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感悟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良好道德情操,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效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要从开始国学课堂、营造诵读氛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关键词】国学;诵读经典;培养情操
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尤其是国学经典蕴涵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的道理。2012年我校被确定为河北省“践承国学精华,创新育人模式”研究实施项目首批实验。提出“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教学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在思想上领会“仁”,在情感上体现“爱”,在认识上成为“儒”,在行动上体现“雅”。
一、开设国学课堂,开启学生智慧
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了不同的诵读内容。幼儿园以诵读中华传统美德童谣,儿歌,和古诗为主,诵读和表演相结合,在优美的韵律中加深对仁义礼智信的感悟;低年级学习《三字经》:以故事带讲,联系生活实际,熟读成诵。中年级学习《弟子规》: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高年级学习《唐诗宋词》: 温故知新,升华内涵,熟读成诵。每周星期四下午安排一节国学课,可以指导诵读,可以进行诗词欣赏,也可以进行诗歌创作。对于要求学生们必背的国学内容,我们紧抓“三个一”,确保诵读效果:“一日一诵”,每天安排早读课或晨会课10至15诵读;“一月一讲”,各班每周从国学经典中选取部分精彩片段,利用班会课或队日活动时间开展“我讲国学小故事”活动; “一期一赛”,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每学期班级间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采用说、读、演、唱、画等个人或集体形式来进行表演比赛。不仅如此,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也渗透“国学教育”让学生知理习仪。熟读乃至背诵一些经典诗文,熟记一些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背中求思,思中求进。将学生长期置于诵读经典的氛围之中,使之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品质和道德实践能力。
二、营造诵读氛围,浸润学生心灵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诵读氛围,学校精心布置了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建立“国学文化长廊”。选择国学中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或绘画或书写在校园的橱窗、墙报、板报上宣传传统思想,在教室里张贴《百孝篇》的宣传画。还利用教室外墙和楼道两侧用绘画艺术的形式勾勒《国学篇》系列书画作品,惟妙惟肖的艺术造型,生动有趣的经典故事,成了孩子们享受国学美育的快乐天地。每天的大课间休息时间,红领巾广播站配上经典音乐进行诗文诵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每周在班级板报上进行一次手抄报展示和评比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学的理解;每学期把学生的国学诗画、书法等在橱窗内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三、积极开展活动 培养道德情操
为了引导孩子们爱学乐学,并让国学思想在孩子们头脑中扎根,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学文化活动。
1、举办故事会。利用班会课或队日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我讲国学小故事”活动,在讲述中《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等经典小故事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在孩子们眼前,那闪动着智慧之光的礼让、孝亲、好学的思想会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开设“表演小舞台”引导学生将经典故事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孩子们在表演中既锻炼了创造才能,又接受了“经典”的教育。
3、开展“学国学诵经典”手抄报展示活动。学生通过多彩的画笔,用心用情描绘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古人的智慧结晶,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学习热情。
4、举办“国学知识竞赛”。学校在每个班级进行初选,经过选拔的我校代表队在大城县中小学生“学国学诵经典”知识竞赛中荣获小学组第一名!极大激励了全校师生的学习热情。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加深了学生对国学知识的了解,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国学知识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引领学生弘扬传统文化。
这些活动犹如一缕缕春风,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思想道德上也加深了学生对勤奋刻苦、文明礼仪、谦虚好学、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
四、开展综合实践,学国学践行动
为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浸润孩子们的灵魂,我们还开辟了家庭阵地。让孩子们把国学思想带进家庭,在家庭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已达到不仅要学更懂得去做的实际意义。
结合着传统文化中的“入则孝,出则悌”的思想,我们在班里开展了“我爱我家”综合实践活动。在诵读《弟子规》时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首先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新生命“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就开始忙碌,不管爸爸妈妈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还要为我们洗衣做饭,辅导功课。现在我们渐渐长大了,要身怀一颗感恩之心,要学会体贴父母,关心别人,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整个活动历时整一个学期,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关注父母,体察父母的辛劳,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把在诵读国学时所体会到的博爱之心、孝敬之心在生活中进行着,体验着。
“育人之本,德育为先”,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在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中,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孩子懂得了爱、懂得宽容、懂得珍惜时间、懂得诚信的重要、懂得父母的艰辛、懂得老师的用心良苦,懂得生活的美好、懂得友谊的珍贵……播下一颗国学的种子,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促进学生健康、活泼、茁壮的成长!
【关键词】国学;诵读经典;培养情操
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尤其是国学经典蕴涵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的道理。2012年我校被确定为河北省“践承国学精华,创新育人模式”研究实施项目首批实验。提出“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教学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在思想上领会“仁”,在情感上体现“爱”,在认识上成为“儒”,在行动上体现“雅”。
一、开设国学课堂,开启学生智慧
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了不同的诵读内容。幼儿园以诵读中华传统美德童谣,儿歌,和古诗为主,诵读和表演相结合,在优美的韵律中加深对仁义礼智信的感悟;低年级学习《三字经》:以故事带讲,联系生活实际,熟读成诵。中年级学习《弟子规》: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高年级学习《唐诗宋词》: 温故知新,升华内涵,熟读成诵。每周星期四下午安排一节国学课,可以指导诵读,可以进行诗词欣赏,也可以进行诗歌创作。对于要求学生们必背的国学内容,我们紧抓“三个一”,确保诵读效果:“一日一诵”,每天安排早读课或晨会课10至15诵读;“一月一讲”,各班每周从国学经典中选取部分精彩片段,利用班会课或队日活动时间开展“我讲国学小故事”活动; “一期一赛”,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每学期班级间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采用说、读、演、唱、画等个人或集体形式来进行表演比赛。不仅如此,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也渗透“国学教育”让学生知理习仪。熟读乃至背诵一些经典诗文,熟记一些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背中求思,思中求进。将学生长期置于诵读经典的氛围之中,使之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品质和道德实践能力。
二、营造诵读氛围,浸润学生心灵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诵读氛围,学校精心布置了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建立“国学文化长廊”。选择国学中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或绘画或书写在校园的橱窗、墙报、板报上宣传传统思想,在教室里张贴《百孝篇》的宣传画。还利用教室外墙和楼道两侧用绘画艺术的形式勾勒《国学篇》系列书画作品,惟妙惟肖的艺术造型,生动有趣的经典故事,成了孩子们享受国学美育的快乐天地。每天的大课间休息时间,红领巾广播站配上经典音乐进行诗文诵读,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每周在班级板报上进行一次手抄报展示和评比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学的理解;每学期把学生的国学诗画、书法等在橱窗内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
三、积极开展活动 培养道德情操
为了引导孩子们爱学乐学,并让国学思想在孩子们头脑中扎根,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学文化活动。
1、举办故事会。利用班会课或队日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我讲国学小故事”活动,在讲述中《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凿壁借光》等经典小故事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在孩子们眼前,那闪动着智慧之光的礼让、孝亲、好学的思想会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开设“表演小舞台”引导学生将经典故事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孩子们在表演中既锻炼了创造才能,又接受了“经典”的教育。
3、开展“学国学诵经典”手抄报展示活动。学生通过多彩的画笔,用心用情描绘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古人的智慧结晶,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学习热情。
4、举办“国学知识竞赛”。学校在每个班级进行初选,经过选拔的我校代表队在大城县中小学生“学国学诵经典”知识竞赛中荣获小学组第一名!极大激励了全校师生的学习热情。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加深了学生对国学知识的了解,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国学知识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引领学生弘扬传统文化。
这些活动犹如一缕缕春风,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思想道德上也加深了学生对勤奋刻苦、文明礼仪、谦虚好学、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
四、开展综合实践,学国学践行动
为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浸润孩子们的灵魂,我们还开辟了家庭阵地。让孩子们把国学思想带进家庭,在家庭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已达到不仅要学更懂得去做的实际意义。
结合着传统文化中的“入则孝,出则悌”的思想,我们在班里开展了“我爱我家”综合实践活动。在诵读《弟子规》时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首先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新生命“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就开始忙碌,不管爸爸妈妈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还要为我们洗衣做饭,辅导功课。现在我们渐渐长大了,要身怀一颗感恩之心,要学会体贴父母,关心别人,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整个活动历时整一个学期,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关注父母,体察父母的辛劳,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把在诵读国学时所体会到的博爱之心、孝敬之心在生活中进行着,体验着。
“育人之本,德育为先”,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在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中,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孩子懂得了爱、懂得宽容、懂得珍惜时间、懂得诚信的重要、懂得父母的艰辛、懂得老师的用心良苦,懂得生活的美好、懂得友谊的珍贵……播下一颗国学的种子,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促进学生健康、活泼、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