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煤炭矿山生态修复的几个基本问题

来源 :煤炭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02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燃料为主,碳排放量居于世界首位,且其能源格局预计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能源领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化石能源就要完全退出。目前,实现碳中和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碳中和是国家提出的一个顶层目标,落实到实际的产业层面,将会给传统的高耗能企业和新兴新能源及绿色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从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推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推进碳中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全球气候治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我国的能源结构组成与碳排放现状为主要切入点,介绍了我国现阶段碳中和的具体背景,分析了生态修复与碳中和的内在联系,进而深入讨论了煤炭矿山生态修复的生态逻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实施的总体要求,同时强调了消除地质安全隐患、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措施的内涵及分类。煤矿开采不仅造成了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质地变化,而且导致碳损失,在开采与选洗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的导致了碳的大量排放,通过科学的矿山生态修复可较大程度改善土壤质地、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减排增汇水平,实现“低碳源、高碳汇、高效益”的发展状态,有效助力碳中和的实现。
其他文献
氢冶金是钢铁生产实现无化石能源冶炼的革命性技术。本文从氢冶金的规模经济和产业生态角度全方面分析碳中和目标下钢铁行业的减碳路径。一方面,对氢冶金发展状况及其不同技术路线的减碳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另一方面,对氢冶金的用氢需求、吨钢成本、碳税成本及成本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氢气气基竖炉技术减排潜力在50%-95%,是实现钢铁行业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途径之一。到2030年,伴随氢气气基竖炉技术的成
截至2021年10月,在全球最大的31家油气企业中,已有24家企业公布了碳中和目标,其中18家企业明确了上游业务的减排任务,上游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年平均递减率为2.71%。各公司上游排放强度差别明显,碳中和目标内容与范围的差异也较大。石油公司上游板块转型措施包括加快发展天然气产业、减少逸散排放、控制常规燃烧、碳封存、发展可再生能源等,转型路径分为全速转型、积极转型、渐进转型。与国际领先油气企业相比,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在不断改革。在新形势下,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特殊性,因此在实际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顺应现代化经济形势的发展,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伴随着时代进步以及制度改革,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面临不同的背景环境。为了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促进服务群众目标达成,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科学推进内控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本文鉴于此,着重分析在新形势下中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并就实际工作提出合理化对策。
矿山行业是典型的高能耗、高碳排放行业,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我国矿山企业的碳减排路径主要集中在低碳技改和工艺优化及节能技改方面,然而面对巨大的产能需求,矿山行业的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这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提出了新要求。针对我国矿山开采活动和工艺流程特点,对该行业的碳排放源进行了分析,对典型矿山企业的碳减排时间表进行了统计,对矿山企业碳减排潜力进行了估算。同时,分析了传统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碳增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