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任赈灾会长的刘霁岚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he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霁岚,名云岫,生于1895年,回族。幼年随父刘秉彝学医,继承产业中医大药房。1923年创办《评报》,自任社长。1934年《评报》发表评论,题为《蒋中正中而不正,不能扶正》,被国民党的军警抄砸与查封,停刊半个月。经多方疏通,才得复刊,但不能使用原报名,遂将《评报》改名为《平报》。“七七”事变后,刘霁岚不肯附逆,自动停刊。
  刘霁岚办《平报》14年,他的药厂因自办报纸宣传而提高商誉,营业发展。1937年扩大规模,改为中西制药厂。他秉承先人教导,以慈悲为怀,热心公益事业,无论是济贫、开办学校、修建清真寺、救灾,他都是首先倡导,慷慨解囊。1939年天津发生了特大水灾,旧日、法、英等租界几乎全被水淹,日伪政府不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使不少受灾居民无法居住和生活。刘霁岚首先发起救灾活动,他和意租界工部局联合会成立赈灾委员会。他自任会长,其他会员有福兴面粉厂经理杨西园、寿丰面粉厂经理孙冰如、意租界工部局李纳,还有高辑五等人。为了急救灾民,他不仅把自己的房间腾出十余间留住灾民,还捐献了大量钱款财物。刘霁岚还在意租界大马路(今建国道)的便道上搭盖起大量席棚,利用寿丰面粉厂的便利条件供给馒头和粥饭等,一直到洪水退去。
  刘霁岚出身于伊斯兰教家庭,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一生遵守教规,斋戒礼拜,不吸烟、不饮酒。虽然在社会上交游很广,酬酢频繁,但他在筵席上遵守教规,向来以茶代酒。据王景洲先生《刘霁岚一生》中记述,刘霁岚出资修建河东富辛庄清真寺,并不断捐助财物,添置家具设备、回民办丧葬用的仪仗“地平”(棺轿)等物。他对邻里贫苦人民不论回、汉族多所施舍,小商贩如果有卖不出去的食品等物给他送来请求照顾时,他都按价收买。对本族的贫困亲戚,也不短给予生活救济。有一位小学教师刘月舫经济困难,经常向他求援。刘月舫病危时,托人请刘霁岚来他家,当面将独子刘霍托付给刘霁岚作为义子。刘霁岚除了对刘霍一家在生活上给予了救济外,每月还给刘霍十块银元作为学习补助。刘霍在铃铛阁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某大学读书,经常和刘霁岚通信。刘霍在读大学二年级时与刘霁岚断了音信,直到新中国成立,大家才知道刘霍去了延安参加了革命,做了毛主席的警卫员。“文革”期间,刘霍被调到天津市担任红桥区委书记,不久返回北京任职,但他仍然不断回津,到义父刘霁岚家中问候。
  除了对回族人民做公益事业外,刘霁岚还为回、汉两族人民之间的纠纷事件热心奔走。1933年天津北马路直隶书局的一本小说《年羹尧西征记》内容中有侮辱回民的词句,激起回民大众的愤慨。他们聚众将书店砸毁,并要求追查责任。事态发展严重,官方亦无法解决。刘霁岚同社会名流和回民士绅刘孟扬等人,多方奔走,平息了这一事件,受到各方面的赞扬。北郊穆家庄(现天穆村)有一户回民因与汉通婚问题发生了纠纷,这位回民家长不同意其女与汉族青年自由恋爱,约请当地十余人来到了丁字沽男方家中闹事,被当地派出所扣押。刘霁岚闻讯后,认为如果被官方判刑处理,会造成回、汉之间矛盾激化。于是他到警察局找到戴处长说明利害,事件得到和平解决,被扣押的人全部释放,圆满地平息了这场纠纷。
  刘霁岚对教育事业亦有所贡献。1950年他在陈家沟子和于厂街分别创办伊斯兰小学和葆初小学,回、汉学生一律免收学杂费。1956年他经营的中西药房公私合营,1958年退休。1960年参加天津文史资料写作工作。1977年去世。生前他曾对子女说:“我一生经营工商业,秉承家教,慈善为怀。虽然我结交了各种人物,但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而是扶持贫穷落后,为朋友排忧解难。对于解决矛盾要本着‘冤仇宜解不宜结’的宗旨,否则冤冤相报永无休止。不但于己不利,而且贻害后人。我虽然经营工商业,但未给你们留下多少财富,但也未给你们留下任何后患。我去世后希望你们遵循祖传家教,以慈悲为怀,遵纪守法,为人民为国家努力工作,要‘但行此事,莫问前程’。”
其他文献
(一)  最近,习近平總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深度贫困,就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从深度贫困地区实际出发,明确重点、
在城市一隅,在钢筋混泥土铸就的丛林中,我时常坚持不懈搂着一缕昏黄的灯光入眠。  异乡的夜漫长,漫长得可以拧出孤寂的血与泪;出租屋的硬板床坚韧,坚韧得烙出漂泊的疼痛和幸福的憧憬。无数个夜晚,我搂着灯光入眠——那微弱的灯光点亮黑暗角落,抒写飞翔的梦想和甜蜜的爱恋,在方格子里艰难跋涉,留下青春的风景、微笑与哭泣、生存与拼搏……  搂着灯光入眠,春花秋月潜入梦中,紫丁香在雨巷悄悄绽放,青梅倚着竹马踏着一路
时间过得可真快,又到年末了!在即将过去的一年当中,你都有哪些收获呢?你是不是从开心竞技场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呢?你一定要再接再厉,争取在明年也有同样的进步。努力努力再努力,成功总有一天会来到你身边的!对了,圣诞节快到了,你可别玩得太过火了:)  1.成语“安步当车”中形容( )可以像坐车一样。  A.齐步走 B.快走  C.快跑 D.慢慢走  2.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甲和乙,甲绳剪去全长的1/3,乙绳剪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给予人们千千万万种人性的光芒。它让跌倒的儿童重获信心;它让一个卑微的乞丐受到尊重;它让社会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漠……读了《慈善读本》后,我不再自私,我要行动去关心那些弱小的人,让太阳万丈光芒,照射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初读《慈善读本》,让我们了解了世上是幸福与苦难共存的地方。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家里没钱,可能因为家人去世了,而放弃学业;有些老人得了严重的白内障,却没钱医治;还
经久不衰的精神佳作  中华慈善总会最近出版了《爱育蓓蕾——〈慈善读本〉读后感选编》(下称选编),这是一本弘扬慈善文化、造福民族未来的慈善精品。全书汇总了全国各省(市)学生及其家长、教师所写的以爱为核心的233篇奉献慈善、热爱慈善、歌颂慈善、感受慈善的优秀文章。揭示了“慈善文化进校园”对于启动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本质内涵。中国传统慈善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
每当冬天来临,人们总是充满期待,期待属于我们的节日——春节。过年了,无论身处何地的人们都会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共享欢乐祥和的节日。但总有一些人,每当节日来临之时却暗自神伤。他们就是那些困难群众……但也总有一些人,会走进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带去温暖,送去温情。  中华慈善总会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温情的组织,汇聚着一群充满爱意的工作人员。为减轻基层贫困群众的疾苦与不安,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帮助他们
印象中的西北,既有崇山峻岭,又有高原盆地沙漠,那里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少数民族众多。陕西,又称三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多民族独特的风俗形成了青海特色的人文景观,大河、大湖泊、大草原、大盆地、大盐湖,构成了青海独特的自然景观;新疆,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这样的西北,拥有独特的魅力,作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
有一对夫妻,年轻时候都上班,各忙各的,聚少分多,缺少交流和沟通,于是,矛盾重重,最后分道扬镳。后来,他们在一次活动中见面,双方促膝谈心,男方非常诚恳地说:“当初咱们能够结婚成家,看重的只是表面现象,既没有把对方当成最好的朋友,也没有在交流沟通中加深夫妻感情,分道扬镳的主要责任在我。”认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当然很好,然而,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女方已经再婚,组建了新的家庭,他们和好复婚已经没有机会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执教的是初中版慈善读本,主题活动(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慈善是每个人的责任主题下的【综合活动1】看不见的世界。  “慈善”:“慈”,本意为父母之爱,后引申为“爱别人”;“善”,本意是“吉祥”“美好”两词并用,指怜悯和帮助他人。初中版慈善读本明确指出:初中版慈善读本重在感知、了解和体验,在6个单元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慈善与责任、爱与尊重、助人与分享、爱与力量
流年就像一支万花筒,多少五彩斑斓的岁月在其内壁中呈现,却又在指尖轻摇之间转瞬即逝。在时光的长河里掬一股清流,忆起那时那刻。  我的妈妈是石浦救援队中的一名队员。那次恰逢周日,我便跟随着妈妈一同去自家附近一个98岁高龄的老奶奶家中。老人没有丈夫也没有子女,虽说生活能自理,但还是会有诸多不便,我们决定前去帮忙。  一走进院子,看见老人正悠闲地晒着太阳,周围没有一人打扰,让我想到了“岁月静好,流年轻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