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过去一千年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30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令人惊喜,堪称奇迹,但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讲,无论是经济增速,还是增长因素,都算不上特殊。相对特殊的只是我们白白损失过20年的发展时间,然后有一个明确的里程碑事件,即十一届三中全会。
过去,我们习惯于和波兰、俄罗斯等曾经的社会主义转型国家相比,这样比下来,中国经济确实是奇迹,但我们忽略了波兰起步时已经处于中等收入,还有诸多要素与中国不同。
事实上,如果我们比较对象换成世界上过去三四十年发展最快的一组国家和地区,并重新确立一下原点,就发现中国经济不特殊。同样的数据,中国把原点放在1978年,日本放在1950年,韩国放在1962年,我们就会发现,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奇迹不过如此。
促进增长的因素也是如此。1994年,世界银行在《东亚奇迹》一书中为8个经济高增长国家和地区探寻过增长因素,结果包括宏观形势稳定、低通货膨胀、高储蓄、高投资、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人口红利,以及重视基础教育等,这显然与中国因素如出一辙,而此书的8个国家和地区当时恰恰不包括中国。
事实上,采用国际比较后,我们不仅发现中国经济奇迹不特殊,连我们当前经济体制的不健全,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都不特殊,而是与中国当前的发展水平相当一致,颇具一般性,有三个指标可以诠释这一点。
第一个是法制。根据世界银行每年公布的法制指标,满分100分,中国是40.6分,在100多个国家中排得比较靠后。第二是腐败感受。最清廉的是芬兰、新加坡、香港等,中国第71位,介于墨西哥、泰国与土耳其、罗马尼亚之间。第三个是基尼系数(贫富差距)。30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从城市农村,包括总体上都有大幅度上升,但并不突出。
如何看待三个指标反映的问题?首先看法制指标,这个指标与人均GDP大致正相关,两者的因果关系还有待研究,但数据表明,越发达的国家,法制程度越高,反之越低。中国基本上在回归线稍微偏下一点点,与人均GDP水平适应。腐败指标与人均GDP也比较巧合,正好在回归线上。
至于基尼系数和GDP的关系,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早就提出一个库兹涅茨曲线,先上升后下降,中国目前处在中等偏上。这表明,尽管中国有很多制度不健全,有许多社会问题,但属于这个发展阶段国家的普遍现象,也不特殊。
我的这三个观察都只是中国经济当前状态的描述,不是评其好坏。但这些观察告诉我们,我们决不能因为过去30年取得奇迹而自大,而自认为我们中国有什么独家秘笈。
推及未来,并不特殊的中国经济要继续前进,仍需要三条并不特殊的根本性经济规律:即把激励搞对,让市场起作用,实行对外开放。
经济根本规律之一是把激励搞对,这也是改革的两条主线之一,放权让利、承包、产权、公司治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归根到底都是制度安排,而制度安排的目的就是为经济人提供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激励,包括对个人的激励、对企业的激励和对政府的激励。
经济根本规律之二是让市场起作用,这也是改革主线之二,用看不见的手配置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经济根本规律之三是实行对外开放,开放的主线就是通过进出口贸易、外商投资、对外投资以及人力资源跨国流动获益。在这方面,中国绝对走在世界前列,研究发现,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和速度超过对内改革,中国的自由贸易程度与最开放的美国是最接近的。
最后我想做一个判断:中国过去30年的成绩是我们30年前所始料未及的,今后30年也将比过去30年可能更丰富多彩,但同时也将伴随更多的不确定性,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