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素质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标准,有效的推动了中师美术教学的开展,但是中师美术教学根基非常不牢固,从而导致美术教育效果和质量不断下降。因此要想更好的提高中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就需要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然后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样不仅可以推动中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师美术教学 问题 对策
中等师范院校所开展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要从根本上让中等师范院校学生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美术学习之中。中师美术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巧传授,同时还需要适当的引导学生主动探求,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以更好的推动中师美术教学的开展。
一、中师美术教学的目标
中师美术教学属于艺术教育的基础课程,其可以为社会培养一批综合型专业素质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开始倡导素质教育,通过开展中师美术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大对中师美术教学的力度,还可以有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中等师范院校中,美术教学属于必不可少的一项艺术体现,其一般是借助视觉方式来对人们的思维意识进行有效的传达,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视觉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这些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美术教学是一门以追求视觉为主的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人造物、自然物的审美体系,从而对美术作品的手法、理念、风格等进行全面的表达,对艺术作品的内涵情感给予了有效的把握。中师美术教学是连接学生日常生活与美术课程的桥梁,可以更好的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实际上,中师美术教学还可以将基础艺术技能和美术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师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强调一专,忽视多能
大部分中等师范院校在开展美术教学课程时,过多的强调一专,而忽视了多能。其中“一专”一般是指所学的国画、油画等专长,而“多能”通常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中师美术教学涉及到了所有美术专业技能,如设计、电脑美术、工艺美术、图案等技能;2.从设计教案到教学活动的结束所需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师美术教学老师将画得好、会画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本和优势,过多的强调一专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忽视了教学能力的提升。往往以为自己教得好,学生就能够学得好,从而将“教得好”和“学得好”划等号,而未对教学方法给予更多的研究。因此,中师美术教师要想更好的胜任美术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养,倡导一专多能,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教学设备和理念比较落后
大部分中等师范院校未对美术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导致教学设备和理念比较落后,无法更好的满足美术课堂的教学需求。由于目前的美术教学还不够成熟,未能够吸引更好的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从而未配备与其相关的现代技术设备,甚至还有一些中等师范院校都不具备美术活动教室,完全按照传统课程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借助一些传统教具,如图画、教科书等来进行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术教学效果。由于中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一定的兴趣,严重影响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将会导致学生觉得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无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今在大部分中等师范院校,很多美术教师缺乏对美术教学的有效认识,还在采用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无法更好的认识导中师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三)只重技能,缺乏理论
目前,重视基本理论和技能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主要标准。教学技能往往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之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技能的形成。因为技能一般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训练而得,是对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深化。因此,理伦知识和技能任何一方都不能被忽略。但是在中师美术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未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对绘画理论知识不太了解,当步入社会之后只会画,不会讲,无法更好的胜任该职务。
(四)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
在进行中师美术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工具,对语言使用的恰当与否将会直接决定课程教学的成败。众所周之,趣味化的语言教学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活力,而且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形象化的语言,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有效的传达给学生,使生涩的概念通俗化,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在中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或语言不流畅,或缺乏感染力,或平淡无味,或概念错误、语病太多、逻辑混乱、语无伦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中师美术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们更加关注某个事物,其与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进行中师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美术体验来更好的融进情感,并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中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对美术教学毫无兴趣,不仅无法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而且还会阻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中师美术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下,如果学生具备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思维积极,精神专注,将会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学习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畏学的情绪,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进行中师美术教学时,教学方式变化多样,因此要求教师要以精致、精美的范作、范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来鼓励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机敏的智慧来使学生完成作品的创作。成功的愉悦不仅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
对于中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美术作品仅是一幅幅陌生的画面,此时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以更好的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内容,并从构图、造型、内涵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美术的内在美,而且还能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他们去领悟、去思考、去深思。通常情况下,美育是感性的,不是可量可算的、理性的,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挖掘教材中的美,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爱美情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需要以身作则,来更好的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在中师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来对一些问题琢磨,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开展积极讨论,充实课堂氛围
不论是工艺课、欣赏课还是创作课,都需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以更好的充实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所能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比教师言传身教好一些。师生在进行教学内容讨论的过程中,还可以使情感进一步发展稳定,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实际上,知识无法像往杯子里倒水一样,慢慢的灌入到学生的大脑之中,反之,知识是学生在探索和求知的基础上借助自动选择和发现而得来的,通过开展积极讨论,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充实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将美育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的心中。
(四)大力培養学生的艺术素质
1.文学与绘画。传统的文学是借助象形字来进行记事的,从而说明文学与绘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国画尤其强调书、画、诗、印相结合,从文学与绘画中可以借鉴多方面的知识,并且它们在反映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方面又具有一定的互补性。2.音乐与绘画。在诸多艺术门类中,音乐是最为抽象的艺术,但是音乐又是人们情感表达的有效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特点,人们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联想,并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使情与景在眼前不断的变动,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四、结语
在中等师范院校中开展中师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师美术教学有效的传承了人类艺术文化,对学生审美体系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广泛推广,中师美术教学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应该得到中等师范院校师生的足够重视。此时就要求中师美术教师借助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荣保.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B版,2014,(06):139-140.
[2]王珞玲.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4):90-91.
[3]林开重.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5,(14):26-27.
关键词:中师美术教学 问题 对策
中等师范院校所开展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要从根本上让中等师范院校学生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美术学习之中。中师美术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巧传授,同时还需要适当的引导学生主动探求,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以更好的推动中师美术教学的开展。
一、中师美术教学的目标
中师美术教学属于艺术教育的基础课程,其可以为社会培养一批综合型专业素质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开始倡导素质教育,通过开展中师美术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大对中师美术教学的力度,还可以有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中等师范院校中,美术教学属于必不可少的一项艺术体现,其一般是借助视觉方式来对人们的思维意识进行有效的传达,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视觉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这些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美术教学是一门以追求视觉为主的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人造物、自然物的审美体系,从而对美术作品的手法、理念、风格等进行全面的表达,对艺术作品的内涵情感给予了有效的把握。中师美术教学是连接学生日常生活与美术课程的桥梁,可以更好的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实际上,中师美术教学还可以将基础艺术技能和美术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师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强调一专,忽视多能
大部分中等师范院校在开展美术教学课程时,过多的强调一专,而忽视了多能。其中“一专”一般是指所学的国画、油画等专长,而“多能”通常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中师美术教学涉及到了所有美术专业技能,如设计、电脑美术、工艺美术、图案等技能;2.从设计教案到教学活动的结束所需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师美术教学老师将画得好、会画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本和优势,过多的强调一专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忽视了教学能力的提升。往往以为自己教得好,学生就能够学得好,从而将“教得好”和“学得好”划等号,而未对教学方法给予更多的研究。因此,中师美术教师要想更好的胜任美术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养,倡导一专多能,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教学设备和理念比较落后
大部分中等师范院校未对美术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导致教学设备和理念比较落后,无法更好的满足美术课堂的教学需求。由于目前的美术教学还不够成熟,未能够吸引更好的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从而未配备与其相关的现代技术设备,甚至还有一些中等师范院校都不具备美术活动教室,完全按照传统课程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借助一些传统教具,如图画、教科书等来进行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术教学效果。由于中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一定的兴趣,严重影响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将会导致学生觉得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无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今在大部分中等师范院校,很多美术教师缺乏对美术教学的有效认识,还在采用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无法更好的认识导中师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三)只重技能,缺乏理论
目前,重视基本理论和技能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主要标准。教学技能往往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之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技能的形成。因为技能一般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训练而得,是对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深化。因此,理伦知识和技能任何一方都不能被忽略。但是在中师美术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未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对绘画理论知识不太了解,当步入社会之后只会画,不会讲,无法更好的胜任该职务。
(四)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
在进行中师美术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工具,对语言使用的恰当与否将会直接决定课程教学的成败。众所周之,趣味化的语言教学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活力,而且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形象化的语言,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有效的传达给学生,使生涩的概念通俗化,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在中等师范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或语言不流畅,或缺乏感染力,或平淡无味,或概念错误、语病太多、逻辑混乱、语无伦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中师美术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们更加关注某个事物,其与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进行中师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美术体验来更好的融进情感,并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中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对美术教学毫无兴趣,不仅无法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而且还会阻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中师美术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下,如果学生具备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思维积极,精神专注,将会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学习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畏学的情绪,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进行中师美术教学时,教学方式变化多样,因此要求教师要以精致、精美的范作、范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来鼓励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机敏的智慧来使学生完成作品的创作。成功的愉悦不仅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
对于中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美术作品仅是一幅幅陌生的画面,此时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以更好的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内容,并从构图、造型、内涵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美术的内在美,而且还能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导他们去领悟、去思考、去深思。通常情况下,美育是感性的,不是可量可算的、理性的,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挖掘教材中的美,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爱美情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需要以身作则,来更好的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在中师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来对一些问题琢磨,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开展积极讨论,充实课堂氛围
不论是工艺课、欣赏课还是创作课,都需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以更好的充实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所能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比教师言传身教好一些。师生在进行教学内容讨论的过程中,还可以使情感进一步发展稳定,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实际上,知识无法像往杯子里倒水一样,慢慢的灌入到学生的大脑之中,反之,知识是学生在探索和求知的基础上借助自动选择和发现而得来的,通过开展积极讨论,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充实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将美育更好的融入到学生的心中。
(四)大力培養学生的艺术素质
1.文学与绘画。传统的文学是借助象形字来进行记事的,从而说明文学与绘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国画尤其强调书、画、诗、印相结合,从文学与绘画中可以借鉴多方面的知识,并且它们在反映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方面又具有一定的互补性。2.音乐与绘画。在诸多艺术门类中,音乐是最为抽象的艺术,但是音乐又是人们情感表达的有效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特点,人们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的联想,并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使情与景在眼前不断的变动,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四、结语
在中等师范院校中开展中师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师美术教学有效的传承了人类艺术文化,对学生审美体系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广泛推广,中师美术教学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应该得到中等师范院校师生的足够重视。此时就要求中师美术教师借助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荣保.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B版,2014,(06):139-140.
[2]王珞玲.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4):90-91.
[3]林开重.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5,(1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