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次,耶稣带着门徒彼得出门远行,旅途漫长,两个人都疲惫不堪。途中,耶稣看到地上有一块小小的马蹄铁,便让彼得捡起来。但彼得很累,就假装没听见。耶稣没有再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那块马蹄铁。 到了城镇之后,耶稣拿这块马蹄铁在铁匠铺换了3个铜板,又暗地里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耶稣把樱桃藏入袖中,两人继续前行。 一路上尽是茫茫的荒野,没有人烟,没有水源,耶稣知道彼得又渴又饿,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耶稣带着门徒彼得出门远行,旅途漫长,两个人都疲惫不堪。途中,耶稣看到地上有一块小小的马蹄铁,便让彼得捡起来。但彼得很累,就假装没听见。耶稣没有再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那块马蹄铁。
到了城镇之后,耶稣拿这块马蹄铁在铁匠铺换了3个铜板,又暗地里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耶稣把樱桃藏入袖中,两人继续前行。
一路上尽是茫茫的荒野,没有人烟,没有水源,耶稣知道彼得又渴又饿,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看到后,慌忙捡起来吃掉。耶稣迎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不堪地弯了18次腰,还沾沾自喜。
最后,耶稣笑了,对彼得说:“如果当初你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彼得大惑不解。
耶穌说:“我用马蹄铁换了3个铜板,又用它们换回了那些樱桃。孩子,你必须记住: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彼得羞愧地低下了头。
其他文献
“时天雨粟,盖天不能藏其行;鬼夜哭,盖鬼不能遁其迹。”这是《山海经》中形容仓颉造字后的现象。虽为上古神话,但古人对文字之敬畏可见一斑。汉语文字与文学,自商代的龟甲,西周的铭文起,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古老的浪涛始终激起鲜活的水花。然而传至今日,汉字却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境地。且不论《四书》《五经》等艰深晦涩的典籍无人问津,就连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等,也少有人感兴趣。外语冲击、国际
01 昨天晚上刷微博,看见一则很有意思的笑话: 晚上的我:明天的我要早起,去晨跑。然后复习一遍我的笔记,喝一杯超级健康的饮料,吃水果,好好挑件衣服,打扮得超好看,对每个人都和颜悦色,努力学习,明天是属于我的! 早上的我:不。 这似曾相识的一幕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从来没见过自己这么“倔强”的一面? 说白了,其实是你抵挡不住舒适安逸的诱惑。 知乎上有个很火的话题:是什么让你保持长久的自律?
有一次,几个朋友问他:“林语堂,你是谁?”他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他是谁,只有上帝知道。” 又有一次,他说:“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他喜爱矛盾。他喜欢看到交通安全宣传车出了车祸撞伤人,有一次他到北平西郊的西山上一个庙里,去看一个太监的儿子。他把自己描写成为一个异教徒,其实他在内心却是个基督徒。现在他是专心致力于文学,可是他总以为大学一年级时不读科学是一项错误。他之爱中国和
2011年燥热的夏季。北京车站。我告别彭伟斌,穿着拖鞋,背着旧帆布包,一路南下,抵达黄州,换乘汽车,到三里桥,改乘出租车,直达位于318国道旁的学校。 就这样,开始了我快乐的高三之旅。 想过无数遍,我的高三会是怎样的样子,该怎样迎接它的到来。到最后,不论我主动或被动,高三真的来了! 不是轰轰烈烈,没有惊心动魄,却悄无声息的被打上“毕业生”的标签。 从不习惯,不适应,到最后的
尤素福·卡什的作品体现了人性的思想,也成为时代面貌的伟大见证。他在1942年为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拍摄的著名肖像,体现了“二战”期间盟军与罪恶法西斯的战斗精神和必胜信念。卡什拍摄的著名人物非常之多,除温斯顿·丘吉尔之外,爱因斯坦、安迪·沃霍尔、毕加索、马丁·路德·金、肯尼迪夫妇等20世纪的风云人物,为他们拍出注入灵魂的肖像,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卡什在与被摄对象见面之前对他们进行了彻底的研究,以确
北宋太医孙昉,号“四休居士”,黄庭坚问他“四休”之意,孙答曰:“粗羹淡饭饱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老黄叹赏曰:“此安乐法也。” 那一句粗羹淡饭,显示普通人的平常心,喝五味调和的浓汤,吃淡饭,日子过得平稳妥实,简单饭食业已满足。 疙瘩汤,儿时常吃。青菜,切成丁,在锅中翻炒,稍则舀水,盖上木锅盖,待水翻滚,将事先调好的一碗面糊,用勺挑,一勺一勺,放入锅中,不
小溪绕啊绕,绕过几亩稻田,绕过一座磨坊,绕到姥姥的小屋前便停下了。稻田、磨坊和老屋,也是姥姥全部的家底。 姥姥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一辈子不曾念书,西边的磨坊是她的嫁妆。她就这样守着这几亩方田,守着她心中不曾变更的执念,走过了生命的年年岁岁。 幼时的我贪玩,总缠着姥姥带我玩耍。她就常常牵起我的手,在黄昏后,带我来到溪边推磨。每当河水泛起墨绿,磨坊就成了乡村的一件素描。姥姥抓起一把谷子,在舀上一瓢
桑德斯的很多作品都经由着色师之手进行过手工着色,摄影师会向着色师提供物品颜色的说明。对于一张手工上色的作品而言,只要摄影师或者着色师愿意,没人可以阻止他们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后期调整。 19世纪下半叶,纸质摄影术传入了中国。然而,在當时传统守旧的社会中,刚刚兴起的照相技术被视为“西洋淫巧之物”,民众对于摄影存在着诸多忧虑与误解。有人认为拍照有伤风化,更有甚者认为相机会摄取人的魂魄。说服达官显贵接受摄
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墙上,赫然可见一位中国男子的照片:清代官员打扮,头戴花翎,身着官服,足蹬皂靴,清癯的脸上生着一双睿智的眼睛。 他就是戈鲲化。137年前,他曾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在哈佛大学教授中文,在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戈鲲化,字砚畇,一字彦员,安徽省休宁县人,天资聪颖,先后通过乡试和会试,从秀才直到举人,在清政府平定太平军的将领黄开榜的身边当了五六年幕僚,
林路 色彩的情感表达 美国托兹大学讲师科恩在他的《现代艺术与摄影》一书中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西方有个“毒苹果”的传说,讲的是夏娃给亚当吃了一个苹果被赶出伊甸园。因此人们认为,毒苹果的红色,有一种如同在摄影中看到的像灯红酒绿的城市一样的迷惘和诱惑力。 科恩讲的正是色彩与人类情感的关系。这种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往往是千变万化,又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色彩能引起人们的各种情感反应,而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