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教师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xiaoliyan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教育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生物中考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不仅从根本上提高复习质量,且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现将其应用作如下叙述。
  【关键词】科学思维;思维导图;生物中考复习
  2019年的《福建省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提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正确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凸显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为真正实现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应自觉将科学思维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提高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培养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生物中考复习需要学生过关已学四册知识并将之构建成知识网络。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复习,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且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思维导图的绘制
  思维导图,简单地说就是确定一个中心主题,而后延伸出与之相关的各分支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按一定顺序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直观掌握整体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绘制思维导图,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也不是美术绘图,而是需要学生进行设计和整合。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绘制思维导图需要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供几个词让学生尝试连接,通过案例讲评,使学生明白和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式。而后逐渐加大词汇量,多次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再到学生自己确定词语,最后实现由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思维导图。对于学生而言,绘制思维导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反复练习和完善的过程。当学生真正能独立绘制一幅思维导图的时候,他就真正实现了梳理和构建知识,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与科学思维的培养
  在以往的复习中,我们往往采用列表、列线形提纲的复习方式。学生将表格或提纲读一遍、背一遍以后,确实能较快地记忆知识点。但这种方式记下的知识点关联不大、重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常常出现复习效率低、认真复习后依然记不清的问题。因为这样简单重复的记忆,实际上只是机械记忆,无法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故而在运用时往往存在障碍。
  采用思维导图作为复习的载体,可呈现核心概念并将概念之间进行有效关联,为学生学习把控了正确方向。完成一张思维导图,伴随着学生的思考、分析、归纳以及完善,是学生思维方式的碰撞和融合,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力手段。中考复习中,通过单节思维导图复习,结合到整章甚至整单元的大的思维导图,不断深挖概念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学生的思维训练,使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最终实现有效复习。
  三、思维导图在中考复习中的应用实例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在生物中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在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之后,先复习分散的知识点,再组织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核心概念绘制思维导图,而后讨论和交流,整理融合为较大的思维导图,最终构建完整概念,培养科学思维。下面以生物中考两节复习课中对思维导图不同方式的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福建省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等原理。在复习课上,先通过回顾验证实验,使学生回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分别是什么。然后,展示这些核心概念词语,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中心词,让学生分两幅图完成思维导图(图1、图2)。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后移动图片,将两幅图合二为一。学生经过讨论和完善后可得出下图(图3)。
  通过单幅图到合并后较大的思维导图,使学生真正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原理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并且还可在此图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延伸。可延伸到如无氧呼吸等内容,如下图(图4)。
  除了老师直接给出核心概念,引导和组织学生连接后构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在某些核心概念词语特别明显的复习章节,可以采用由学生自己找出有效的核心概念,按自己的组织方式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如在复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节时,学生通过之前分散知识的复习后,能快速提炼出本节的核心概念词有基因、DNA、性状、显性、隐性等。学生经过讨论后确定中心词语为基因,然后根据各自对本节的理解,绘制属于自己的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如下图(图5、图6)。
  最后通过讨论,完善思維导图,如下图(图7)。
  复习课可以不枯燥,知识的总结也可以不烦琐,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复习,能使学生明确问题中心,掌握核心概念,有效构建和促进知识系统化,而且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不用担心学生不会绘制思维导图,也不用担心绘制思维导图会花费太多的课堂时间。也许从绘制到完善一幅思维导图要占据大半课堂时间,但在绘图的过程中,我们能帮助学生弄清自己到底哪里存在问题,使知识真正有效内化。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特点得以彰显和开发,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和复习的主人,收获复习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廖银欢.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生物导学案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7.
  [2] 陈小梅.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0(S1).
  [3]陈欣.概念图、思维导图和生物图表的辨析[J].生物学通报, 2008(10).
其他文献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教师播放视频)。  师:这一段精彩的视频介绍了什么?  生1:孙悟空克隆了许多小猴子。  生2:孙悟空靠这些小猴子打败了妖精。  师:孙悟空靠什么战胜妖精?  生1:孙悟空拔毫毛变成好多小猴子帮忙。  师:同学们,孙悟空的这种本领在过去是神话,但在今天它已经成为现实,用现在的科学名词来讲就是克隆。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强
【摘 要】高职及应用本科类课程教学内容更偏向实用化、教学目标更注重高效性。将原来在应用上有相互联系的课程进行统合,可以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也可使学生更系统、更高效地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本文主要以《高频电子线路》及《微波技术与天线》为例,对课程的统合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统合教学 通信类专业 优势 策略  一、统合教学的优势  统合教学,就是将两门或以上的、内容间有较为紧密联系的科目整理并打
【摘要】教师要深刻认知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创客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始终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视角,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切实将信息技术发展与个人发展建立起紧密联系。文章基于创客思维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客思维;课堂教学  “互联网 ”的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语言潜能,提高其英语学习效果,文章从课前预习导学、课堂探究导学和课后拓展引导探究三方面入手,结合译林牛津小学英语5AUnit4Hobbies一课,阐述了导学案在提高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导学案;语言能力  新课程改革使英语教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导学案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编制导学案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它为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首先通过商店购物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又分两个层次展示了1元和小于1元的纸币和硬币,供学生认识。在购物活动中教学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想1角等于几分。在“试一试”中通过换钱进一步加
【摘要】教师要追随着幼儿的兴趣,尊重和顺应幼儿的想法,提供与幼儿需求相匹配的支架,创设宽松适宜的环境,鼓励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可以用材料性支架明确探究方向,问题性支架拓展探究内容,工具式支架优化探究形式,示范式支架促进自主探究,一点一滴鹰架幼儿的学习。  【关键词】鹰架;探究;学习  “鹰架”原来的意思是建筑业使用的“脚手架”,我们这里用来比喻对幼儿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到辅助作用的概
笔者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借助于媒体演示来对学生进行“数感”培养过程中出现了缺憾,这当中也反映出了一线老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与代数”教学中对“数感”培养存在的共性和困惑问题。接下来,笔者就出现的缺憾过程进行一些分析与思考,愿与同仁共探讨。  片段描述:  ……  教师引导学生在经历10个1是10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10个1000是1
贫困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资助贫困生已被各级政府列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阳光工程”。的确,真心实意地向贫穷生伸出温暖之手,这对物质贫困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在某些电视新闻媒体中,我们常常看到下列别扭的镜头:    镜头一:    几个孩子拘谨地站在摄像机前,接受一些企业家或政府官员的资助。随后,记者采访资助人,为什么想到要资助这些孩子?资助者面对镜头踌躇满志
【摘要】“知行合一,快乐成长”是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倡导点。在此教学观念引导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效果,推动小学生学习活动开展,文章以小学英语课程为例,简要分析探讨了在“知行合一,快乐成长”理念下应当如何开展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知行合一;快乐成长;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在完成课程知识教学后,必须结合实际活动对知识内容进行应用,确
建构学习法也称作建构主义学习法,我们以上所讨论的六步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方法都与之密切相关。建构学习法由来已久,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底和丰富的实践内涵,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第8次课程改革影响很大,值得广大中小学教师关注、学习和研究。  建构学习法的鼻祖可以追溯到著名的瑞士学者皮亚杰。应该说,皮亚杰是儿童认知发展领域里影响力较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所创立的日内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