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招聘

来源 :创业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tian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事经理朴蕊是凡客诚品最忙碌的人之一:公司发展如火箭般迅速,每天都要被来自业务部门、来自招聘渠道的各种人所围绕,同时还要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不断更新各类产品知识。在近期《创业邦》杂志与派代网联合主办的专题会上,她分享了做招聘的一些心得。
  考虑清楚人才结构。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招聘经理应该给自己一天的时间冷静地想想:我希望这个公司在一年后达到什么样的结构。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发展很快,更要冷静地想一想。我每天都会有很多招聘需求,在面对这些申请的时候,怎样理性地引导业务部门?比如“你希望招什么等级的人,初级、中级或是高级?”对方也许会说:“我现在要一个初级的人就够了。”那么,你就引导他:“你现在想快速招个初级的人,但你将来的战略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要站在一个高度上,而不是对方提出招几个人你就招几个人。如果有100个人的招聘需求,我们要想清楚这100个人怎样分布、放在什么位置上、都去做什么,而不是每次都要被动地挨打、永远在救火的状态。
  塑造招聘文化。
  第一,招聘高于团队平均水平的人。以前我曾经很担心:如果我招一个比我还要强大的人,如果他不听我的话,怎么办?或者担心:这个^太强了,是不是很难融入现有的业务团队?我现在的体会是,千万不要担心找这样的人:如果新招来的人水平没有高于整体团队,就相当于把现有团队的力量往下拖了。
  第二,招聘是要由用人部门自己提出来的。有时候,业务部门会说:“我用人很急”,但是发个邮件就消失了,也不支持人力资源部的面试。而我们一定要对用人部门讲明白,这真的需要他们的协助。当然,HR也要掌握业务知识,在Vancl,每个月有一个熟悉业务日,这一天里HR会跟着业务部门的人一起做工作。其实HR存在的真正意义是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合作伙伴,但是现在大多数公司里,这样的定位还没有达到,就是因为HR不了解业务。
  第三,不确定就不要招聘。在面试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优点特别突出,但是有短板,例如性格不好的人;而另外一个人虽然不非常突出,但比较均衡。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建议是选择后者,因为这样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他会成长,而不是因为一个短板突然漏水就崩溃了。
  招聘流程非常重要。成长型的公司和大型公司在招聘流程上很不一样,我一直在反思,我们的流程能不能正规化:规划清楚谁先面试、谁后面试;甚至面试官迈进来,是左腿在先还是右腿在先。很多细节的东西需要规划,招聘流程越清晰,到后面犯的错误就越少,而且一定要抽出时间把流程落到纸面上,存储下来。
  高级人才招聘。我们的招聘团队中,除了招聘初级岗位的同事,还会有一个同事是专门负责挑战高难度人才的。他每天会像猎头一样,琢磨高端的岗位,没有那么明确的绩效考核指标,但每天都会生成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法。人力资源部在应对高难度职位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因为有时候领导真的是拍脑门拍出来的决定,这种岗位没有必要特别认真对待。但如果领导真的认为这个事情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放在心上,要比他更早得出答案。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写出一份报告,“针对您的招聘需求,我调查出以下信息”,人力资源部就真的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合作伙伴了。
其他文献
蒙古联盟政府的教育理念,摇摆于民族主义和“民族协和”两者之间;日本人对蒙古教育事业的统治,并没有按着计划实施到每一个角落,它有局限性,日本占领蒙疆也终归失败。在复杂的社会
在我国满族和蒙古族民间广为流传的金马驹故事有着深刻的联系,它们体现了相互继承和借鉴的关系。在蒙古族民间流传的“金马驹故事”是故事的原型,在满族民间流传的这类故事则是
分析支出趋势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但首先我需要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企业的掌舵人,你是否是最佳处理这项任务的人选?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重要。  如果你的企业设有CFO(首席财务官)一职,他/她应该着手帮你进行这类分析。具备良好财务控制能力的CFO,应该会非常积极地开展这项工作。请注意,这一点超出了大多数简单的记账员的经验及技能范畴。  我理解企业家自己探寻答案的初衷,所以,如果你想要自行掌握开支明细,或
“Data is wonderful.”  在北京秒针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秒针信息”)的名片背后这样写道。这是一家为数不多的、敢于直率地表达出自己“数据公司”身份的创业公司,2006年诞生,如今第一轮融资结束。  名片背后的这句话,潜台词是:请重视数据的力量。  在互联网行业,几乎没人怀疑过数据的重要性。大公司以数据作为决策支撑,例如腾讯推出每个产品都会收回很多数据,下一个新应用之前都会有
高等学校毕业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不可或缺的内容,它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表现,同时也是用人单位了解学生学习经历的依据,是学生就业、各级组织选拔人才任用、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