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表达与宫颈癌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表达与宫颈癌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手术切除标本的72例宫颈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36例正常宫颈组织,应用半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EGF-C及KDR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两种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生长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结果

72例宫颈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VEGF-C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67±1.05和2.02±0.65,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0.3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7,P=0.025;t=1.379,P=0.027);VEGF-C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68.30±17.10和48.20±12.7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8.40±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7,P=0.016;t=6.337,P=0.012)。宫颈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KDR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3.52±0.95和1.92±0.87,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0.7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7,P=0.023;t=1.214,P=0.028)。KDR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47.20±15.60和38.60±11.3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6.4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7,P=0.020;t=0.986,P=0.032)。72例宫颈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量与年龄(χ2=0.54,P=0.17)、组织类型(χ2=0.34,P=0.25)、浸润深度(χ2=5.39,P=0.08)、病理分级(χ2=0.78,P=0.11)无关;而与肿瘤大小(χ2=22.34,P=0.02)、临床分期(χ2=32.14,P=0.01)及有无淋巴结转移(χ2=15.58,P=0.03)有关。KDR蛋白表达量与肿瘤大小(χ2=13.78,P=0.04)、组织类型(χ2=32.74,P=0.01)、病理分级(χ2=13.72,P=0.04)、浸润深度(χ2=10.27,P=0.04)、临床分期(χ2=20.25,P=0.02)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χ2=19.52,P=0.02)有关,而与年龄(χ2=4.17,P=0.09)无关。

结论

VEGF-C及KDR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相关,是反映患者淋巴转移的良好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求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基因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p75NTR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转染p75NTR阳性舌鳞状细胞癌细胞;P75NTR阳性舌鳞状细胞癌株Tca811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776(转染siRNA-P75NTR-776)、实验组-1234(转染siRNA-P75NTR-1234)。流式细胞仪双染色标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基因多态性位点rs2031920与客家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梅州地区客家人群51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52例正常对照(对照组),对CYP2E1 rs2031920(C-1053T)位点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检测,分析其在两组间的分布特征。结果CYP2E1
节拍化疗指以肿瘤内增殖的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通过持续应用低毒性剂量的药物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一种化疗模式。节拍化疗在头颈部肿瘤、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卵巢癌和前列腺癌中的成功应用显示了其潜在价值。节拍化疗的作用机制除抗肿瘤血管生成外,还包括刺激免疫和直接抗肿瘤效应,其与其他治疗模式的联合应用尚待深入探索。
期刊
期刊
随着内分泌新药的出现及对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研究的不断发展,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近年取得显著进步。氟维司群、内分泌药物之间的联合治疗以及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成为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案。
期刊
缺氧环境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促进血管生成、增加骨骼破坏、增强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药物抵抗等。目前有多种靶向多发性骨髓瘤缺氧环境的治疗策略,如缺氧激活前体药物和分子靶向抑制剂等。针对缺氧状态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策略是未来极具吸引力的治疗靶点之一。
核酸适配体是用配体指数富集法进化系统(SELEX)技术在体外合成筛选所得的单链寡核苷酸,通过折叠成独特的空间结构特异性识别结合靶标分子。核酸适配体功能上类似于抗体,但与靶向目标的特异结合优于抗体,被作为新型分子探针用于肿瘤检测与治疗领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通路活性氧氧化应激关键基因的筛选及其与青蒿琥酯抗胰腺癌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公共数据库55株肿瘤细胞表达谱基因芯片数据,采用Kendall相关分析方法筛选出与青蒿琥酯抗肿瘤半抑制浓度(IC50)显著相关的过氧化物酶体通路关键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验证候选基因在不同青蒿琥酯敏感性胰腺癌细胞的mRNA表达差异,并通过DAB染色检测胰腺癌细胞内过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