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储备 规范训练 有效答题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ac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专题复习中,诗歌鉴赏是“性价比”最低的考点之一,师生们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诗歌鉴赏的复习要点不外乎三条:读懂,会做,答对。围绕这三点,从丰富储备、规范训练和有效答题三个方面寻求突破,可望提高诗歌鉴赏的复习效益。
  一、丰富储备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考试大纲》中明确诗歌鉴赏考点有两大点五小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五小点中,需要储备的知识很多:“形象”这一点中,经常涉及的是意象的内涵和人物形象的特征,某些特定意象的内涵就是需要记忆积累的,如月、雁、竹等。“语言”这一点中,常考的内容有鉴赏“炼字(句)”和语言风格(特色),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特色)也是需要记忆和积累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可分为哪几类,每一类中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如果不能做到胸有成竹,拿到这类题目就会“心里有数,说不出来”。
  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2年广东卷)
  余杭四月
  [元]白 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例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2008年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①②小题略)
  第一大题中,第一问要求答颔联的写景表现手法,写景表现手法有哪些,需要考生有充分的积累和准确的表述;第二大题给出条件: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要求根据这个条件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实际上就是考杜甫的诗风,杜甫的诗风是沉郁顿挫,学生必须有清晰的判断,否则根本无法下笔。
  二、规范训练
  规范训练,最重要的是要找命题、答案(评分细则)都规范的试题进行训练。规范的试题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①选材符合考试大纲的规定,阅读量适中。②命题点与考试大纲中的考点(两大点五小点)相符。③题干指令清晰,表述严谨。④答案(评分细则)要点突出,科学合理,表述简洁有序。
  例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2009年广东卷)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1)主要抒发作者遭逢战乱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2)“万里”一词,表示空间的距离,寓意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时时”一词,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的意思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夜久”一词,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
  本题所选诗歌题材为借物抒怀诗(羁旅思乡诗),体裁为五言律诗;两个问题指令清晰,如第一问提示考生只需要答出思想感悟的内涵即可,不需要分析情感的载体(因题干中已经提示“通过咏月”);所给答案要点全面,表达简洁有序,如第二问的参考答案,严格按照“释词义-点明作用(突出表达情感的侧重点)”的规范来拟定,既便于考生作答,又便于阅卷操作。
  其次,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答题步骤训练。
  答题步骤取决于试题提供的指令,一般说来,诗歌鉴赏的答题不超过三个步骤。
  例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2010年广州“一模”卷)
  武威①春暮,
  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 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②晋昌:即瓜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
  (1)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选择一个赏析。(4分)
  (2)结合全诗,说出“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飘”“挂”用得好。(1分。答对两个1分,答对1个不给分)
  飘,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出情,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3分。分析1分,手法(情景交融、比喻、拟人、夸张等)1分,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挂”,把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垂柳的情景描述出来,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3分。分析1分,手法(化虚为实、情景交融、拟人等)1分,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2)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顺利返回瓜州而高兴,为自己仍滞留在边塞不能还乡而伤感。[3分。“高兴”1分,“伤感”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第一小题是考“炼字”,“炼字”类的题目一般要答以下步骤:(1)找出该字(如果题干中给出,可以省略)并解释意义(析字面义);(2)结合诗句分析(析语境义,如涉及手法需点明);(3)点明表达效果(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等)。
  三、有效答题
  有效答题的前提是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例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2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专题调研测试卷)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诗题为“即事”,诗中叙述了什么“事”,请简要回答。(3分)
  (2)颔联和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人情感简要分析。(5分)
  (1)答案示例:诗中叙述了诗人在一个晴朗的春日,沿着春意盎然的山间小径漫步,走进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3分。点明时间,1分;点明地点,1分;点明事件,走进(看到、遇到)村落,1分](2)答案示例:颈联和颔联在写景上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鸡鸣”、“犬吠”的动景反衬出山村的宁静,描绘了悠闲恬适的村居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5分。指出手法或特点1分,手法或特点分析2分,作者情感2分。手法或特点答“由近至远”、“点面结合”、“以声衬静”、“反衬”等亦可,意思对即可]
  以第二小题为例,这题中有三点需要审清,一是对“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的理解,“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有别于“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前者是问描写手法(特点),后者是问景物本身有什么特征。二是对“颔联和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的整体理解,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颔联和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共同特点;二是颔联和颈联在景物描写上分别有什么特点;三是对“结合诗人情感简要分析”的理解,要求答案中必须点明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根据题目要求,做到答案的有效表达。
  有效的答案要求做到:(1)答问衔接,要点全面准确;(2)表达有序,语言简洁流畅。如例4第二小题,题干中的指令是“结合全诗,说出‘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洲’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是说这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放在全诗中理解,意味着可能不是一种,要答得全面;“说出”则表明不必分析,直接说出思想感情即可。例5第一小题,要求考生“简要回答诗中叙述了什么‘事’”,答案既要简洁,又要将“事件”的要素(人、时、地等)交待清楚。
  诗歌鉴赏复习的关键是在丰厚积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而许多高三学生由于作业繁多,常常有意无意地放弃诗歌的阅读和积累,因此,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精心选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这是一种挑战和考验,只有长期坚持投入,才能最终取得成效。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了初高中历史教师不懈追求的共同目标。《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1]等要求。其中,历史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更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众多的历史情境类别中,“生活情境”因其“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等特
自2019年秋起,统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开始正式使用。据学者专家的建议、试教同仁的反馈及自身的体会,笔者想运用镜头语言来优化新教材施教。所谓镜头语言,就是用镜头像语言一样去表达意思,常见于影视制作。它包括镜头拍摄角度、移动方式、后期镜头加工、剪接手法等等。目前镜头语言的运用已跳出影视艺术的范畴,在语文的诗词鉴赏,英语记叙文写作等教学中也频频出现。笔者以统编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
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发展的阶段产物,无论是在思想史上,还是在当时乃至后世社会生活各方面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于理学的重要地位,故无论是岳麓版教材还是新版部编教材,都对其有较大篇幅的介绍。  但是,由于理学的晦涩难懂,所以无论是岳麓版教材还是新版部编教材,都无法在有限篇幅里对其清楚阐述;而只有十五六岁的高中生,要根据这些只言片语理解理学,更是难上登天。如果无法完善、补充学生的必备知识,那么理学
是时候出手管束“马路低头族”了。  1月1日起施行的《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规定》明确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时,不得浏览电子设备,违者将处警告或者50元罚款。  作为一种必需品,智能手机被广泛运用到人们的工作、社交、娱乐、消费等方方面面。然而,手机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一些人沉溺其中。  人们将那些机不离身、眼不离屏的人称为“低头族”。而在“低头族”中,危害更大的要数“马路低头族”,他
近年来浙江、上海率先进行了新高考改革,通过对其实施过程的考察,不难发现一个困扰广大师生的突出问题,作为选考科目的历史从一考变为两考,在首次选考之后,除少数已取得满意成绩的学生外,多数学生仍需在几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历史选考。而在首次选考之后的这一阶段,“炒冷饭”成为多数师生无奈的选择。  鉴于“后首考”阶段的学情、师情,历史课堂通过引入适当的拓展性内容,设定恰当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提
一、相关短语  1. be confident in yourself自信  2. build up self-confidence建立自信  3. set an achievable goal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  4. make contributions to our motherland为祖国做贡献  5. become a talent to our country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  6
【考纲解读】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一般都出现“立意自定”这个词语,“立意自定”说明作文题目中存在角度的区别,写作时需要看到这些角度,并选出其中一个角度立意。但还要看到材料有不同的指向,这些指向规定了写作时立意的区域。高考作文有三个指向:人生、社会、自然。  人生道理一般指人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包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忍不屈的意志,孜孜不倦的追求、朝气蓬勃的精神、明朗愉快的情绪、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健康乐
近期,湖州市优质课评比,选题为人民版必修I“卓尔不群的雅典”。参赛教师多种教学手段方法的运用,多种教学素材的整合,多视角对历史的阐释,无不体现着他们扎实的教学素质和学科能力。本人有幸作为评委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现结合自己思考,就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谈谈个人的体会与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 、解读历史概念,突破知识要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学生要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文选用材料,讲究的是对材料的取舍与创新。同样的材料,可以为不同的主题服务,从而写出经典的作品来。考场作文要想打动阅卷老师,那就得对材料精雕细琢了。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移花接木    顾名思义,就是把带花的枝条嫁接在别的树木上,产生新品种或改善老品种。也常指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我们写作文就是要对自己熟悉的几个故事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
2014年4月24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合格接班人成为教育界的核心任务。如何将当下教育的主旨追求付诸实践,既是挑战,也是教育研究积极优化、转型的契机。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依托中山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立足毗邻港澳的区域优势,积极挖掘珠江三角洲丰富的田野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