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岭西段、渭水中游,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现辖秦州、麦积两区和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2万。天水市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优秀地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质量魅力城市、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全国最具体育活力城市等称号。
天水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三皇之首”伏羲氏诞生于天水,并在卦台山演绎创画八卦,开启了人类智慧和中华文明。距今8000多年前的大地湾文化遗址是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陇原大地上的“史前名珠”。自秦汉以来,飞将军李广、三国名将姜维、陇上铁汉安维峻、爱国将领邓宝珊等都是这块文化沃土孕育的杰出人物。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天水留下了众多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全市现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6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
天水旅游资源富集,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别具特色,全市现有旅游景区景点228处,其中5A级1处、4A级7处,有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10处,国家级工业和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2个,养生温泉3处。明代建筑伏羲庙和伏羲创画八卦的遗址卦台山,是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与甘谷大像山和武山水帘洞、拉梢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石窟艺术走廊”。天水山、水、林、泉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与城、寺、观、阁等丰富的人文资源交相辉映,正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天水区位优势明显,是陇东南交通物流信息枢纽,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天水至平凉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和310国道、316国道以及即将建设的天水至平凉高速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陆运网络。天水机场开通了直飞天津、杭州、南京、重庆、西安5条航线,通过“一票到底、代码共享”模式,开通了天水经西安往返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的航班,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天水自古是陇东南物资集散地,随着天水國际陆港、天水商贸城等重点项目的建成运营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商贸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天水工业基础较好,是全国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建材、能源化工六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特别是数控机床、电子封装测试、中高压开关柜、风动工具、石油钻机电控系统等领域,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竞争优势。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20多个县区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项目承载能力较强,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质量强市战略和品牌带动战略成效显著,全市现有国际注册商标2件、中国驰名商标16件、甘肃省著名商标121件、甘肃省名牌产品86件。
天水农业特色鲜明,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光照充足,降雨适中,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果品、蔬菜、畜牧等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秦州樱桃、武山蔬菜、甘谷辣椒等农林特产畅销国内外,全市现有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被中国农学会评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生态型、综合性的现代农业高新园区,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前景广阔。
天水生态环境良好,是西北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境内植被丰茂,小陇山、关山、秦岭三大林区林地面积1026万亩,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有林木资源25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33.2%。耤河、渭河风情线、马跑泉公园提升改造、人民公园提升改造和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7%。
天水,集北雄与南秀于一体,融人文与风情于一身,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在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历史机遇,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天水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三皇之首”伏羲氏诞生于天水,并在卦台山演绎创画八卦,开启了人类智慧和中华文明。距今8000多年前的大地湾文化遗址是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陇原大地上的“史前名珠”。自秦汉以来,飞将军李广、三国名将姜维、陇上铁汉安维峻、爱国将领邓宝珊等都是这块文化沃土孕育的杰出人物。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天水留下了众多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全市现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6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
天水旅游资源富集,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别具特色,全市现有旅游景区景点228处,其中5A级1处、4A级7处,有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10处,国家级工业和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2个,养生温泉3处。明代建筑伏羲庙和伏羲创画八卦的遗址卦台山,是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与甘谷大像山和武山水帘洞、拉梢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石窟艺术走廊”。天水山、水、林、泉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与城、寺、观、阁等丰富的人文资源交相辉映,正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天水区位优势明显,是陇东南交通物流信息枢纽,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天水至平凉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和310国道、316国道以及即将建设的天水至平凉高速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陆运网络。天水机场开通了直飞天津、杭州、南京、重庆、西安5条航线,通过“一票到底、代码共享”模式,开通了天水经西安往返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的航班,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天水自古是陇东南物资集散地,随着天水國际陆港、天水商贸城等重点项目的建成运营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商贸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将更加凸显。
天水工业基础较好,是全国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建材、能源化工六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特别是数控机床、电子封装测试、中高压开关柜、风动工具、石油钻机电控系统等领域,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竞争优势。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20多个县区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项目承载能力较强,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质量强市战略和品牌带动战略成效显著,全市现有国际注册商标2件、中国驰名商标16件、甘肃省著名商标121件、甘肃省名牌产品86件。
天水农业特色鲜明,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光照充足,降雨适中,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果品、蔬菜、畜牧等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秦州樱桃、武山蔬菜、甘谷辣椒等农林特产畅销国内外,全市现有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被中国农学会评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生态型、综合性的现代农业高新园区,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前景广阔。
天水生态环境良好,是西北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境内植被丰茂,小陇山、关山、秦岭三大林区林地面积1026万亩,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有林木资源25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33.2%。耤河、渭河风情线、马跑泉公园提升改造、人民公园提升改造和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7%。
天水,集北雄与南秀于一体,融人文与风情于一身,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在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历史机遇,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