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年级英语学生会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ting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这对小学中年段学生来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因为在英语对话课中以读代说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不会说或者也不愿意开口说,说的多是单词,不是完整的句子,因此口语教学的意义并没有生成,在小学中段也正是培养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期。只有让学生具备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英语方面才能不断提高。就小学中段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加以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一、口语教学中存在问题一探
   在小学英语教学之中,有的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与方法,对于学生实际应用以及英语对话等能力的锻炼比较欠缺,由此也导致“哑巴英语”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英语表达说话的教学,需要先认识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口语表达的教学中认识不到位
   有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对考试,只会做一些练习题,取得好成绩,但是口语说话的能力却远远不足。
   2.口语表达中说话活动效果不佳
   学生学习以及进行口语表达的主要资源来自文本,教师利用这一文本让学生展开对话交流,但在现实之中,有的教师缺乏对对话课中的素材与内容的明确认识,导致学生进行对话时仅仅停留在初步模仿文本上,说话教学的实效性并不明显,而学生也没有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知道该如何结合所学进行语言积累运用,同时在语言情境之中进行对话训练,则往往是在刻意模仿文本,其语言表达力较弱。这样的情形下,學生内心情感的表达比较匮乏,兴趣索然。
   3.英语对话中说话活动缺乏有效指导
   在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循循善诱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仅仅是按照文本进行模仿与编造对话,其效果不大。学生所编造的内容是否合适,教师也要及时给予指导,但现实教学中似乎也缺乏及时的指导,由此导致学生在对话交流中可能出现应用错误。
   4.对话教学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时间安排
   在课堂实践中进行对话练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留给学生说话活动的时间比较少,这也反映出课堂为对话环节所设置的这一活动缺乏合理性,每一名学生进行表达的机会较少。由此,教师无法获得学生对话中的反馈信息,口语练习的实效性不高。
   二、对话教学中培养中段学生说的能力的策略
   1.不断丰富对话形式和内容
   要让学生先从模仿中学会对话,从而培养其表达基础,中段学生模仿力比较强,作为教师,则需要根据文本中的对话形式,让学生先进行模仿,为他们奠定一定的说话基础,加深对这一对话中句型的了解,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如在教学Let’s go to school一课,其中的句型让学生通过对话进行熟练掌握,Let’s go to school. OK,let’s go.( All right.)School is over.Let’s go home. All right.让学生通过go school, go home 对话的模仿练习,发现表述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在训练对话中进行填词说话,从而循序渐进过渡到能表达完整的句子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句型中的个别词进行填空,让学生练习说话的正确性或者是扩展句子,在层层递进之中逐步让学生表达完整的句子,由此也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再通过这一填空式的说话,不断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同时也能让语句更加丰富多彩。
   3.借助有关图片画面进行英语口语的表达,让学生获得启发
   对于中段学生来说,他们的表现欲望较强。有的学生在进行表达时会出现没有可参照的依据,教师通过复现情境这一形式,让学生结合一定的画面或者图片中所展现的对话情境,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温习。利用图片以及其所展示的故事情节,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启发,同时也根据这一展现的画面对故事发展的进程加以理解,自由地输出语言,而学生说话表达的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4.借助文本让学生进行迁移表达,提高说话能力
   英语教材图文并茂,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利用这些教材,使得学生将英语文本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通过创造性地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本之中一些对话进行模仿之后,同桌之间进行相互的对话练习。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对话,正确输入语言。由此也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有话可说。
   5.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说话的兴趣
   只有在真实的语境之中,才能真正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在这样的一种真实语境之中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要让他们充分地进行交际交流,愿意进行英语表达,激发其说话的热情。
   6.通过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敢于进行表达,增强说话能力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激发他们说话兴趣,使他们乐说、会说。同时要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自我评价,也进行学生之间的评价,让学生在这一英语语言对话中相互进行指导,指出其中的不足,从而做到取长补短。
   总之,对中段小学生进行英语说话能力的训练,需要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兴趣,不断扎实基础,进行多种表达方式的语言积累,为学生自由进行英语表达以及说话能力的养成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裘玉杰.巧妙进行情境创设,促进小学英语口语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
其他文献
摘 要:首先阐述单元主题教学的概念简介,确立研究基点;然后详细论述单元主题教学的科学开展:改革教学氛围实现开放化、改革教学过程实现主题化、改革教学目的实现实用化。   关键词:单元主题教学;英语课堂;改革实践;小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教师群体开始致力于英语课堂的科学改革、锐意创新,力求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创设一个最优化环境,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单元主题教学异军突起,逐渐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运用自己的眼光发现外界世界的精彩”。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新课标理念,在习作教学时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好教学策略,以提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策略   当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干扰,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习作教学的效率,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极为不利。因此,在新课标背景
摘 要:小学英语教师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授英语知识,容易导致小学生的逆反心理。而且,当前英语教学存在内容单一、遵循固态教学方法等问题,使得小学生的天性被束缚,有碍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出现厌烦英语课程等不良情绪。而使用英语绘本教学,不仅能增强小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深入探析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促使小学英语阅读教學质量获得质的飞跃,对学生的英语阅读
摘 要:从“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多读的过程中多加感悟”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在交流中形成深刻见解”三个方面入手,针对“立足实际,探讨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这一主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反复诵读;小组探讨   提升语文学科教学效益,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是语文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追求与方向。但面对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也得到了重视。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过程,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方面可以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丰富学生自我的想象世界?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更加重要,其中的重点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启蒙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拥有自主认知与个人理解,实现全方位发展。小学时期,学生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挖掘语文学习和想象力之间的关系,探索适合学情以及教育需要的教学策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和想象力。以经验为参考,以小学生想象力为切入点,探索新时期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明确自身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在教学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能力,科学运用教学形式,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综合素养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需要对教学策
摘 要:首先简述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契合性,探究二者整合的可行性;然后概述语文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揭示二者整合的教育价值;接着论述语文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落差问题”“主客问题”;最后阐释优化语文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引领小学生探究二者的关联性、相似性。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问题;探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发展,教师群体积极探究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之路,力求为
摘 要: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沿用“一言堂”教学方式,教师作为课堂主体,不断向学生灌输知识,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自素质教育提出后,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一些教师提出了更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教学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展开综述,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法;应用措施   在我国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