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
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正确答案:B C)
试题解析: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拉汽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拉汽车的力必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因而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由于题干中说明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因而沿水平方向拖车只受到两个外力作用:汽车对它的拉力和地面对它的阻力。由于拖车在道路上是沿直线加速行驶的,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知,汽车对它的拉力必大于地面对它的阻力,因而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失误与防范:本题尽管容易,但仍有不少考生错误地不选c项而选取了D项。这些考生可能没有仔细审题,误以为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有一些考生错误地不选B项而选取了A项,这些考生可能没有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建议:如果选错此题,应首先学习最基本的内容。
2.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的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0点的距离为s,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是( )。A.方向向左,大小为1ks/m B.方向向右,大小为1ks/mz C.方向向左,大小为2ks/m D.方向向右,大小为2ks/m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实质上是一道计算题,如果考生能从题干中看明白,沿导弹长度方向的套有滑块的固定杆是光滑的,即固定杆与滑块之间无摩擦力作用。亦即沿导弹前进方向(也就是导弹长度方向)滑块受到的外力只可能是与滑块相连的两个弹簧作用于它的弹性力。这样当在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固定在滑块上的指针向左偏离其平衡点0的距离为s时,与滑块左方相连的弹簧被压缩了s长度,而与滑块右方相连的弹簧被拉伸s长度。因此在此时段,滑块受到的弹性力的合力的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2ks。于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就立即得出,在此时段导弹沿水平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为水平向右,加速度的大小为2ks/m。故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正确选项为D。
失误与防范:本题抽样难度为0.757,有75.7%的考生选择了正确选项D。但有7.8%的考生错选了B项,有11%的考生错选了C项。选B项的考生没有考虑到两个弹簧的合力,选C项的考生对制导原理不懂。
学习建议:如果错选B项,只要能从实际出发,看看图中一个弹簧推,另一个弹簧拉,力不是显然增加了1倍吗?何况还有正确的D项与B项对比。如果死记F=kx的公式。搬来就用,这是绝对错误的,现在我们的高考更加注重能力的考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考能力就是很重要的能力。
3.质点所受的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示的t1、t2、t3和t4各时刻中,质点的动能最大的时刻是( )。
A.t1
B.t2
C.t3
D.t4
解题思路:首先可看出,试题给出了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就不难想到它就是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已知初速为零,所以凡是加速度为正时,速度增大,从而动能一定不断增大;当加速度变负时,速度减小从而动能一定不断减小。由图中可看出力是周期性的,而且正、负对称,由此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确答案:B)
失误与防范:本题抽样难度为0.778,区分度为0.498,对110分到210分段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作用。答错的考生有各种表现,但都是缺乏从图线上研究问题的训练和能力。
学习建议:在平时学习中,无论理论学习或做实验,要认识到图和图线的重要性。养成善于利用图线的习惯和能力。
4.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已知人的质量为70kg,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当人以440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 )。
A.a=1.0m/s2,F=260N
B.a=1.0m/s2,F=330N
C.a=30m/s2,F=110N
D.a=3.0m/s2,F=50N
解题思路:把人和吊板合在一起,分析该系统所受的外力,然后用牛顿定律很易求得它们的加速度;再单独研究人或 吊板受力,列出牛顿定律,就可进一步确定人对吊板的压力。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以m1表示人的质量,m2表示吊板的质量,FT表示人与绳之间的拉力,因为绳及滑轮的质量以及摩擦皆可不计,所以绳与吊板之间的拉力也是FT。以吊板为对象,它受 三个力作用,即绳的拉力FT,方向向上;人对它的压力F以及它所受的重力,方向都向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T-F-m2g=m2a ①
对人来说,他也受三个力作用,即绳对他的拉力FT和吊板对它的支持力F,方向都向上,它所受的重力m1g,方向向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T F-m1g=m1a ②由式①、②可解得a=2FT/m1 m2-g
F=m1-m2/m1 m2-FT
代人数值得a=1.0m/s2,F=330N。
失误与防范:本题抽样难度为0.398,区分度为0.344,有45%的学生错选了A项。
此题一看就知是单选题。选错此题的考生主要是对物体 受力分析的能力不够。
学习建议:能正确地分析物体受哪些力,这是一项基本要求,一般说来,把物体受力分析错了,除了一时的粗心外,都是由于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上有重要的错误。
5.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取g=10m/s2)
解题思路:看清题意之后,就会知道下落是等加速运动,上跳是等减速运动,这样就可求得刚蹦前和刚蹦的速度;蹦的过程既然受的力可当作恒力处理,即也是做匀变速运动,又知道时间,就可求得加速度,进而可求出力。
(正确答案:1.5×103N)
试题解析:将运动员看作质量为m的质点,从h1高处下落,刚接触网时速度的大小为: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h2,刚离网时速度的大小为:
速度的改变量为:
△V=V1 V2(方向向上) ③
以a表示加速度,△t表示接触时间,则:
△v=a△t ④
接触过程中运动员受到向上的弹力F和向下的重力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⑤由式①-⑤解得: 代人数值得:F=1.5×103N。本题考查考生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以及应用牛顿定律或动量定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动员在蹦床上蹦跳是相当复杂的运动,但本题中关于运动员的运动已做了简化处理:运动员从离一张绷紧的水平弹性网面人h1=3.2m的高处自由落下,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h2=5.0m处的高处,运动员是直下直上。
失误与防范:本题抽样难度为0.496。做错此题的考生除了企图用能量去做而无结果的以外,还有一部分人是没有考虑重力。大概平时做的碰撞题中,重力可以忽略,其实他们也并不是真的分析过重力为什么可以忽略,结果当成了一个“想当然”的前提,于是在这里他们又照样搬过来。
学习建议:此题如果用能量分析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人的化学能转化为了机械能,另外,对于是否考虑重力的问题,不要生搬硬套,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条件,这是选择不同的规律和方法的很重要的依据。
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正确答案:B C)
试题解析: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拉汽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汽车拉拖车的力与拖车拉汽车的力必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因而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由于题干中说明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因而沿水平方向拖车只受到两个外力作用:汽车对它的拉力和地面对它的阻力。由于拖车在道路上是沿直线加速行驶的,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知,汽车对它的拉力必大于地面对它的阻力,因而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失误与防范:本题尽管容易,但仍有不少考生错误地不选c项而选取了D项。这些考生可能没有仔细审题,误以为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有一些考生错误地不选B项而选取了A项,这些考生可能没有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建议:如果选错此题,应首先学习最基本的内容。
2.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的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0点的距离为s,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是( )。A.方向向左,大小为1ks/m B.方向向右,大小为1ks/mz C.方向向左,大小为2ks/m D.方向向右,大小为2ks/m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实质上是一道计算题,如果考生能从题干中看明白,沿导弹长度方向的套有滑块的固定杆是光滑的,即固定杆与滑块之间无摩擦力作用。亦即沿导弹前进方向(也就是导弹长度方向)滑块受到的外力只可能是与滑块相连的两个弹簧作用于它的弹性力。这样当在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固定在滑块上的指针向左偏离其平衡点0的距离为s时,与滑块左方相连的弹簧被压缩了s长度,而与滑块右方相连的弹簧被拉伸s长度。因此在此时段,滑块受到的弹性力的合力的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2ks。于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就立即得出,在此时段导弹沿水平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为水平向右,加速度的大小为2ks/m。故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正确选项为D。
失误与防范:本题抽样难度为0.757,有75.7%的考生选择了正确选项D。但有7.8%的考生错选了B项,有11%的考生错选了C项。选B项的考生没有考虑到两个弹簧的合力,选C项的考生对制导原理不懂。
学习建议:如果错选B项,只要能从实际出发,看看图中一个弹簧推,另一个弹簧拉,力不是显然增加了1倍吗?何况还有正确的D项与B项对比。如果死记F=kx的公式。搬来就用,这是绝对错误的,现在我们的高考更加注重能力的考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考能力就是很重要的能力。
3.质点所受的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示的t1、t2、t3和t4各时刻中,质点的动能最大的时刻是( )。
A.t1
B.t2
C.t3
D.t4
解题思路:首先可看出,试题给出了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就不难想到它就是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已知初速为零,所以凡是加速度为正时,速度增大,从而动能一定不断增大;当加速度变负时,速度减小从而动能一定不断减小。由图中可看出力是周期性的,而且正、负对称,由此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确答案:B)
失误与防范:本题抽样难度为0.778,区分度为0.498,对110分到210分段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作用。答错的考生有各种表现,但都是缺乏从图线上研究问题的训练和能力。
学习建议:在平时学习中,无论理论学习或做实验,要认识到图和图线的重要性。养成善于利用图线的习惯和能力。
4.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已知人的质量为70kg,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当人以440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 )。
A.a=1.0m/s2,F=260N
B.a=1.0m/s2,F=330N
C.a=30m/s2,F=110N
D.a=3.0m/s2,F=50N
解题思路:把人和吊板合在一起,分析该系统所受的外力,然后用牛顿定律很易求得它们的加速度;再单独研究人或 吊板受力,列出牛顿定律,就可进一步确定人对吊板的压力。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以m1表示人的质量,m2表示吊板的质量,FT表示人与绳之间的拉力,因为绳及滑轮的质量以及摩擦皆可不计,所以绳与吊板之间的拉力也是FT。以吊板为对象,它受 三个力作用,即绳的拉力FT,方向向上;人对它的压力F以及它所受的重力,方向都向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T-F-m2g=m2a ①
对人来说,他也受三个力作用,即绳对他的拉力FT和吊板对它的支持力F,方向都向上,它所受的重力m1g,方向向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T F-m1g=m1a ②由式①、②可解得a=2FT/m1 m2-g
F=m1-m2/m1 m2-FT
代人数值得a=1.0m/s2,F=330N。
失误与防范:本题抽样难度为0.398,区分度为0.344,有45%的学生错选了A项。
此题一看就知是单选题。选错此题的考生主要是对物体 受力分析的能力不够。
学习建议:能正确地分析物体受哪些力,这是一项基本要求,一般说来,把物体受力分析错了,除了一时的粗心外,都是由于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上有重要的错误。
5.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取g=10m/s2)
解题思路:看清题意之后,就会知道下落是等加速运动,上跳是等减速运动,这样就可求得刚蹦前和刚蹦的速度;蹦的过程既然受的力可当作恒力处理,即也是做匀变速运动,又知道时间,就可求得加速度,进而可求出力。
(正确答案:1.5×103N)
试题解析:将运动员看作质量为m的质点,从h1高处下落,刚接触网时速度的大小为: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h2,刚离网时速度的大小为:
速度的改变量为:
△V=V1 V2(方向向上) ③
以a表示加速度,△t表示接触时间,则:
△v=a△t ④
接触过程中运动员受到向上的弹力F和向下的重力m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⑤由式①-⑤解得: 代人数值得:F=1.5×103N。本题考查考生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以及应用牛顿定律或动量定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动员在蹦床上蹦跳是相当复杂的运动,但本题中关于运动员的运动已做了简化处理:运动员从离一张绷紧的水平弹性网面人h1=3.2m的高处自由落下,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h2=5.0m处的高处,运动员是直下直上。
失误与防范:本题抽样难度为0.496。做错此题的考生除了企图用能量去做而无结果的以外,还有一部分人是没有考虑重力。大概平时做的碰撞题中,重力可以忽略,其实他们也并不是真的分析过重力为什么可以忽略,结果当成了一个“想当然”的前提,于是在这里他们又照样搬过来。
学习建议:此题如果用能量分析较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人的化学能转化为了机械能,另外,对于是否考虑重力的问题,不要生搬硬套,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条件,这是选择不同的规律和方法的很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