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方式、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3yo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方式、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708名在校学生进行了生活方式、自尊及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学习习惯、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核心家庭的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核心家庭的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城市的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自尊具有文化普遍性。
  关键词:生活方式;自尊;生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067-02
  一、问题提出
  自尊是个体人格结构中自我概念的核心部分,是个体评价自己的程度及对自己的价值感、重要感的体验,它表明了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重要的和成功的,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存在密切关系。而区域跨文化心理学认为,不同区域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其心理也必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本研究选取在新疆上学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和在广州读书的广东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自尊以及生活满意度进行区域跨文化方面的比较,其目的在于揭示区域亚文化对人的心理的影响,试图发现两个或多个文化背景中个体和群体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中国不同文化下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了新疆和广东在校大学生共800人,收回有效问卷757份,除去哈萨克族被试49人,最终获得有效问卷708份,有效率为88.5%。其中广东汉族大学生357人(男129,女228),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351人(男118,女233),广东大学生平均年龄21.6岁,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平均年龄23.1岁。
  2.调查工具。①青少年生活方式问卷(Chinese Adolescent Lifestyle Scale,CALS)由高文斌等人于2010年编制,共49个题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行为,包含8个因子:饮食习惯、睡眠状况、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体育锻炼、娱乐活动、人际关系、应对方式;4点计分,1—4分别代表從不、偶尔、经常、总是,客观行为分数越高,表示生活方式越健康;该部分Cronbach α系数为0.91。第二部分为主观评价,包含1个因子:生活满意度;4点计分,1—4分别代表很不满意、不太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分值越高,代表对生活越满意;该部分Cronbach α系数为0.83。②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包括l0个项目,分4点计分,其中项目3、5、8、9和10题为反向计分。总分范围为10—4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重测信度为0.85。③自编人口学信息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家庭结构(单亲、核心、大家庭)、家庭所在地(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农村)。
  3.实测与数据处理。以学生上课班级为单位,采用团体方式测试,测验时间约为30分钟,当场收卷。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录入与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方式、自尊和生活满意度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学习习惯(t=2.21,p<.05)和应对方式(t=3.50,p<.01)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维吾尔族大学生均好于广州大学生;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52,p<.05),维吾尔族生活满意度要高于广东大学生;但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自尊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t=-0.50,p>.05)。
  2.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方式、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性别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族男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明显地不同于广东汉族男大学生(t=2.69,p<.01),其他维度上二者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而新疆维吾尔族女大学生在学习习惯、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方面与广东汉族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t=2.18,p<.05;t=2.64,p<.01;t=2.45,p<.05);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t=-0.65,p>.05)。
  3.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方式、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家庭结构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来自于核心家庭还是大家庭的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都存在明显的不同(t=2.10,p<.05;t=3.01,p<.05);核心家庭的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56,p<.001);单亲家庭的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方式、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4.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方式、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家庭所在地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来自大城市的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89,p<.01);来自中小城市中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饮食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t=-2.41,p<.05);来自乡镇农村中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睡眠状况、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应对方式4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0.35,p<.05;t=0.21,p<.05;t=0.91,p<.05;t=3.39,p<.01)。
  四、讨论
  1.民族对大学生生活方式、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学习习惯、应对方式以及生活满意度上显著高于广东汉族大学生,这可能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新疆维吾尔族学生长期受伊斯兰教文化的熏陶,表现为个性外向,性格豪爽,情感外露。另一方面,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保留了当地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他们更加关怀自己的心灵,时刻感恩生命,心理的满意程度较高。   2.性别对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方式、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新疆维吾尔族男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的健康程度上明显地好于广东汉族大学生,而新疆维吾尔族女大学生在学习习惯、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好于广东汉族女大学生。这可能与区域文化和父母教育理念的差异有关。
  3.家庭结构对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方式、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本调查结果发现,核心家庭和大家庭中的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广东汉族大学生相比更健康。这可能是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在新疆地区的家庭通常都会有2个或2个以上的孩子组成,而广东地区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这种家庭环境结构的差异也往往会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进一步影响到孩子的应对方式。
  4.家庭所在地对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方式、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城市中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高于广东汉族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这跟广东大城市的发展状况比新疆好得多有关。中小城市中广东汉族大学生飲食习惯这一生活方式维度上比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要健康,这可能与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新疆地区的中小城市经济相对不发达,人们的饮食结构单一,健康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乡镇农村中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应对方式这三种生活方式的维度上健康程度高于广东汉族大学生。
  五、结论
  (1)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学习习惯、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好于广东汉族大学生;(2)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男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女大学生在学习习惯、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差异显著;(3)核心家庭和大家庭的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都存在明显的不同;核心家庭的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单亲家庭的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方式、自尊和生活满意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4)大城市的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小城市中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饮食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乡镇农村中广东汉族大学生和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睡眠状况、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应对方式4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5)自尊具有文化普遍性。
  参考文献:
  [1]Coopersmith S.The antecedents of self-esteem[M].San Francisco:W.H.Freeman,1967.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320.
其他文献
摘要:学院教学档案是工程教育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积累与体现,是工程认证最强有力的评审依据。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高度重视教学档案的规范管理,为工程认证以及工程教育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教学档案;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011-03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实现工程教
摘要:信息技术极大的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学科的影响,需要针对各学科进行实践研究。文章阐述了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课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对理工科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改革;通信工程;移动通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259-02  自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
摘要:未来我军亟须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军校必须高度重视本科学员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构建紧贴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估指标体系。从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军事基础、专业业务、身体心理五个方面,以打基础、重实践、强创新为核心,构建了军校本科学员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制定了评价方法。  关键词:军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
摘要:“示众文化”是一种古老的缺乏法理支持的圣人治国理念,也是一缺乏人性化的惩戒方式,它以把人的尊严彻底摧毁的方式,完全打倒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在莫言《檀香刑》一书当中有大量的刑罚场面的描写,其中渗透了那个时代下的示众文化和广大百姓的看客心理,深刻体现出了封建统治下扭曲病态的人性和生活乐趣。  关键词:刑罚场景;示众文化;看客心理  中图分类号:I24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校外实践教学是普通高校社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文章通过对云南农业大学社科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发展的梳理和总结,发现在建设应用型社科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将专业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宏观、中观和微观对接机制,构建多层次的、可持续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应用型社科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摘要:高校毕业生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学生群体,对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围绕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开展的高校毕业季活动,利用知识管理AAR方法,通过回顾梳理,分析出毕业季活动的重点方向,总结高校毕业生图书馆服务的实践建议,以此不断强化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毕业季;事后评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摘要:《建筑环境学》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课程知识面广、内容多样,许多内容在教学中只能浅尝辄止。因此,教师应加强《建筑环境学》课程实践环节建设。建筑信息模型(BIM)具有承载各种信息的能力,能集成建筑的所有相关信息并存储在数据库中。利用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超前引领性,结合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技术,把《建筑环境学》各方面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综合虚拟教学实践平台,可有效地提升《建
摘要:以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护理专业诊断与改进为例,探索专业层面诊改路径,包括目标、标准、实施、信息化等方面,为其他院校开展专业层面诊改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专业诊改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0-0188-02   教育部2015年启动职业教育教学诊改工作,至此已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
摘要:高等医学院校旨在通过本科阶段的教育,使得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宽厚的专业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针对基础医学本科生的职业规划,本文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进行探讨,以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研之行”为例,探索提高基础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途径,同时提出引导低年级学生进入实验室、立足课题项目、实行研究生导师制等改进措施,进一步强化对基础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摘要:幽默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幽默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然而,由于语言表达方式、语言结构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幽默翻译总是很难还原本来的效果。文章在Hickey提出的言后效果對等理论指导下,对幽默翻译进行研究,并以佩勒姆·伍德豪斯的《春日里的弗莱德叔叔》为例尝试提出最佳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言后效果对等;幽默翻译;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