空间”社团,看着同学们亲手创造出来的作品,大家无不惊叹。“纸粘土创作”作为一种简单易学而又极具想象空间的手工工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土”的制作与“艺”的感悟中,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造型多姿的艺术成果,更是一种审美的愉悦、心灵的成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多姿多彩的粘土空间吧!  粘土空間活动照  粘土
每次想到时间的时候,我心里都会莫名地紧张、疼痛或凄惶。  因为时间潺潺流过的声音多像秋寒时节枯叶随风飘落的哭泣,这无涯的时间流过的无情的形态,也是头也不回地青春风化和容颜剥蚀的无奈。  昨日多愁善感的雨,还淅沥沥地落在做着美梦的少年的天空,然而倏忽间一梦醒来,雨声已在中年茫然地滴答。  时间的倩影依然风姿绰约,世事的视野却已萧瑟苍凉。  这个世界,什么都会改变。  无论物质、精神、金钱、权力;抑或
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别。一个人被一只貔子吓死;一个人为了一句“你再有钱又咋样?死了谁给你下葬呢?”喝农药死……这些都是鲁北的旧事。他们的死同泰山和鸿毛没关系,但在作家笔下,仍是有一定意义的。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出猎记  那是五年前,一个闷热的下午,杨哥打来电话,让我去他那儿喝酒。我很怵他那一顿一斤半的酒量,就推说晚上写点儿东西,不喝了。  他在电话里嗓门猛地高了八度:写东西就更该来了,你不深入生
教材习题是专家精心编写而成的,我们要创造性地用足、用好教材习题。下面以一道習题来举例说明。
这是作家将批判目光转向画坛的又一力作,画家画了一辈子却默默無闻,成名之际则卷入一场刑事案件。画家该如何处置声名进退与良心的纠葛?画作虽小却折射出当代画坛的种种怪现象,可谓官场腐败题材的另类写法。    一  起床后,坧泉为昨天画就的一幅画题款:  山居图章樟兄补壁辛卯冬月坧泉于云涧斋。  该题款包含的信息为:画者坧泉于云涧斋作山居图,赠与一个叫章樟的人。一目了然。  坧泉退后一步端详着刚画毕的山水
今年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阻断了人们外出的步伐。人人纷纷“宅”在家中,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的学子们也都坚守“居家阵地”,挑战各种生活技能。为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同时为了增进亲子感情,充实居家生活,唐洋镇中学举办了一场“厨艺达人秀”实践活动“。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隔离的日子也要有滋有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伙伴的solo!  
朱双娣:江苏省镇江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为镇江新区初中语文教研员。  主持人語  同学们好!一转眼,初初又和大家一起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啦!  从文章内容来看,本单元主要介绍我国建筑、园林、绘画等领域的杰出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古老的赵州桥优美而坚固:雅致的苏州园林充满诗情画意;迷人的《清明上河图》令人叹为观止。本单元还有一篇介绍小动物的文章,为我们打开了探索自然奥秘的一扇门,让我们了解到可爱的蝉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