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功能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反思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构功能理论认为,系统结构对系统功能有决定性影响。当前,河南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创新要素很多,但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亟需在系统论指导下优化制度结构。试验区在职业教育主体、形式、层次、专业及课程等各方面已构建了基本的制度结构,为实现改革试验的功能奠定了基础。为深化创新内涵、提升制度层次,须结合时代特征及理论与实践成果,调整制度创新要素的位置和方向,以形成利于功能发挥的制度结构。
  关键词 结构功能理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9—0044—05
  系统论认为,系统功能的发挥不仅受制于各要素的功能,更取决于要素之间的联系,即系统结构[1]。本文首先从结构功能理论视角反思制度创新的意义,再从主体、形式、层次、专业及课程等方面,对河南省职教改革试验区在制度创新基础上形成的制度结构进行梳理,结合时代特征和国内外经验教训对制度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提出改进结构、增强功能的建议。
  一、结构功能理论与制度创新
  结构功能主义的集大成者帕森斯认为,系统结构的最基本类型是与其所必须满足的系统功能要求相联系的[2]。结构就是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这种关系的空间表现”,而“功能就是系统能够与周围环境发生特定形式作用的本能属性”[3]。职业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小系统,其构成要素至少包括如下方面:一是主体结构,指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受教育者等主体要素的地位和关系;二是形式结构,指各种形式职业教育间的地位和关系,广义上还包括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三是层次结构,指中职、高职以及技术本科的地位和关系;四是专业结构,指面向一二三产业的专业分布比例;五是课程结构,指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各自的地位和关系。上述结构以实现如下功能为目标:一是经济(生产力)功能。促进劳动力再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政治或社会功能。促进社会政治化,发挥教育筛选功能。三是文化功能。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区文化的现代化。四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为人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4]。一方面,要素为拥有某些功能而排列或聯系在一起形成结构;另一方面,系统功能的发挥取决于自身的结构,结构的改变必然影响功能的发挥[5]。
  2008年河南省设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后,以“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河南省、教育部共建试验区实施方案》和《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代表(下简称为攻坚计划、实施方案和教育规划),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蓬勃开展,政策支持坚强有力,极大推动了职教实践的发展。然而,反思制度领域取得的成果,又不难发现仍存在平台受限、回避难题以及保障缺乏延续性等问题[6]。简言之,制度创新的要素比较充分,但其功能差强人意。以结构功能理论为工具来审视河南职教改革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可以促进各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使创新的重点回归到要素、结构等有制度意义的先行先试中,形成利于改革试验的制度结构,从而高效、完整地发挥试验区的功能。
  二、职业教育主体结构及其功能的反思
  政府、教育机构、企业行业、学生及家长是职业教育制度主体结构中的主要构成要素。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在制度创新中完善了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以教育机构为主要载体,引导企业行业参与,改善学生及家长职业教育观念的主体结构。
  以政府为责任主体,既是源于传统“官本位”的影响,也是源于政府主导现代化模式的现状。河南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对政府地位有这样的认识:“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职责,促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7] 这不仅明确了政府在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上的责任,而且强化了政府在职业教育具体教学活动上的责任。比如,要通过“职教强县”创建活动保持职教发展势头,通过“各级政府加强规划和检查指导”[8] 落实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合理比例;要依靠政府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以及薄弱职业学校建设工程等,提升职教基础能力;要“形成政府主导”的办学格局,等等。教育机构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对其要求主要是扩容和增效。扩容表现为鼓励民办职教和争取企业行业参与办学,增效就是通过培养模式和质量、能力的提升实现职教机构效益的增加。行业企业在现行职业教育制度中的地位比较微妙,一方面,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制度的服务对象和试金石;另一方面,现行体制下行业企业没有投入职业教育的动机和职责。河南试验区在制度创新中虽然对这一问题没有实现大的突破,但在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受教育者对职业教育制度爱恨交加,要使其心甘情愿成为职业教育制度的主体,必须从根本上扭转观念,这是世界性难题。河南试验区主要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教育观及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两方面改善学生及家长的观念,明确其主体地位。
  这一主体结构基本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职业教育制度主体要素的要求,既抛弃了计划经济时代“政府 学校”组合的大包大揽和效率低下,也修正了市场经济大潮初起时政府缺位、企业逃避、学校高收费带来的职教滑坡现象,体现了政府主动自我限权、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特征。但反思之下,这一主体结构仍具有转型期的特点,焦点矛盾体现为企业行业、民办职校、受教育者等主体要素和一枝独秀的政府主体(包括公办职校)之间的平衡点仍未明确,集团化办学仍不成熟,实质是应由政府主导构建的科学体制、机制仍未建立,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家长学生等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应实现的集团合作、产教结合仍未实现。未来主体结构改进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政府公平对待社会办学和公办职校,以项目或教育券方式引导资金投入,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创造平等、宽松的竞争环境;为行业企业创造良好用工条件,严格落实职业资格制度;提高职校生的地位和待遇,改变职业教育的观念环境。二是教育机构,不论公办、民办,都应明确其公益属性,以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吸引政府投资,以优秀毕业生吸引行业企业合作,以声誉和灵活学制吸引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三是企业行业顺应政府经济和产业规划,制订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积极参与产教结合;切实遵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四是家长学生认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改变鄙薄职业教育的落后观念,提高职业教育参与率。   三、职业教育形式结构及其功能的反思
  “形式结构是指不同办学方式及其比例关系。”[9] 自现代学制在我国出现以来,始终把职业教育作为和普通教育并行的一种教育形式。而《职业教育法》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分为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种形式。职业教育的形式结构首先指职业教育在教育制度整体中的地位,其次指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各自的地位。
  对职业教育在教育制度整体中的地位,攻坚计划提出,“把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各级政府要把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作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举措。”[10] 具体目标是,到2012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的50%以上。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略大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比例的规划和检查指导,建立和落实责任制和评估验收机制。对于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地位,攻坚计划提出,建立职前职后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完成职业学校教育任务的同时,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城镇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任务。实施方案一方面从建立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两个角度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即在统筹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其他职业学校为骨干、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社区要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企业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培训制度。另一方面,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角度,提出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举。
  综上所述,河南省职业教育制度在形式结构的两个层面反映了如下趋势:在教育事业中,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要;在职业教育中,职业培训越来越重要。这反映了全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两个问题。首先,这一趋势实际上是政府已倡导多年的目标,为什么始终没有成为现实?2007年一项对郑州、漯河、信阳12所职业学校的调查,反映出70%的职业学校学生认为自己受到的是次等、末流教育[11]。职业教育“应然”和“实然”的差距根源在思想,本质在制度,河南试验区要把口号落实为行动,必须从制度上提供保障。再者,这一形式结构没能体现职业教育的时代特征及河南省的区域特征。网络时代要求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了工作中的知识含量,技术工人由技能型向智慧型转变;学习化社会要求建立包容性、弹性化的学习体系[12];时代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超越当前与普通教育或学术教育对立的状态。然而,在试验区建设语境下,职业教育的经济和就业功能被放大,“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扶贫、抓产业竞争力”[13],而其教育和文化功能则被忽略。另外,河南试验区基于人口众多、素质较低的现状,既应扎实推进职业学校教育,更应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但当前河南试验区制度构建,对职业培训却没能提出明确的经费、政策或制度保障。
  四、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及其功能的反思
  层次结构指各要素间的“组合比例关系”[14]。世界各国大多把职业学校教育分为若干层次。《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但随着我国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初等职业教育在绝大多数地方已经取消。
  职业教育制度的层次结构由教育法律作出框架性规定,各地根据情况对各层次间的比例进行调整。根据省情,河南试验区提出以职教服务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对比:天津试验区以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重点,三峡库区试验区以提升移民素质和就业能力为重点),在层次结构上明确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突破口(攻坚计划),以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实施方案)。在层次体系上提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实现中高职相衔接。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往往获得不同的资源配置。比如,攻坚计划规定,各省辖市政府重点建设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各县市政府重点办好1所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的职教中心或中等职业学校。而省政府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主体。在现行财政体制下,管理重心下移,必然导致中等职业教育财力薄弱、管理僵化。中等职业学校在吸引投资、招生就业、对外合作办学等方面既无优势,又受到诸多限制,尽管攻坚计划在财力建设方面赋予其和高职平等的权利(如规定中职学校在老校区土地置换中享受和高校同样的优惠待遇),但中、高职院校在发展条件上的差异使中职学校无法安于现状,普遍希望早日升格。
  反思之下,河南试验区以发展中职教育为重点,尽管适应了人口大省和欠发达省份的现状,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劳动力素质,但面临两个尖锐的挑战:一是现行体制下中职教育的主体地位有名无实;二是河南不可能长期以中低端劳动力供应为主。第一个挑战的根源是现行财政和管理体制阻碍中职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如,将市县政府作为规模庞大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主体,在当前“吃饭财政”的状况下难以为继[15]。应对挑战的有效措施是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然而,在河南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省份,提升职教层次会产生扭曲职教目的、推高学历崇拜的风险。在人口近亿、经济总量巨大、产业结构完整、人才需求旺盛的河南,发展技术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十分必要。在构建职业教育“升学立交桥”时,还必须警醒高职院校升本后脱离职业教育向综合性院校转型的现象,以及河南近年来对口招生火爆、高职毕业生以“专升本”为目标导致职业教育隐性萎缩的教训。为此,河南试验区应构建职业教育金字塔型层次结构,择优发展特色鲜明、不偏离职教本质的技术本科。
  五、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结构及其功能的反思
  专业和课程结构分别指所设置专业及课程间的比例关系,这两者都奠基于产业结构、师资力量和实习实训基地,是决定产教结合能否有效实现的基础因素。截至2007年,河南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包涵了国家颁布的19个专业大类、356种专业[16],各专业开设的课程更是千差万别。为了简便,我们把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按照所面向的主要产业部门分为三类,把课程結构按照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等模块分为三类。   河南试验区不断深化对专业和课程结构的认识,在这两方面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攻坚计划要求,按照产业布局,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实施方案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面向河南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课程上要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信息需要传导过程,对其调整也受制于现有的师资和设施。河南试验区主要从改善师资力量、强化实习实训基地、科学引导专业设置和积极倡导集团化发展等方面加强内涵建设。为改善师资,提出了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落实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了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300个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具有河南职业教育特色的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专业设置方面,2011年5月,颁行《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优化现有专业,新设紧缺专业,调整专业结构,推进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吻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促进专业和课程优化的有效途径,2010年3月《河南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的颁行,有利于促进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实现成员学校在培养规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标准等方面的统一。
  当前专业和课程结构并未臻于科学,专业和课程结构的改善,不仅需要制度创新的技巧,也需要准确把握制度创新的方向。技巧指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比如,在专业结构方面,对在学人数的统计和对招生计划的分析都发现,存在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不相适应、传统专业及文科类专业过剩、专业趋同化等现象[17][18]。中原经济区建设急需的农林牧渔类、水利类等一、二产业专业,往往由于建设周期长、对师资设备要求高,而导致专业方向设置不完整,开设的学校及就学人数较少。从课程结构来看,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三者的比例有所改善,但专任教师学历和职称比例以及“双师型”教师比例仍低于全国水平[19],而近年曝光的强制实习、变相廉价劳动、不规范场所实习、造假实习等现象,反映出从专业课到实践课都存在问题。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师资、设施已经超负荷运行;另一方面,每年职业教育的招生任务不断加码,导致投入少、见效快的专业有了存在的合理性。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创新的勇气和智慧。从制度创新的方向来看,专业和课程结构必须和产业结构相适应,但河南职业教育现有专业结构仍以“去农化”为特征,涉农专业、适应地方特色的课程仍不足。尽管提出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但实施中仍要求充分发挥城市职业院校在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实习就业等方面的优势,而且专业和课程结构都以城市为取向,难以很好地体现服务中原经济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的功能。
  参考文献
  [1][9][14]朱佳生.教育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11.13.12.
  [2]乔治·瑞泽尔.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8.
  [3]张华荣.科学思維方法论[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116.
  [4]李强.功能主义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45—47.
  [5]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19—124.
  [6]王为东.河南职教改革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及特征[J].教育学术月刊,2012(5):94—97.
  [7]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Z].豫政[2011]38号文.
  [8]河南省,教育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Z].豫政[2009]37号文.
  [10][13][15]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Z].豫政[2008]64号文.
  [11]王清连,张社字.职业教育社会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70.
  [12]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5.
  [16]熊光慈.河南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调整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6):10—13.
  [17]王军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调整与主导产业适应性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1(5):70—73.
  [18]刘利.产业数量结构观中的河南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现状探析[J].企业导报,2011(11):205—206.
  [19]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河南教育发展研究报告[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180.
  Reflection on System Innovation of Pilot Area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e Function Theory
  ——The Case of He’nan Province
  WANG Wei—dong
  (Zhong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1191, China)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structure function theory, system structure is of decisive influence to system function. At present, many innovative factors exist in the pilot area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He’nan province, but their function failed to fully play, so it is urgent to optimize system struc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ystem theory. The pilot area has established basic system structure in subject, form, level, specialty and curriculum,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the function of reform trial. In order to deepen innovative connotation and raise system level,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with features of the times and the frui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adjust the position and direction of system innovation elements, so as to form the system structure in favor of playing function.
  Key words structure system theory; pilot area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system innovation; He’nan province
其他文献
第一批示范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虽然两年的建设期已到,但发挥示范作用的进程刚刚起步,开展今后示范建设,首批示范校是当务之急,在这里提几点要求。  第一,更加注意推进4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完善学校章程,要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制度;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三是完善学生企业实习和教育实践制度,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四是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与
建设背景  近年来,丽水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但与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相比,当地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还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结构性用工荒现象仍然较为突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对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丽水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丽水职教资源共享,实现职业院
摘 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依赖于体育教学环境,它为教学主体提供物质、制度和心理环境。运用文献搜集、实地访谈与分析等方法,在理论上论述了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调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环境;创新;优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1.015  一、引言  体育教学环境是学校实现体
2011年12月5~15日  协调人:海尔格·福斯特(Helga Foster)  前言  近年来,尽管国际社会对增强女性参与TVET给予了很大关注,但从总体来说,女性获得TVET的机会仍然普遍较少。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实践层面缺乏坚实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实践范例和工具。UNESCO-UNEVOC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人们特别是女性学习者获得高质量TVET的机会。但目前的现状是,有许多制约因素阻碍了
作家简介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工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经典再现  滕王阁序  【唐】王 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
2020年1月23日10时:武汉封城。  曾经是“九省通衢繁华地,千湖鹤舞鱼米乡”的美丽武汉,一时间“琴台”无声,“龟蛇”沉寂。在病毒的肆虐下,整个湖北省交通凝固,至新年时,全国大面积“冰封”。  我的视野从家中小小的一片屏幕出发,顺着信号的传输走向各地。  从高处俯瞰,昔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的热闹繁荣被冷清与萧条取代;紧张、急迫、焦虑取代了节假的欢乐;对未知、危险与死亡的恐惧覆盖了阖家团圆的幸福
这个春节我心里颇不宁静。  像飓风袭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我每天都揪心不已,多个省市陆续启动了一级响应,使得原本车水马龙、举国欢庆的中国节变成了充斥着封城、隔离的中国“劫”。至今还滞留江苏无锡的我,想到归家无期,就觉得这个冬天特别漫长。但这其中,却有一束光时时带给我温暖,带给我春的希望,那就是人间大爱。  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战场里,最令我敬佩和感动的,还是那些奔赴前线,执着坚守的
据英国《金融时报》2月18日报道,由于法国地方政府在不断提高针对非学历教育学生的学徒资助,各个管理学校为获得政府的学徒资助都在争相加入正式学徒计划。该学徒资助计划的目的是帮忙那些处于失业危机中的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以实现更好的就业。法国参与正式学徒制的学生可以免交学费,可以获得雇主支付的部分工资,同时可以获得一线工作的经验。一些学历教育机构正在设立更多的奖学金、实习和散工就业合同,以帮助学生提高就业
摘 要:为全面了解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创建特色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情况,通过对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对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领导的意识、组织管理及活动组织形式等多方面提出建议,为创建特色体育大课间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九年义务教育;特色大课间;校园文化;办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
摘 要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的发展却不尽人意,严重制约了农村成人教育活动的开展,从组织理论的视角出发,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未来应建立结构化目标体系,构建以正式结构为主的灵活开放的结构网络,形成弹性的组织评价机制,建立规范的组织运行机制。  关键词 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理论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