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v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条田间小路,环着山脚抱着村庄。
  泥泞,清新,没有汽油味和车辙;花草蔓生,肆意,没有定期修剪的高格调,随意得就像庆山缩写:你踩过的地方绽几朵红莲,你立的地方喷一株水仙;它是小昆虫的天堂,没有规划植被定期除虫的“厚遇”。
  阡陌,是桃花源的宠儿,为世人苦苦寻觅,成了淳朴和大同的象征。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中华农耕文明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阡陌,既是农人耕作必经之路,也是农人的生存之路,古代中国社会的富国之路。
  这条路,蜿蜒着,尽情展示它的美丽和伟大,直到那轰鸣的挖土机、碾路机的到来。
  成片的野花野草遭遇灭顶之灾,它们被割去,扔在一边,再也无活泼肆意之态。虫儿没了家,落荒而逃。泥土被覆盖了一层柏油,反复碾压、烘干,再无重见天日之时。
  终于,大功告成,柏油路向着被压住的阡陌狡黠地笑,骄傲地展示自己黝黑的皮肤。“路”边植上了规划植被,与大路相称,极和谐,而野草野花早已化成泥,而对急于求富的人来说,这“路”是他们不可失去的财宝,工厂盖起来了,大厦升起来了,一切都在“城市客厅”中消逝,包括阡陌。
  这是一条城中大路,环着建筑,抱着建筑,可又有谁知?它曾是一条阡陌小路。
  它曾谦卑,愿作村庄、田野的配角,只管为劳作的人提供道路。如今,它再光鲜,也不敢与城市群争艳,它成了一条纯粹的道。
  这样的道渐渐多起来,阡陌越来越少,它在哭泣,而我们在欢笑。
  这样的改造后,人心是一大问题。农耕传统与土地结下不解之缘,当阡陌成了公路时,农民有何感受呢?淳朴,将不复存在;人心互疑,将取而代之。
  而在经济发展中,我们不断追求现代化中的先进的、工业的,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和可持续。正如学者李桂文写道:那些一度被国人视为绝对美好的价值,比如市场、工业化、城市化等,一旦被扭曲,都可能展现面目狰狞的另一面。而现状是,大量耕地受到改造,村庄趋于城市化,工厂遍地,污染辐射,不计得失地破坏生态和谐。这不是一条真正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一条工业化味浓厚的警醒道路。
  这时,回归成了一个呼声。脚在行进,心也不可以倒退,大自然仍是敬畏的对象。
  忆起它变得泥泞、清新,花草蔓生,还有不尽的、悠长聒噪的虫鸣。
  (编辑:关晓星)
  这是一篇颇有深度的文章。作者写了两条路——阡陌和城中大道,这两条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城中大道是城市化、工业化的化身,机器的轰鸣打破了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冲击和破坏了原有的生活秩序、朴素的伦理观念。阡陌代表的则是农耕时代的美好事物,它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包括对乡间花草的眷恋,对农耕时代土地无私的感恩,对乡村的怀念,对淳朴农人的赞美;怀念农耕时代,其实是對乡村的渴望,它终将成为现代城市人梦醒后的理想状态。这就是这篇文章带给我们深思的地方。
其他文献
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迅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教育部明确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14年抗战”概念。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学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  “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这对很多人来说有点“措手不及”:我们从小受到的关于抗战时间的教育就是“8年抗战”——8年,是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为起点的全国性抗战,至1
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林清玄  不要回首,往前看,生活才揭示在我们面前。  ——小野洋子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有点孩子气。  ——老舍  这是在夏初,我们很快就要出发了。去哪里呢?我们还不知道。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没有眼里所无法看见的花朵,更无心中所不愿思慕的明月。  ——松本芭蕉  
素材小贴士  “寻常”意为“平常、普通”或“经常、平时”,而“不寻常”则意味着“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之“路”,更多带有象征意义,如改革之路、成长之路、学习之路、人生之路等。“不走寻常路”意味着不重复自己,不模仿他人,意味着坚持创新,追求特色。“不寻常”就是要求我们从个性和创新角度思考问题,启发我们积极探寻和思考自己的人生。  “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
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文学类文本选材有小说和散文之别,这让全国新课标卷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2018年备考似乎注定要在小说备考、散文备考这两种不同的“战场”上“冲杀”。2018年毕业生也似乎注定要比以前的考生負担加重。有没有什么办法减轻学生一些不必要的负担呢?观察2017年全国卷所选的三篇文学作品《天嚣》《窗子之外》《我们的裁缝店》,我们也有发现,那就是这三篇作品都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
◎高考真题·天津卷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素材视点】  ①“器”,既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演绎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人性五句话  1.我们现在拥有全世界最高的道德期待,但是却拥有不断突破的道德底线。中国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心灵变革,所有的决策都要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我们都一样,既有好的东西也有不好的东西。关键看周围的东西是抑制我们的恶,还是抑制我们的善,而不是你是坏人,我是好人。  ——白岩松  2.如果曾经为别人做过什么,不要事后提醒对方记得你的付出。如果别人曾经出于信任对你分享过他的软弱,不
有两个西班牙人,一个叫布兰科,一个叫奥特加。虽然他们同龄,又是邻居,但家境相差很远。布兰科的父亲是一名富商,而奥特加的父亲是一个摆地摊的小贩。  从小布兰科的父亲就对儿子说:“孩子,长大后你想干什么都行,如果你想当律师,我就让我的私人律师教你;如果你想当演员,我就给你找最好的导演,为你量身打造角色;如果你想当商人,我会将我的经验全部传授给你。”  而奧特加的父亲则对儿子说:“孩子,由于爸爸的能力有
在考场上,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能迅速激发起阅卷老师的好奇心,扣住读者心弦,使文章顾盼生姿,起到眉眼传神的作用,也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所以,“题好一半文”,要闯过高考作文关,使阅卷老师一见心动,甚至“一见钟情”,拟题有举足轻重之功。  那么,一个好的标题应该体现哪些特征呢?拟题还有什么可行适用的技巧吗?我们下面将会逐一细谈。  好的标题要体现一些特征,如:  1.准确鲜明。标题应紧扣文章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字数不少于700字。  【命题解读】  2017年北京卷从几幅照片的画面拍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考场原作】  语言,我们的精神家园  江苏一考生  诗人云:“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细想来,十分恰当。(究竟“恰当”在何处?须稍作点拨,以概述语言的意义,点明主题)  徐霞客的日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