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双边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年平均26.7%的贸易增长速度使东盟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同时,双边相互的直接投资(FDI)也有较快增长。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签约金额高达63.6亿美元。签约金额不断增长的背后,是中国企业对东盟各国广泛的商贸投资机会。
投资环境千差万别
中国企业要想在东盟国家取得理想的投资效果,就必须对其投资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实际上,东盟10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千差万别。例如,2007年东盟10国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新加坡为35000多美元,中等的马来西亚6800多美元,但落后的柬埔寨只有598美元,而缅甸更是仅有215美元。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各国投资环境、尤其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别,这种差异也决定了东盟各国产业发展的阶梯性,以及吸纳外资的类型。例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新东盟4国(越、老、柬、缅),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有一定的市场,但在相对发达的东盟国家里,外国投资则主要集中在资本、技术或知识密集型领域。
投资东盟应注意的问题
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极大差异。除了文莱和新加坡外,马来西亚和泰国等第二层级国家在发展道路上与中国经历类似,利用当时相对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走出口导向型发展道路。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丧失,也开始通过资本流动重新部署产业。在最近我们访问泰国时,泰国学者就提到了向周边国家转移(主要是老、柬、缅)产业的问题。比如,在能源行业,可能会与中国在上述国家的投资产生竞争。因此,中国企业在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时,应注意其他东盟国家的投资动向,以免发生冲突。
在管理上,中国企业在东盟应该采取更符合当地情况的措施。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劳动力队伍维权意识相对要强一些,有时他们会采取罢工等相对具有破坏性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权利。一些投资越南的韩国企业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境,投资企业因此必须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劳动力特点。
中国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在作出跨国投资决策时也很看重与当地社会的人际关系问题。在进入东盟国家投资时,企业必须针对投资对象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来随时调整人际关系。一些东盟国家政局的频繁更替使得人际关系的作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各党派的利益之争可能使经济理性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多数东盟国家,政府无论是在对内政策还是对外政策上的决策都需要国会的批准,东盟首脑会议2007年通过的《东盟宪章》目前在东盟各国国会表决面临的不确定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不确定性有时会给企业的投资带来非常大的麻烦。比如,中国一些企业投资东盟某国家的土地开发,项目虽经过了投资国政府的认可,但该国国会却已国土开发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为由否定了这个合作计划,使这些企业的前期投资全部浪费。由于中国一东盟双边关系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这意味着一些重大的投资,例如涉及能源、矿山方面的项目上,东盟国家仍会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使得纯经济利益分析失去意义。
这里谈到的都是中国企业投资东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但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意欲进入的东盟市场的中国企业,应在把握中国一东盟关系总体走势的前提下,领悟投资对象国的具体政策措施,尤其对一些可能影响投资成功的细节,要做到心中有数。
投资环境千差万别
中国企业要想在东盟国家取得理想的投资效果,就必须对其投资环境有更深入的认识。实际上,东盟10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千差万别。例如,2007年东盟10国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新加坡为35000多美元,中等的马来西亚6800多美元,但落后的柬埔寨只有598美元,而缅甸更是仅有215美元。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各国投资环境、尤其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金融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别,这种差异也决定了东盟各国产业发展的阶梯性,以及吸纳外资的类型。例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新东盟4国(越、老、柬、缅),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有一定的市场,但在相对发达的东盟国家里,外国投资则主要集中在资本、技术或知识密集型领域。
投资东盟应注意的问题
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极大差异。除了文莱和新加坡外,马来西亚和泰国等第二层级国家在发展道路上与中国经历类似,利用当时相对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走出口导向型发展道路。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丧失,也开始通过资本流动重新部署产业。在最近我们访问泰国时,泰国学者就提到了向周边国家转移(主要是老、柬、缅)产业的问题。比如,在能源行业,可能会与中国在上述国家的投资产生竞争。因此,中国企业在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时,应注意其他东盟国家的投资动向,以免发生冲突。
在管理上,中国企业在东盟应该采取更符合当地情况的措施。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劳动力队伍维权意识相对要强一些,有时他们会采取罢工等相对具有破坏性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权利。一些投资越南的韩国企业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境,投资企业因此必须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劳动力特点。
中国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在作出跨国投资决策时也很看重与当地社会的人际关系问题。在进入东盟国家投资时,企业必须针对投资对象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来随时调整人际关系。一些东盟国家政局的频繁更替使得人际关系的作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各党派的利益之争可能使经济理性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多数东盟国家,政府无论是在对内政策还是对外政策上的决策都需要国会的批准,东盟首脑会议2007年通过的《东盟宪章》目前在东盟各国国会表决面临的不确定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不确定性有时会给企业的投资带来非常大的麻烦。比如,中国一些企业投资东盟某国家的土地开发,项目虽经过了投资国政府的认可,但该国国会却已国土开发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为由否定了这个合作计划,使这些企业的前期投资全部浪费。由于中国一东盟双边关系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这意味着一些重大的投资,例如涉及能源、矿山方面的项目上,东盟国家仍会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使得纯经济利益分析失去意义。
这里谈到的都是中国企业投资东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但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意欲进入的东盟市场的中国企业,应在把握中国一东盟关系总体走势的前提下,领悟投资对象国的具体政策措施,尤其对一些可能影响投资成功的细节,要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