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教学改革的广泛发展与不断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建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需要。本文从新型教学模式的特征入手,提出了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新型教学模式 基本特征 原则 问题
1.引言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教学模式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构建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认为研究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关系,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有经验的教师将书本知识和各种技能传授给学生,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整个教改没有很大突破,主要问题在于比较注重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而忽视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2.1新的教学理论指导——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有经验的教师将书本知识和各种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垄断者”,教学方式也通常采用“填鸭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新型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2.2新的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环境。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大面积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教育面临着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教育信息化成了一个必然趋势,这不仅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变,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的理论。在这种信息化环境下,更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的探索,灵活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2.3教学模式要素的新定位——增加“教学媒体”基本要素。
传统教学过程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通常要应用多种媒体,所以还应该加上“教学媒体”这个基本要素。这四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地简单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系统科学理论,要使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形成最佳的组织结构,因此,教学模式要进行结构设计。另外,还要注意实现教学过程中四个要素的转变。即: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教学媒体作用的转变,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的转变,由讲授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3.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3.1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新型教学模式首先必须以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着力于追求全体学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建造可参与性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获得知识和能力;重视发展个性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索等途径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3.2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当今有许多先进的教学理论可以借鉴与应用,如:布鲁纳的“建立结构,发现学习”理论;布鲁姆的“确定目标,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的“优化方法,择优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生中心,参与学习”理论等。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3.3体现课程教学特点的原则。
英国学者斯滕豪斯(L.Steakhouse)认为,学校教育是由四个不同的过程构成的:一是技能的掌握,二是知识的获得,三是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定,四是思想体系的形成。不同的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学科内容与结构,然而没有一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的学习类型。一般来说,学习类型多种多样,它们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还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表现出不同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学习者,在教学中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例如,有些学习需要学习者的直接参与,以获得“做的经验”;有些学习需要为学习者提供间接的感性材料,以获得“观察的经验”;有些学习则需要通过运用语言符号,以获得“抽象的经验”。这在一定意义上是由学科内容与结构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共同决定的。
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就无从谈起,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的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以评价反馈来检验设计与实施的效果。它是一种教学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教学设计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用教学设计理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4.1无论选择哪种教学媒体,都要注意扬长避短。每种教学媒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及短处。不能一味用多媒体代替了其他的媒体,因为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它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它媒体的最佳表现力。如:电视媒体具有大容量的活动图像和动态表现力,如果采用多媒体,则必然要经过视频压缩,画面的清晰度就会降低。
4.2多媒体教学内容,不应简单地以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得越复杂,实现的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多媒体教材的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教学内容。
4.3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时,要充分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注重师生角色的转变,彻底打破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灌输者的局面,否则新型教学模式又变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4.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呼唤新的教学评价。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与普及,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出现了很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如基于问题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自主探究教学、网络协作学习等。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新型教学模式开展总会遇到很多阻力,究其原因,很大一方面就是缺乏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如何保证新型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一个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2,(2).
[6]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关键词: 新型教学模式 基本特征 原则 问题
1.引言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教学模式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构建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认为研究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关系,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有经验的教师将书本知识和各种技能传授给学生,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整个教改没有很大突破,主要问题在于比较注重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而忽视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2.1新的教学理论指导——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有经验的教师将书本知识和各种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垄断者”,教学方式也通常采用“填鸭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新型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2.2新的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环境。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大面积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教育面临着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教育信息化成了一个必然趋势,这不仅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变,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的理论。在这种信息化环境下,更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的探索,灵活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2.3教学模式要素的新定位——增加“教学媒体”基本要素。
传统教学过程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通常要应用多种媒体,所以还应该加上“教学媒体”这个基本要素。这四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地简单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系统科学理论,要使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形成最佳的组织结构,因此,教学模式要进行结构设计。另外,还要注意实现教学过程中四个要素的转变。即: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教学媒体作用的转变,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的转变,由讲授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3.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3.1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新型教学模式首先必须以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着力于追求全体学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建造可参与性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获得知识和能力;重视发展个性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索等途径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3.2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的原则。
当今有许多先进的教学理论可以借鉴与应用,如:布鲁纳的“建立结构,发现学习”理论;布鲁姆的“确定目标,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的“优化方法,择优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生中心,参与学习”理论等。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3.3体现课程教学特点的原则。
英国学者斯滕豪斯(L.Steakhouse)认为,学校教育是由四个不同的过程构成的:一是技能的掌握,二是知识的获得,三是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定,四是思想体系的形成。不同的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学科内容与结构,然而没有一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的学习类型。一般来说,学习类型多种多样,它们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还由于我们面对的是表现出不同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学习者,在教学中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例如,有些学习需要学习者的直接参与,以获得“做的经验”;有些学习需要为学习者提供间接的感性材料,以获得“观察的经验”;有些学习则需要通过运用语言符号,以获得“抽象的经验”。这在一定意义上是由学科内容与结构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共同决定的。
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就无从谈起,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的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以评价反馈来检验设计与实施的效果。它是一种教学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教学设计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用教学设计理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4.1无论选择哪种教学媒体,都要注意扬长避短。每种教学媒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及短处。不能一味用多媒体代替了其他的媒体,因为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它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它媒体的最佳表现力。如:电视媒体具有大容量的活动图像和动态表现力,如果采用多媒体,则必然要经过视频压缩,画面的清晰度就会降低。
4.2多媒体教学内容,不应简单地以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定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得越复杂,实现的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多媒体教材的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教学内容。
4.3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时,要充分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注重师生角色的转变,彻底打破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灌输者的局面,否则新型教学模式又变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4.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呼唤新的教学评价。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与普及,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出现了很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如基于问题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自主探究教学、网络协作学习等。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新型教学模式开展总会遇到很多阻力,究其原因,很大一方面就是缺乏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如何保证新型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已成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一个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2,(2).
[6]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