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61.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的起航技术和冲刺技术。在分析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起航阶段的技术时,主要是针对起航阶段前三桨的桨频、桨的入水角度以及桨的出水角度等来进行探讨的,而在分析冲刺阶段的技术时,则主要研究的是以身体姿态为标准划分的三种冲刺技术,即:稳定姿态冲刺技术、后坐式冲刺技术以及上体前倾/侧倾式冲刺技术,分别阐述了上述三种冲刺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 皮划艇 静水项目 起航基数 冲刺技术
皮划艇是一项典型的体能主导类周期性的耐力项目,是以皮划艇运动员强大的体能为基础,在合理的技术动作下推动艇不断向前行进的分道竞速性体育运动项目。从总体上来说,皮划艇运动可以划分为长距离项目和短距离项目两个大的类别,其中,长距离项目,如,1000m项目,最终的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战术水平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而短距离项目,如,200m项目,则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爆发力水平和协调性等要求更高。但是,综观现阶段关于皮划艇技术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关于皮划艇短距离项目途中划技术的研究已经较为多见,但是关于皮划艇短距离项目起航阶段和冲刺阶段的技术研究却仍然较少。鉴于此,本文就以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为切入点,针对运动员在起航阶段的技术和冲刺阶段的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的起航技术
在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中,运动员在起航阶段的成绩将会对其最终的运动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对一系列的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比赛进行研究和在日常训练中对运动员的观察可以发现,起航阶段的成绩是与最终的运动成绩呈正相关关系的。
在分析影响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起航技术的因素时,主要从前三个划桨周期入手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其中,对于第一桨来说,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通常是第一桨的桨频越高,桨的入水角度和出水角度越大,起航的效果就越理想。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第一桨中,由于艇是需要从静止状态出发的,也就是说,船体是没有初速度的,在这个过程中,桨就会受到较大的惯性,第一桨只有克服所受到的惯性,并产生较大的作用力才能够使得船体摆脱静止的状体。而此时,桨的入水角度和出水角度越大,那么就代表着桨对水的横截面积也就越大,相应的也就越有利于桨产生较大的作用力来使得船体摆脱静止状态。除此之外,在完成第一桨的过程中,如果桨频越快,那么就越有利于运动员进入后面几桨,也就越有利于加快艇速,与其他人之间拉開距离。
而在第二个划桨周期和第三个划桨周期中,通常来说,运动员的桨频越高,那么其在起航阶段的起航效果就会越好。而对于桨的入水角度和出水角度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则是桨的入水角度和出水角度越小,划水的效果就越好。也就是说,在通过第一桨使得船体摆脱了静止状态之后,为了取得理想的起航效果,运动员应该在高桨频的前提下,尽量的缩小桨的入水角度和浆的出水角度,也就是说,在加大桨频的同时,注意加大浆的划水幅度,以此来获得更为理想的艇速
二、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的冲刺技术
关于冲刺阶段的界定和冲刺类型的划分,在不同的研究中均存在一定的不同,在本文中,所界定的冲刺阶段是从运动员进入距离终点20m就开始算起的。而对运动员的冲刺技术类型进行划分时,则是依据运动员的身体姿态进行划分的。根据运动员在冲刺阶段的身体姿态,主要可以分为稳定姿态冲刺技术、后坐式冲刺技术以及上体前倾/侧倾式冲刺技术三个主要的类型。
其中稳定姿态冲刺型技术,指的是运动员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身体姿态控制良好,且不存在身体的左右晃动,也不存在身体的前后晃动的情况。稳定姿态冲刺型对于运动员没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技术动作是较为简单的,在现阶段的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中也较为常见。但是由于稳定姿态冲刺型的稳定性较高,因此,如果采用这种类型的冲刺技术,运动员就必须要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无论是运动员的划桨节奏还是运动员的身体姿态均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是后坐式冲刺型技术。后坐式冲刺型技术指的是在瞬间加速冲刺的一种类型。通常是运动员在冲刺的最后阶段,在艇头接近终点线时,运动员双脚向前蹬伸,同时上半身迅速后倒,利用动量守恒的原理,将艇迅速向前推进的一种冲刺方法。采用后坐式冲刺型的技术冲刺能够让艇速相较于正常滑行时出现一个迅猛的提升,但是这个速度提升的时间却是较短的,一旦速度达到了最大值以后,往往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而且后坐式冲刺相较于稳定姿态冲刺来说,后坐的动作更为复杂,技术难度更大,稳定性也更差。然而,虽然后坐式冲刺具有上述的不足,但是由于对于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来说,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因此,在近些年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中,后坐式冲刺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冲刺类型。
最后是上体前倾/侧倾式冲刺技术。上体前倾/侧倾式冲刺技术指的是运动员在最后冲刺阶段,由于各种原因,身体姿态出现了各种不规律的变化,如:身体前倾、身体侧倾、身体晃动等等的一种冲刺技术类型。上体前倾/侧倾式冲刺技术现阶段仍然不具备普遍性,只有少数运动员在比赛中曾经出现过,而且从理论上分析也并不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冲刺技术,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一种冲刺技术类型来进行分析的,但是在训练和比赛及的过程中却并不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 许耶力,潘慧炬.我国男子单人皮艇200m选手起航阶段平衡技术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01).
[2] 吴光宏,刘功聚,方海波.男子单人皮艇(静水)短距离200米项目起航技术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3(04).
[3] 葛广威.国家女子皮艇队(静水)备战伦敦奥运会训练监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的起航技术和冲刺技术。在分析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起航阶段的技术时,主要是针对起航阶段前三桨的桨频、桨的入水角度以及桨的出水角度等来进行探讨的,而在分析冲刺阶段的技术时,则主要研究的是以身体姿态为标准划分的三种冲刺技术,即:稳定姿态冲刺技术、后坐式冲刺技术以及上体前倾/侧倾式冲刺技术,分别阐述了上述三种冲刺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 皮划艇 静水项目 起航基数 冲刺技术
皮划艇是一项典型的体能主导类周期性的耐力项目,是以皮划艇运动员强大的体能为基础,在合理的技术动作下推动艇不断向前行进的分道竞速性体育运动项目。从总体上来说,皮划艇运动可以划分为长距离项目和短距离项目两个大的类别,其中,长距离项目,如,1000m项目,最终的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战术水平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而短距离项目,如,200m项目,则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爆发力水平和协调性等要求更高。但是,综观现阶段关于皮划艇技术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关于皮划艇短距离项目途中划技术的研究已经较为多见,但是关于皮划艇短距离项目起航阶段和冲刺阶段的技术研究却仍然较少。鉴于此,本文就以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为切入点,针对运动员在起航阶段的技术和冲刺阶段的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的起航技术
在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中,运动员在起航阶段的成绩将会对其最终的运动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对一系列的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比赛进行研究和在日常训练中对运动员的观察可以发现,起航阶段的成绩是与最终的运动成绩呈正相关关系的。
在分析影响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起航技术的因素时,主要从前三个划桨周期入手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其中,对于第一桨来说,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通常是第一桨的桨频越高,桨的入水角度和出水角度越大,起航的效果就越理想。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第一桨中,由于艇是需要从静止状态出发的,也就是说,船体是没有初速度的,在这个过程中,桨就会受到较大的惯性,第一桨只有克服所受到的惯性,并产生较大的作用力才能够使得船体摆脱静止的状体。而此时,桨的入水角度和出水角度越大,那么就代表着桨对水的横截面积也就越大,相应的也就越有利于桨产生较大的作用力来使得船体摆脱静止状态。除此之外,在完成第一桨的过程中,如果桨频越快,那么就越有利于运动员进入后面几桨,也就越有利于加快艇速,与其他人之间拉開距离。
而在第二个划桨周期和第三个划桨周期中,通常来说,运动员的桨频越高,那么其在起航阶段的起航效果就会越好。而对于桨的入水角度和出水角度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则是桨的入水角度和出水角度越小,划水的效果就越好。也就是说,在通过第一桨使得船体摆脱了静止状态之后,为了取得理想的起航效果,运动员应该在高桨频的前提下,尽量的缩小桨的入水角度和浆的出水角度,也就是说,在加大桨频的同时,注意加大浆的划水幅度,以此来获得更为理想的艇速
二、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的冲刺技术
关于冲刺阶段的界定和冲刺类型的划分,在不同的研究中均存在一定的不同,在本文中,所界定的冲刺阶段是从运动员进入距离终点20m就开始算起的。而对运动员的冲刺技术类型进行划分时,则是依据运动员的身体姿态进行划分的。根据运动员在冲刺阶段的身体姿态,主要可以分为稳定姿态冲刺技术、后坐式冲刺技术以及上体前倾/侧倾式冲刺技术三个主要的类型。
其中稳定姿态冲刺型技术,指的是运动员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身体姿态控制良好,且不存在身体的左右晃动,也不存在身体的前后晃动的情况。稳定姿态冲刺型对于运动员没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技术动作是较为简单的,在现阶段的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中也较为常见。但是由于稳定姿态冲刺型的稳定性较高,因此,如果采用这种类型的冲刺技术,运动员就必须要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无论是运动员的划桨节奏还是运动员的身体姿态均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是后坐式冲刺型技术。后坐式冲刺型技术指的是在瞬间加速冲刺的一种类型。通常是运动员在冲刺的最后阶段,在艇头接近终点线时,运动员双脚向前蹬伸,同时上半身迅速后倒,利用动量守恒的原理,将艇迅速向前推进的一种冲刺方法。采用后坐式冲刺型的技术冲刺能够让艇速相较于正常滑行时出现一个迅猛的提升,但是这个速度提升的时间却是较短的,一旦速度达到了最大值以后,往往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而且后坐式冲刺相较于稳定姿态冲刺来说,后坐的动作更为复杂,技术难度更大,稳定性也更差。然而,虽然后坐式冲刺具有上述的不足,但是由于对于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来说,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因此,在近些年皮划艇(静水)短距离项目中,后坐式冲刺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冲刺类型。
最后是上体前倾/侧倾式冲刺技术。上体前倾/侧倾式冲刺技术指的是运动员在最后冲刺阶段,由于各种原因,身体姿态出现了各种不规律的变化,如:身体前倾、身体侧倾、身体晃动等等的一种冲刺技术类型。上体前倾/侧倾式冲刺技术现阶段仍然不具备普遍性,只有少数运动员在比赛中曾经出现过,而且从理论上分析也并不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冲刺技术,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一种冲刺技术类型来进行分析的,但是在训练和比赛及的过程中却并不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 许耶力,潘慧炬.我国男子单人皮艇200m选手起航阶段平衡技术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01).
[2] 吴光宏,刘功聚,方海波.男子单人皮艇(静水)短距离200米项目起航技术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3(04).
[3] 葛广威.国家女子皮艇队(静水)备战伦敦奥运会训练监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