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迁、资金来源竞争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崛起

来源 :中国工业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1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2008年后迅速崛起,构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系统的重要基石.基于171家商业银行在2004-2018年间的面板数据,本文系统研究了理财产品崛起背后的驱动机制.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银行通过打造理财产品的表外投资通道替换传统信贷通道,可以应对日趋严格的资本金监管要求;银行实际的资本充足率相对监管层强制要求的目标充足率差距越大,其创造的理财产品数量越多.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逐渐由外汇占款主导转向各类央行再贷款,后者的结构性偏向导致小银行吸纳基础货币的能力相对以公开市场操作一级交易商为代表的大银行显著下降,进而推动小银行通过发行定价市场化的理财产品竞争资金.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基本实现了定价市场化,而银行存款利率依然受到管制或窗口指导,这迫使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与非银行机构竞争资金来源;针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牌照的管制越松,其对银行形成的外部资金竞争压力越大,这将进一步强化银行理财产品与市场价差之间的正向关系.本文不仅为探索银行理财产品的扩张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能为改进影子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政策提供新的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从理论上厘清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内涵及边界,进而拓展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建立双重价值链嵌入下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在对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及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基础上,就中国省级区域双重价值链嵌入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相对于国内价值链,中国大部分省级区域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更深,且2007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价值链攀升势头;②沿海地区在双重价值链中更多扮演“加工制造者”角色,内陆地区则是更多扮演“原材料、初级产品供给者”角色;③“入世”以来,中国制造部门全球价值链位置呈现“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
本文以近年来兴起的并购重组市场为背景,探讨投资者是否会对并购过度反应从而引发股价的泡沫与崩盘。由于商誉仅源于上市公司并购时支付的溢价,本文以商誉作为并购的年度代理
中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攻关期,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推动质量变革、打造质量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重中之重。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微观数据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