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理念的初中生物实验设计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34794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STEM是基于项目和问题学习的理念,具有探究性,能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设计中引入STEM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苏科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蒸腾作用”概念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设计、实施基于STEM的初中生物实验活动。
  关键词:初中生物;STEM;蒸腾作用;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83-2
  在传统教育的评价制度下,初中生物教学与现实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脱节。STEM教育理念集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于一体,能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笔者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教学设计中尝试引入STEM教育理念,设计问题串,让学生开展基于STEM的生物实验活动,在系列活动中建构生物重要概念,提升生物学素养,收了良好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第十八章“生态系统的稳定”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隶属于“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二级主题“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这是一个植物生理学概念,有其特定的生理过程和特有的生理现象。笔者设计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片,理解叶片上与蒸腾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气孔的作用,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整个过程,引导学生从实验感知入手,历经思维加工,进而上升到理性高度,从而建构概念。
  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教学设计
  1.实验准备。
  ①选取两枝粗细相近的枝条,一枝去掉叶片,一枝保留叶片,分别插入规格为50mL的两只量筒内(量筒内盛水各40mL,液面上滴加一薄层食用油)。枝条露出量筒外的部分用保鲜袋罩住,袋口用橡皮筋扎紧。将该装置放到有阳光的地方照射1~2h,以备在课堂中进行观察。②选取新鲜的芹菜(茎和叶)8~10根,其中4~5根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静置,其余备用。
  2.问题导入——水分去哪里了?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kg,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约09%,维持植物生理过程的水分约01%,两者的水量加起来仅占玉米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去了哪里了呢?让学生产生疑惑,形成认知冲突,并萌发浓厚的兴趣,引出课题。
  3.观察思考——水分通过植物的哪些器官散失?
  组织学生观察课前准备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找出实验装置的异同之处,分析实验现象原因,提出一系列问题:①为什么要在清水中加少量食用油。②为什么瓶内的水面下降了,水到哪去了?③塑料袋内壁上的水来自哪个器官?④水以什么形态到达塑料袋内壁上?⑤塑料袋内壁上的水是从植物的哪些器官散失到植物体外?设计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逐一解决。
  活动一:观察植物水分运输的器官
  为了让学生有直观感性认识,笔者指导学生用解剖刀切开插入装有红墨水烧杯中的芹菜茎,与备用芹菜进行比较,观察现象。学生很容易发现插入红墨水烧杯中的芹菜茎内部组织变红色,能分析得出水分可以通过芹菜茎内的输导组织运输,到达叶片部位。
  活动二: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構
  在烧杯中加入温水,将新鲜青菜叶片放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如图1)。学生能观察到放入烧杯中的叶片正反面都有小气泡,由此判断叶表面有散失水分的特殊结构,由此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4.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
  活动一:观察植物叶下表皮气孔
  指导学生分组展开实验:①明确目的要求;②阅读方法步骤;③讲解操作要领;④合作展开实验。教师通过数码显微镜展示植物叶下表皮气孔的图像。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确气孔确实存在,进而通过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的数目对比,总结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通过图片分析,使学生明确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
  活动二:比较不同状态植物叶片的气孔
  选取新鲜、萎蔫两种状态的植物叶片,继续观察、比较表皮气孔。指出不同状态的植物叶片表皮的气孔,有的张开,有的闭合,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的原理。
  活动三:模拟气孔开闭
  ①取两个长条形的气球,一侧粘贴透明胶带,分别用塑料管插人将两气球用透明胶带粘紧;②向塑料管内吹气,两气球空隙增大停止吹气,空气从气球内跑出,气球瘪了,两气球间的空隙减小甚至合拢③讨论:气球相当于什么?两气球间的空隙相当于什么?吹气相当于什么状态?放气相当于什么状态?④结论:当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反之,气孔闭合。
  5.建构蒸腾作用概念,阐述蒸腾作用意义
  让学生以概念图(如图2)的形式进行梳理归纳,引导学生阐述气孔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初步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并归纳总结出气孔的作用“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在阐述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前后首尾呼应,回归到开始导入的问题,植物体内99%的水分用于蒸腾作用是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呢?在学生不置可否的情况下,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三、基于STEM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反思
  本节课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以问题串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设计基于STEM的实验活动,淡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以生物为基础学科,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联系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教师就“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这一重要概念设计了系列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动脑、创新设计,通过探究从而达到概念的建构,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节课引入STEM教育理念,更强调同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有明确的责任与分工,且进行互助学习,这也是思想碰撞的学习。当然,这里的合作性不也仅仅是师生、学生之间的,也有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等的合作,使得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基于STEM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使得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实施、评价过程中表现出多样性,同时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多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胆创新。
  在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基于STEM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或将成为研究热点,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促进生物教学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深层次融合,摸索初基于STEM的初中生物实验设计的策略,丰富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活动,为课程改革实现学科的综合化提供一些思路,增添一些实证材料,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兆宁,杨元魁.集成式STEM教育:破解综合能力培养难题[J].人民教育,2015.
  [2]张树岭,王菲菲.“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4,39(01).
  [3]万小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3,38(11).
  [4]叶兆宁,杨元魁.集成式STEM教育:破解综合能力培养难题[J].人民教育,2015.
  (该文系江苏省“十二五”规划初中专项重点资助课题“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编号:Ea/2015/03)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对学科知识的认知,以及包括在价值观念和学科应用上的一些能力。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自我管理、道德认知、法律意识、国家认同和社会参与等。将核心素养渗透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就必须在把握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拓展学科教学的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中,必须要强化专业素养培养,以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幼儿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则基于专业素养培养目标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  关键词:专业素养培养;学前教育;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6-074-01  0  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不足  1.1学生职业认
摘要:当前的教学已经经过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这作为当前教学的现实背景,英语教师要认清这一教学现状,转变自己的教学目标,应将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中心,在课堂上注重对于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发挥英语的学科作用,让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学科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0-122-1 
摘 要: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做好课前、课时、课后三方面准备,一是要课前认真研究学生、分析学情,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二是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三是要课后积极反思课堂的优缺点,为接下来教师更好地教学、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保障。  关键词:提质增效;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中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还存在诸多教学误区。本文就如何内化“整合”目标,聚焦“整合”效应进行了一些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整合;误区  中圖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5-122-1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课(以下简称“整合课”),以其互动性强、呈现方式多样等
摘要:当班主任十几年,家长会基本上就是一个模式:宣读学生的成绩,谈谈调皮学生的表现。但是这次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家长会。这样的家长会有了温度,有了暖意,有了心灵深处的触动。年轻的语文教师没有教育的套路,她用真诚打动了学生和家长,让这次家长会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校沟通。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书育人,应不忘初心,爱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石。  关键词:家长会;温度;暖意  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识码
摘 要:本文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思维导图”教学法运用于实验班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利用该方法进行教學,并且传授学生掌握此方法。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方法的实践过程中,锻炼了发散性思维,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中教学;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11-01  高中学习关键而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数学教学不是要甄别出适合数学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在充分尊重每个孩子认知特点和原始能力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适应孩子的数学课堂。因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每个孩子的巨大潜力,尊重每个孩子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从他们的个性特征入手,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从而构建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提出了“紧扣生活资源”、“相信每个学生”和“尊重认知规律”等三项构建有效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情感丰富、思想深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如果语文教学没有了想象,没有了美感,没有了心灵的震撼,那就如风干的丝瓜,虽结构有序,脉络清晰,却无一点鲜活力。因此,我们要努力让语文课堂丰满起来,让学生在真情交流和体验中积淀发展,成为真正鲜活的生命个体。  关键词:真情表达;情感交流;积淀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上应该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兴产物,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教学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一项工作和课题。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能够真正地体现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展开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