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的高考作文题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来,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大家一个很感兴趣的话题。纵观历届考试,不论是全国统一命题还是省、市自主命题,都在紧密结合现实,与时俱进上着眼,题目不断出新。至于建国之前的情况,现在已经鲜为人知了。有一次,我与中学时期语文老师张嘉兴先生谈起了这个话题。
  张老师虽已年届耄耋,却精神矍铄,记忆十分清晰。他回忆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1945年秋季招生时,张老师报考了国立师范学院(即今湖南师范大学前身),试卷发下,只见当时出的作文题共有两道。其一曰:
  《礼记·月令篇》:“物勒工名,以考其成。”试申其义。
  第二道作文题是:
  孔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试申其义。
  试卷说明中告诉考生,两道题目可任选一道。
  张老师因此前尚未读过《礼记》,对第一道命题一时难于理解,他就选作了第二道题目。张老师说,过去这种题目,重在“试申其义”四字,这就要凭考生的感悟能力和文字功底,去尽力发挥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学识了。
  对第一道题的题意,张老师感到迷惑。考完回家以后,一直耿耿于怀。一天,恰遇乡贤贺学海先生,就趁机向贺请教。贺解释说:“勒,刻写也。‘物勒工名’,就是在其制作的物品上刻上制造工匠的名字,这不仅是留下工匠的署名,而且有彰显这位工匠的技能和成就的意思。”听了贺老的讲解,方才令人恍然大悟。
  贺学海(1875年—1960年),隆回金石桥镇黄金井人,光绪癸卯(1903年)科举人。
  张老师说,贺学海应举的那篇文章,当年的命题也是出自一段古代的典故——
  夏少康以一成一旅致中兴论
  贺学海本是吾乡一位饱学之士,哪样典故他不是烂熟于心!当年他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把这篇文章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举就高中了湖南乡试第十三名举人。他是隆回历史上的最后一名举人。因为当时新学已经兴起,清廷迫于形势,就在两年以后的1905年,宣布废除了科举考试。这样,贺学海就不能再去京城参加每三年一届的会试,失去考取进士的机会了。
  张老师说,贺学海那篇中举的硃卷,曾经流传开来,风靡一时,过去隆回好多读书人都能背诵如流。但年代既经久远,古文不复提倡,现在也就不为人所记忆,业已湮灭矣。
其他文献
燃煤发电排放的CO2在全国排放总量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加剧了温室效应和对生态的影响。鉴于巴黎大会等国际组织的形成的约定,应尽快推动电力行业全面碳减排工作。本文从改性吸
从中职学校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单滴微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已经在食品和环境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单滴微萃取技
论述了土壤中钾的存在形态和各种形态钾的生物有效性,介绍了当今测定土壤供钾能力的主要方法和特点,对土壤钾素营养诊断和钾肥肥效作了扼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