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人格培养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1392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2
  摘 要 基于当前大学生学习、择业、恋爱等诸多方面的情感特征,给许多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不健康人格特征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强化体育精神的思想,加强体育精神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大学体育教学重要的和必要的任务。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高校体育 体育精神 健康人格 应用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对在校的12.6万名大学生进行统计,约有20.23%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人格障碍。大学时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加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尤为重要。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承担着健体强身的使命,还担负着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任务。而体育精神的教育是体育教育的更高层次,是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将体育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和必要的教学任务常抓不懈。
  一、“人格”及“健康人格”的涵义
  (一)“人格”主要指人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行为等情感特征的综合统一,是人在社会发展和变化中形成的个性化特征。人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性。
  (二)“健康人格”主要指个人正确的思想意识、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良好认知和创造力、高涨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充分展现自身个性特征的综合人格模式。
  二、体育教育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关系
  (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它包括:生活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集体荣誉感、拼搏精神、合作意识及法制观念等,是体育教育中的更高层次教育,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全面发展、健康人格的培养取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用体育精神进行健康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而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受到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从而改变和塑造自己的人格精神,这也是体育教学改革和深化的更高层次的战略目标。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实现途径
  (一)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中指出,教学的“三维目标”主要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方面。情感,指体育学习结束后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体验;态度,指学生在体育学习结束后具备的对于社会事物或事件的行为表现;价值观,指学生在体育学习结束后形成的对社会各类经济关系的看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比如,最常见的1500米长跑运动,由于学生自身体质的差异性特征,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体质和心理反应,体质较好的学生可在短时间内将气息调匀,体能很快得到恢复,而体质较差的学生气喘吁吁时间长、难受、体能恢复较慢,甚至有少数学生根本不能坚持跑完全程。于是一些学生就会表现为十分低落的不良情绪,如:忧虑、恐惧、厌恶、逃避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给予他们的鼓励、理解,并能与他们平等、友好地沟通,引导学生逐步调整心态,走出阴影,去勇敢地挑战自我。同时,也可通过分层教学的形式,引入更加灵活的、人性化的、动态的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标准,引导体质好的学生去挑战新高,对于体质差的学生成绩进步了,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是胜利,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心理调控能力,继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培养。
  (二)采取激励手段和措施,推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基于家庭不恰当教育的影响,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就产生自信心较弱的现象。体育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是往往交错出现,因而教师应不断强化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时进行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自信心。可通过个人挑战类运动项目使大学生改变逃避的心态和失败的恐惧,并形成较强的成就感,感受高峰体验,逐步完成每一个艰巨的任务,使学生突破自我挑战极限和延伸自我,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激励手段,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无限潜能,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顿生“我一定成功”的内驱力,激发了学生不懈的进取心,使学生在挫折中千锤百炼达到最后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三)挖掘体育运动深层内容,促进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随着经济条件的日益提高,当前大多数大学生普遍缺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吃苦耐劳已是过去式”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其实吃苦耐劳具有很大的涵盖空间,它是培养意志力的基础,是健康人格培养的助推剂,教师必须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和意识,逐步强化学生吃苦耐劳的培养,以确保学生坚强品质和意志力的形成。基于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像球类运动、体操运动等,都要求学生亲历亲行,就体操运动来说,教师可利用音乐烘托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和热情,由于体操运动要求动作规范、肢体柔美,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耐力,对于达不到标准的动作应坚持不懈的练习,引导学生领悟吃苦耐劳的重要性,继而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采用“合作式”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当今社会较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中多是娇生惯养,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冷漠、自私的状态,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淡薄。而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像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项目,都离不开集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彼此认识和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良好人际交往技巧的形成,并能产生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在篮球运动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固定的若干小组进行教学和比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热情。篮球运动主要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相互的鼓励,互帮互助,顽强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以团队的合力,最终战胜对手获得比赛的胜利。通过“合作式”教学模式推行,明显看到小组成员之间由互不理解、互相埋怨、单打独斗逐渐转变为理解、尊重、鼓励、团结合作,学生们逐步领悟到:团结的力量,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集体荣誉感的精神动力,继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
  四、结语
  体育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和体质,而且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对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有效补充。作为大学的体育教学,更应大胆改革和创新,挖掘、提炼体育精神,着重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逐渐树立“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和目标,进而逐步推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以确保学生身体素质、精神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慧美.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3-45.
  [2] 刘明刚.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探究[J].科技资讯.2012(11):176.
  [3] 康宏伟.高校体育课中挫折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15):203.
  [4] 曹学.探析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科教导刊.2012(9):5-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5  摘 要 基于分段型任务教学理论模型,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对羽毛球选项班60名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对任务型教学引入羽毛球技术教学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任务型教学与传统(3P)教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在高中羽毛球选项课中应用任务型教学对学生技术掌握效果影响显著,优于传统体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2  摘 要 耐久跑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体育新课程中的田径必修模块中,耐久跑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在分析当前学生耐久跑学习状况的基础上,探讨立足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高中耐久跑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高中 耐久跑 教学
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2  摘 要 近年来,瑜伽作为一种健身项目风靡全球,学习瑜伽的人越来越多,瑜伽也深受广大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女生的青睐,为此,笔者于2011年在我院首次开设了瑜伽公选课,本文概括笔者的教学实践,分析选修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在瑜伽公选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公选课瑜伽教学的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
对学生进行形体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有利于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形成.同时,在礼仪教学中进行舞蹈形体训练能够让人们更加优雅,舞蹈形体训练能够更好的顺应时代的潮流,教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3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等多种方法,通过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的实践,使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变得更加客观和实际,体质评价的结果易于检查和对比,具有重要的信息反馈与调节功能,为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部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1  摘 要 体育教学并不是毫无用处的。它重在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观念、交流交往,意志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育作用  一、体育锻炼成就健康的体魄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2  摘 要 传统的羽毛球课堂准备活动在趣味性以及项目针对性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采用慢跑、徒手操等活动,这样无法使学生在一堂课的开始阶段学习情绪达到较高的程度,不利于课堂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准备活动 羽毛球 趣味性 专门性  一、前言  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及教学开始之前所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6-000-01  摘 要 本文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进行分析,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测评分析详细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 运动员 文化教育 测评  运动员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体校师资缺乏,对文化课难以重视;学训矛盾突出,“有文凭无文化”现象严重,教学质量差;体校培养目标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