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分布规律及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冀东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中间地带,是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在文化发展与传承中占有特殊地位。本文以冀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聚落遗址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软件和该地区30 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建立了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冀东地区815个古聚落遗址的GIS数据库,对冀东地区聚落遗址分布密度、分布重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海拔高程、坡度、距河流远近等环境因子对不同时期聚落遗址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分布的平均密度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由新石器时代的10.73×10-4个/km2到青铜时代的58.8×10-4个/km2;聚落遗址分布重心由燕南丘陵区(30×10-4-36×10-4个/km2)转移到燕北山地地区(195×10-4-234×10-4个/km2);(2)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聚落遗址集中分布在距河流中心线3 km以内的区域,但青铜时代3km缓冲区以外的聚落遗址比例升高,濒河性呈减弱趋势;(3)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聚落遗址变迁表现出明显的由低海拔(<50 m)到较高海拔(500-1000 m),由低坡度(<3°)到较高坡度(7°-15°)转移的趋势;(4)环境变化对平原地区聚落遗址的影响远大于山区。
其他文献
2018年以来,河北省在全面建立河长制的基础上,以促进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推动河长制落实为关键,以全省河湖清理行动为抓手,以强化部门联动、督查督办、考核问责、技术支撑为重
在大清河流域水利工作发展的时间长河中,5年只是一瞬,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却注定匆忙且不平凡,大清河水利人以不策自奋的斗志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
7月7日,河北省副省长夏延军到保定和定州市检查防汛工作.夏延军实地查看了保定市黄花沟防洪工程、定州市唐河防洪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详细了解了防汛责任制落实、工程建设运行
新安江水电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境内钱塘江支流新安江上,距杭州市区170km.电站主要担负华东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任务,并且有防洪、灌溉、航运和养殖等综合效益.工程由混
本文基于模型试验,对不同偏转角度(θ)作用下的碎屑流运动堆积特征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偏转作用下,碎屑流的运动经历了加速、持速和减速三个阶段。碎屑流的前缘速度
基于野外勘察与室内试验,拟以舟曲泄流坡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Monte Carlo法得到滑坡不同工况下的失稳概率,且引入条件概率分析不同诱因
青弋江是长江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北麓。野外考察发现青弋江在泾县段共发育了三级河流阶地,其中最高阶地(T3)存在两个天然剖面,即CB-T3剖面和SJ-T3剖面。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