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但因内容多、重点知识点多、与临床联系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怎么样教好该学科,用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好该学科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内容;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60-02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学生在校学习中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临床操作的基础,从该门学科设置时间及专业上可以看出它整个医学课程中所占的重要性。为了后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顺利进行,学好它就显得尤为必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良好地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从而很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
1.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效果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对此进行精心的裁剪和巧妙地组织。①要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只有依据明确,科学的目标进行组织,才能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性和系统性。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编写教案。②要结合教学内容自身的结构和特点组织教学。要求: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启发性。③要正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熟悉教材的内容,结合专业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好教学方法,逐个攻克重点难点内容。④根据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认知规律,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⑤适当补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相关内容和实例。
2.课堂语言:教学步骤的实施,教学内容的传授,大多是以教师的语言为主体。在上课时,老师总是一味高声讲课,声嘶力竭,失去了儒雅风度不说,学生的心弦时刻绷紧,听觉容易疲劳仿佛句句是重点,却让学生找不到主次,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倦;若一味低调,学生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听课,造成注意力转移,精神涣散;语速太快,课堂气氛不够宽松从容,造成学生心理过于紧张,不能适当的放松平静;语速太慢,授课的内容之间衔接不紧凑,课堂上没适当的紧张感,显得拖沓,学生情绪会逐渐虚浮烦躁。高声低调,语速快慢,都会制约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尽量做到:①准确: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用词必须准确。②精炼:对所讲内容的概括和描述要精练。③生动鲜明: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做到这一点很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放宽思路适当联系临床案例进行讲授,如:骨盆的骨性结构的学习可联系内科骨髓穿刺、外科阑尾炎诊断、手术治疗、妇产科的剖腹产等内容综合学习讲授,同时可自编些简单的利用学生记忆的口诀加深学生的形象认识,如:十二对脑神经的顺序和名称记忆歌诀“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十一副返舌下全”等。
3.板图及多媒体应用:①板图及标本的应用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解剖学教材上的图片多,实践标本多。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学时数基本达到二比一的比例,学生观察图片模型能加深直观印象及理解,有助于建立形态印象,加深对形态结构的理解,可以说明形态结构的关系,能够表明形态结构发生发展的过程,将具体的形态结构变成抽象的,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吸收率,由此可见图片及标本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解剖学学习过程中,众多标本面积过小,导致上面的重要结构在课堂上示教效果不好,学生看不清楚,影响学习,所以老师应仔细观察插图,仔细观察标本结构,自己动手多练习,加强手绘板图的准确性,简明性,在授课过程中撇开枯燥无味的教材图片,边讲边手绘,形象生动,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教学,现在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教师授课的板书时间,又能把以前的那些难懂、难以想象、接受较难的知识做成动画、Flash等展现出来,使知识简单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同时通过与老师的讨论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效果相当明显。
二、学生的学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医学学习不比其它学科的学习,往往涉及到人命关天,所以必须掌握一手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作为医学生除了有过硬的专业本领之外,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
2.预习不容忽视:预习作为一个学习过程中的准备环节,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课前做好预习,学生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发现新课程中的疑难问题。等到了课堂上带着目的去听课,集中精力去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听课效率。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前预习可通过阅读、做练习、做实验等方法进行。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记在书上,另一种是记在本上。在书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边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勾画或批注;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是一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纲要记在预习笔记本上。
3.听课的技巧:听课的方式:①倾听:就是指学生集中精力听取教师所授知识的听课方式。这种听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记住教师的所讲内容。②质疑: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内容,积极思考提出问题。随着课程的推进,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此种听课方式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③比较:经过课前预习,学生会对所学的新知识有所认识,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学生可以将自己预习的结果和老师的讲解放在一起进行分析,从而纠正自己犯的错误,解初先前的疑惑。听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注意力集中,强调听、记、思三者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学生要本着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的原则来听课。在课堂上,记下老师的讲解的提纲要领,记下让自己疑惑的问题,记下老师引论的相关知识。下课后,学生根据自己课上听到的和记下的内容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
4.复习的方法:复习是预习和上课的继续,复习是促进能力发展的一条途径。良好的复习方法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复习的方法有:①经常性复习:及时的阅读教材,及时的温习功课,经常性尝试回忆和复述。②循环性复习:简要的说就是学习—复习—再复习的方式。可循环积累,不断巩固。③系统性复习:把片段的、部分知识加以综合,排列成序,把获得的知识纳与有知识结构的体系中,有利于加深理解。④实践性复习: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复习方式。解剖学的复习,应多看标本.模型和电教材料,这样可充分调动多种分析器参与复习活动,使大脑皮质形成广泛记忆痕迹,增强记忆的效果。
总之,只要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断随科学发展变化更新,学生的学习方法合适得当,二方面结合,解剖学的教学就会得到长远发展,教学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内容;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60-02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学生在校学习中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临床操作的基础,从该门学科设置时间及专业上可以看出它整个医学课程中所占的重要性。为了后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顺利进行,学好它就显得尤为必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良好地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从而很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
1.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效果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对此进行精心的裁剪和巧妙地组织。①要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只有依据明确,科学的目标进行组织,才能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性和系统性。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编写教案。②要结合教学内容自身的结构和特点组织教学。要求: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科学性,启发性。③要正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熟悉教材的内容,结合专业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好教学方法,逐个攻克重点难点内容。④根据学生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认知规律,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⑤适当补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相关内容和实例。
2.课堂语言:教学步骤的实施,教学内容的传授,大多是以教师的语言为主体。在上课时,老师总是一味高声讲课,声嘶力竭,失去了儒雅风度不说,学生的心弦时刻绷紧,听觉容易疲劳仿佛句句是重点,却让学生找不到主次,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倦;若一味低调,学生情绪低落,打不起精神听课,造成注意力转移,精神涣散;语速太快,课堂气氛不够宽松从容,造成学生心理过于紧张,不能适当的放松平静;语速太慢,授课的内容之间衔接不紧凑,课堂上没适当的紧张感,显得拖沓,学生情绪会逐渐虚浮烦躁。高声低调,语速快慢,都会制约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尽量做到:①准确: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用词必须准确。②精炼:对所讲内容的概括和描述要精练。③生动鲜明: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做到这一点很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放宽思路适当联系临床案例进行讲授,如:骨盆的骨性结构的学习可联系内科骨髓穿刺、外科阑尾炎诊断、手术治疗、妇产科的剖腹产等内容综合学习讲授,同时可自编些简单的利用学生记忆的口诀加深学生的形象认识,如:十二对脑神经的顺序和名称记忆歌诀“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十一副返舌下全”等。
3.板图及多媒体应用:①板图及标本的应用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解剖学教材上的图片多,实践标本多。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学时数基本达到二比一的比例,学生观察图片模型能加深直观印象及理解,有助于建立形态印象,加深对形态结构的理解,可以说明形态结构的关系,能够表明形态结构发生发展的过程,将具体的形态结构变成抽象的,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吸收率,由此可见图片及标本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解剖学学习过程中,众多标本面积过小,导致上面的重要结构在课堂上示教效果不好,学生看不清楚,影响学习,所以老师应仔细观察插图,仔细观察标本结构,自己动手多练习,加强手绘板图的准确性,简明性,在授课过程中撇开枯燥无味的教材图片,边讲边手绘,形象生动,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教学,现在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教师授课的板书时间,又能把以前的那些难懂、难以想象、接受较难的知识做成动画、Flash等展现出来,使知识简单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同时通过与老师的讨论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效果相当明显。
二、学生的学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医学学习不比其它学科的学习,往往涉及到人命关天,所以必须掌握一手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作为医学生除了有过硬的专业本领之外,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
2.预习不容忽视:预习作为一个学习过程中的准备环节,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课前做好预习,学生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发现新课程中的疑难问题。等到了课堂上带着目的去听课,集中精力去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听课效率。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前预习可通过阅读、做练习、做实验等方法进行。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要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记在书上,另一种是记在本上。在书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边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勾画或批注;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是一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纲要记在预习笔记本上。
3.听课的技巧:听课的方式:①倾听:就是指学生集中精力听取教师所授知识的听课方式。这种听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记住教师的所讲内容。②质疑: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内容,积极思考提出问题。随着课程的推进,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此种听课方式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③比较:经过课前预习,学生会对所学的新知识有所认识,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学生可以将自己预习的结果和老师的讲解放在一起进行分析,从而纠正自己犯的错误,解初先前的疑惑。听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注意力集中,强调听、记、思三者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学生要本着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的原则来听课。在课堂上,记下老师的讲解的提纲要领,记下让自己疑惑的问题,记下老师引论的相关知识。下课后,学生根据自己课上听到的和记下的内容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
4.复习的方法:复习是预习和上课的继续,复习是促进能力发展的一条途径。良好的复习方法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复习的方法有:①经常性复习:及时的阅读教材,及时的温习功课,经常性尝试回忆和复述。②循环性复习:简要的说就是学习—复习—再复习的方式。可循环积累,不断巩固。③系统性复习:把片段的、部分知识加以综合,排列成序,把获得的知识纳与有知识结构的体系中,有利于加深理解。④实践性复习:是一种重要有效的复习方式。解剖学的复习,应多看标本.模型和电教材料,这样可充分调动多种分析器参与复习活动,使大脑皮质形成广泛记忆痕迹,增强记忆的效果。
总之,只要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断随科学发展变化更新,学生的学习方法合适得当,二方面结合,解剖学的教学就会得到长远发展,教学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