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关系

来源 :临床输血与检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7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和脑脊液微小残留病(MRD)与中枢神经系统自血病(CNSL)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集外周血和脑脊液,利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流式细胞仪多参数分析技术进行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并动态随访。结果50例患儿中发生CNSL的共有12例,12例中脑脊液MRD和脑脊液形态学同时阳性仅4例。其中初诊时伴CNSL者2例,脑脊液微小白血病(MRD)和脑脊液形态学检查均阳性。缓解期复发的10例CNSL中,脑脊液形态学检查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世界各国对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令规定日趋严格,对人员安全的保护日益增强,各相关方对工作场所及工作条件的要求也相应提高。1996年5月国际标准化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合格的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据统计,试验前误差占试验的70%[1],因而减少试验前误差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的检测流程有了很大改变,由原先的检测合格后献血留样再进行1次检测,变为直接献血后留样2次检测,但血液报废增多。罗秋初等报道无偿献血者中
重度迟发性献血反应是较少见的一种献血反应,献血者多表现为恶心、呕吐、抽搐,甚至短暂意识丧失,因其发生突然,且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往往对献血者造成意外伤害,对无偿献血工
人类红细胞血型是遗传多态性的标志之一,对人类学、遗传学、临床输血、配型、器官移植和新生儿免疫性疾病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血型抗原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人群中的分布
肿瘤一直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常见的疾病,当肿瘤生长到一定阶段,其新生血管的形成受到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与抑制因子的平衡调控。在肿瘤进程中,血小板中存在的新生血管生成的调节
随着成分输血的广泛应用,血站在制备洗涤红细胞和解冻红细胞的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和塑料空袋不断增加;同时,在采集检验标本时大量使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中国人群中98.4%的DEL型为1227G:〉A突变,笔者总结DEL型的研究进展,对其接受Rh(D)阳性血液的可行性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