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iangt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阅读习惯的培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阅读习惯,的确兹体重大:近,它关乎阅读课堂的成败,关乎语文教学的品质;远,它关系学生的成长,关系教育的发展。本文提出由课内走向课外,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期望以此帮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
  G623.2
  近期以来,“日有所诵”和“全阅读”理论再次引发阅读教学改革的热潮。笔者从中得到启发,引入课题实践研究,力求汲取其中的营养,致力于改变阅读教学观念,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
  一、改变观念:让阅读成为习惯
  1.晨间诵读,书声琅琅成习惯
  古人云:“一日之际在于晨”,的确如此,笔者的尝试性研究便从清新的晨间开始。我选择“晨读对韵”部分,契合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书声琅琅、如金似玉的好习惯。正所谓读书育人,第一要义在于培养阅读习惯,而记忆力良好的晨间时分,正是教师帮助学生与好书为友、以阅读为乐的好机会。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在初升的阳光下,和老师一起动情诵读经典,会以最自然的方式让他们习惯成自然。
  事实也是如此,我选择读本中的韵语词句,成功地营造出晨间诵读经典的氛围。“长对短,直对弯,三对五,万对千”,“两眼对双拳,百世对千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优美的韵律和着清脆的童声,让孩子们的兴趣和习惯并行发展。再自然过渡到教材佳句,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因为做好铺垫,具备诵读习惯,孩子们反复吟咏,读中悟意,很快能够熟读成诵,领悟到阳光下庐山香炉峰和宏伟瀑布的美丽奇妙。我想,这正是因为晨间诵读已成习惯,才会产生如此令人惊喜的阅读效果吧。
  2.午间阅读,笔墨生香有收获
  午间阅读,对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有不可小觑的作用。考虑到朱熹早就提出“眼到、口到、笔到、心到”的读书方法。笔者力求通过午间阅读的配合,帮助孩子爱上阅读活动。从小学低段开始,“不動笔墨不读书”,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定会逐渐有所收获。而读写相生的方式,正可以让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与内心,对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产生双重效果。因此,这样的引领方法,注定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人教版教材,不少都是良好的阅读资源,重要的是应给学生充分的阅读和消化时间。我的做法是每天2:10~2:25,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选择其中最喜欢的词句,口中诵读,手自笔录。“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那些散发着芳香的词句,就这样无声的流入孩子心田,让他们认识文字、热爱生活,进而体会人生的美好,形成健康阳光的人格。
  二、循序渐进:由课内走向课外
  1.课前阅读,培养预习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习惯的培养上,我采用行动研究法,力求让所有孩子参与其中。实施方法,是要求课前预习阅读,通过网络和资料查找,进行整体感知和初步学习,并用低年段学生喜欢的卡通记事贴,记录质疑点。其实,语文阅读的奥妙,就在于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当他们带着学习心得和阅读问题回到课堂,才会有交流和思考的欲望。《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最大的“书”》,对于二年级孩子而言,均有相对的难度。然而,预习阅读的开展,发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作用,整个课堂教学明显相对轻松。
  2.课内阅读,形成合作阅读习惯
  儿童大师潘寄华认为:“阅读,归根结底是孩子自己的事。”因此,笔者认为:课内阅读习惯的培养重点,应当在于互助与合作。也就是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合作阅读交流的时间。最忌讳过于详尽的解说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而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己阅读并体会文本的“情”与“理”。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学生就会多读书、多思考,利用教师搭建的“梯子”,在交流与领悟中协作学习。
  笔者在执教《充气雨衣》时,并不忙于条分缕析,而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熟读课文。接着,分组展示质疑点,交流和讨论,互相帮助解决大多数问题。至于共同的困惑,如:“小林选择哪种塑料膜”“怎样‘粘’上气囊”等,则张贴在大黑板上,成为全班交流提升的内容。当然,教师也不可置身“课”外,而应巧点妙拨,帮助孩子们以联系上下文的办法,基本解决问题。教师在孩子深度思考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比较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体会到学习小林、发明创造的快乐,教师领悟到提高教学技巧、培养阅读习惯的价值。
  3.课外阅读,发展自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是锻炼和发展孩子自主阅读习惯的好方法。除开常规的假日亲子伴读活动,笔者坚持每周1~2节自主阅读课。那是短暂的时光,却让孩子如此喜欢。他们抑扬顿挫地品读,是那样的专注;他们一字一句地选择并摘录,是那样的开心;他们争先恐后地请老师点评,是那样的积极。我想,这正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要求:少做题,多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时候,我会用PPT展示孩子们课外自主阅读的成果,开展师生共读共赏活动,因为我发现这种大声诵读的方式,特别适合低年段孩子的喜好,让他们乐在其中。
  三、延伸思考:让阅读伴随人生
  在尝试性研究中,我会忍不住想到:阅读之于人生,犹如窗户之于房间,可以帮助学生看见多姿多彩的世界。一段时间的阅读实践研究,不少孩子在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然而,我绝不会浅尝辄止,因为让阅读伴随孩子的人生,才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如何避免阅读中出现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如何照顾到学生的阅读个体差异,如何帮助不同层次孩子受益于阅读活动,如何使阅读习惯具有持久性?在未来的路上,这些都将是课题研究深入的方向。
  结论
  语文新课标对于学科性质如此描述:“感悟并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课程目标,立足于“日有所诵”和“全阅读”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足以找到阅读教学的最佳路径:从课内到课外,步步为营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让小学生由单篇阅读到多元阅读,最后养成自主阅读习惯。让我们不断实践,走出一条花香鸟语的阅读之路,点缀孩子的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龚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
  [2]李霞.小学语文阅读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18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既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物理实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学习的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文章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地理核心素养进行简介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G633.55  一、引言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活
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优化教学设计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G633.91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很多,其中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如
本试验以8a生转Bt基因败育毛白杨雄株-D和非转基因的对照败育毛白杨雄株-D(Populus tomentosa Stub-D)为试验材料,通过分离植物体内、体外、根际土壤、转Bt基因毛白杨枯落物
摘要:物理图像能从整体上反映了2个或者3个物理量间的定量以及定性的关系,从而强化学生物理图像意识,提升学生数理融合能力,有助于拓展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这包括高中生完成物理相关实验,解决物理习题,理解物理规律,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技能。因此,加强物理图像功能在高中物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理实验图像;教学实践  G633.7  历年的高考中,实验题、图像的应用是高考的重
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a Tzvel.)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其中多头切花菊已成为欧美及日本切花市场的主要产品之一,在国内也具有极大市场潜力。温光条件和栽培措施是影响
本研究从组织培养和扦插繁殖两个方面研究了扇子花品种Scaevola albida‘Dream White’和Scaevola albida‘Pink Ribbon’的快繁技术。组培实验中,以叶片、叶柄和茎段为外植
摘要: 实验教学是高校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针对高等院校的专业特点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作用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化教研室分别从生化课程的实验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教学改革。通过改革,凸显培养创新意识,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热情大大地激发,实验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创新意
内容摘要:微课衍生于微博,把枯燥的文字转为动感十足的视频,让互动更便捷。微课继承了微博的高参与度、高互动、信息反应速度快、传递信息明确等特点,“微课”时代的大幕在全国各级给类学校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概念界定: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关键词:科学课;制作
片蚀是雨滴击溅侵蚀向坡面流转变的初始阶段,是土壤侵蚀中一个重要的侵蚀过程,其薄层水流流态复杂,具有独特的侵蚀过程特征。本文以川中丘陵区坡耕地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