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职工群众对典型的关注点也在发生着变化,职工群众关注的不只是典型的外在效果,更关注其时代意义;职工群众关注的不只是典型的高大形象,更关注其真实程度;职工群众关注的不只是典型的先进事迹,也关注其平凡之处;职工群众关注的不只是典型的政治意义,更关注其亲和程度。把握职工群众的心理宣传典型,是达到宣传效果最优化的客观要求。通过宣传典型的人和事,让职工群众受到形象化的启发、感染和教育,理解领会所要倡导的先进思想观念,需要准确把握了群众的心理从而激发出振奋向上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克服当前典型宣传中只从主观意识出发、想当然的不良倾向。
关键词:典型宣传 群众 意义
一、把握典型的时代意义。先进典型一般都具有感人的事迹、高尚的行为、先进的经验。但是,其先进事迹和经验一定要有时代意义,反映时代精神,这是广大群众接受典型的基础。时代在发展,不同的时代塑造不同的英雄,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典型。在五十年代,由于国家刚刚解放,人民从万恶的旧社会走出来,当塑造了在战争中涌现出的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形象时,人民不禁热泪盈眶;在我国工业、农业百废具兴时,七十年代,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录等人又影响了一代人,在和平时期,又涌现出了任长霞、牛玉儒等当代英雄。所以,笔者认为,只有适应当时时代的要求、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风貌的典型,才是群众乐意接受的。
从职工群众的心理出发,典型宣传就应立足于揭示先进典型所反映出的时代意义。考察和选择典型,要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中去审视,注意发现与时代步伐相一致的“闪光点”。描写典型,应将先进典型的事迹、行为、经验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概括,使典型具有普遍意义,发挥典型的榜样作用。推广典型的经验,要充分考虑到职工群众的思想基础、觉悟程度、认识水平的差异,不同受众的不同期待。
二、把握典型的真实程度。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高尚行为、先进经验,在大多数人眼里毕竟不常见,因而显得有些“高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职工群众接受宣传信息的渠道和内容都大大增多,而其中很多信息并没有经过权威机构证实其真实性,事实也表明,在这些信息中的确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职工群众接受信息时的怀疑心理增强。另一方面,以前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时,存在少数任意拔高典型的现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不仅没有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反而使职工群众形成了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定势。受这种心理支配,群众往往逆宣传者的主观意图而活动,带着反感和抵触情绪接受信息,对传播信息给以排斥或反对,从相反的方向得出自己的结论,宣传者的主观宣传越强,受众的逆反心理就越强。因此,当新典型呈现在群众面前时,群众首先关注的是典型的真实程度。
失真的典型不会有生命力。因此,应当下功夫解决典型真实性问题。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先进典型也是人,既然是人,他们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典型宣传既不能抹杀他们的感人事迹,也不能苛求典型人物的缺点。实事求是宣传典型,群众才觉得可信。二是总结典型的事迹和经验应当总结得“像、准、实”,应当克服那种一味地追求事例典型化、完美化的做法。三是抓典型不能急于求成。每个典型从雏形到成熟,都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拔苗助长的把戏一旦被群众识破,就会损坏党的形象。只有实事求是的宣传典型,群众才会觉得真实可信,从而才能学习典型的精神。
三、把握典型的平凡之处。从心理学角度看,典型所做出的成就与大多数群众都是不同的,但其成长过程中的艰辛和蕴含的道理则与受众有共同性,群众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道理和经验,从而产生心理认同感。大量事实表明,能够得到群众广泛认同并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典型的先进事迹,其成长过程中的平凡之处更容易吸引受众注目,并产生认同感。
“文革”中的一些典型报道,动辄“高大全”,忽略了典型的社会属性,群众只觉得其高大,但却觉得离自己太远,甚至产生怀疑。其实,伟大和平凡没有绝对的界线,伟大往往出于平凡。典型之所以成为典型,必有德高于人、行高于人之处,但典型也是人,也有不足和缺点,不能要求他们超凡脱俗,一点毛病也没有。正因为缺点,典型才是鲜活的,才值得我们学习。
把握好典型的“平凡”,在于正确把握典型人物思想发展的复合逻辑的过程,承认伟大产生于平凡之中。调查表明,群众对典型人物事业与家庭、感情与理智之间的矛盾冲突,普遍有较深的印象,对于他们作为平凡人的真实生活有较强的认同感。然而,许多关于先进人物的报道把主人公写成不食人间烟火,只有社会理想的“单性人”。这种脱离实际的报道,只能引起群众的反感。
四、把握典型的亲和力。如果宣传的典型不具亲和力,就很难被群众真正接受。只有具有很强亲和力的典型,才能引导群众从内心深处向其学习。
直观感人的典型产生亲和力。作为受众来讲,他们在接受宣传信息时,总是首先被那些形象生动、亲和力强的先进典型所感染打动,从而达到心灵交流。在宣传典型过程中,一方面不能降低典型的先进性,另一方面要让典型充满“人情味”,使人感到可亲可近。典型生动感人之处,最重要的是典型的个性。因此,应充分展示先进典型的个性特征。在突出先进典型的特点和个性上,应做到材料丰满、感人、有血有肉,语言生动,努力提高文字宣传的可读性。在宣传形式和方法上,力求生动活泼给人以新鲜感。
从近年来的一些成功的典型的宣传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典型爱党爱国、英勇无私的伟大人格和高贵品质背后也具有一份常人的情怀,改变了以往的典型宣传过程中过度强化人物先进性的做法。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把人物的先进性融进人物寻常的生存轨道之中,这样就使典型有血有肉、感情充沛,给人以真实合理的感觉,使典型更深刻、更具有感染力。
关键词:典型宣传 群众 意义
一、把握典型的时代意义。先进典型一般都具有感人的事迹、高尚的行为、先进的经验。但是,其先进事迹和经验一定要有时代意义,反映时代精神,这是广大群众接受典型的基础。时代在发展,不同的时代塑造不同的英雄,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典型。在五十年代,由于国家刚刚解放,人民从万恶的旧社会走出来,当塑造了在战争中涌现出的董存瑞、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形象时,人民不禁热泪盈眶;在我国工业、农业百废具兴时,七十年代,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录等人又影响了一代人,在和平时期,又涌现出了任长霞、牛玉儒等当代英雄。所以,笔者认为,只有适应当时时代的要求、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风貌的典型,才是群众乐意接受的。
从职工群众的心理出发,典型宣传就应立足于揭示先进典型所反映出的时代意义。考察和选择典型,要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中去审视,注意发现与时代步伐相一致的“闪光点”。描写典型,应将先进典型的事迹、行为、经验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概括,使典型具有普遍意义,发挥典型的榜样作用。推广典型的经验,要充分考虑到职工群众的思想基础、觉悟程度、认识水平的差异,不同受众的不同期待。
二、把握典型的真实程度。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高尚行为、先进经验,在大多数人眼里毕竟不常见,因而显得有些“高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职工群众接受宣传信息的渠道和内容都大大增多,而其中很多信息并没有经过权威机构证实其真实性,事实也表明,在这些信息中的确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职工群众接受信息时的怀疑心理增强。另一方面,以前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时,存在少数任意拔高典型的现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不仅没有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反而使职工群众形成了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定势。受这种心理支配,群众往往逆宣传者的主观意图而活动,带着反感和抵触情绪接受信息,对传播信息给以排斥或反对,从相反的方向得出自己的结论,宣传者的主观宣传越强,受众的逆反心理就越强。因此,当新典型呈现在群众面前时,群众首先关注的是典型的真实程度。
失真的典型不会有生命力。因此,应当下功夫解决典型真实性问题。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先进典型也是人,既然是人,他们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与不足。典型宣传既不能抹杀他们的感人事迹,也不能苛求典型人物的缺点。实事求是宣传典型,群众才觉得可信。二是总结典型的事迹和经验应当总结得“像、准、实”,应当克服那种一味地追求事例典型化、完美化的做法。三是抓典型不能急于求成。每个典型从雏形到成熟,都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拔苗助长的把戏一旦被群众识破,就会损坏党的形象。只有实事求是的宣传典型,群众才会觉得真实可信,从而才能学习典型的精神。
三、把握典型的平凡之处。从心理学角度看,典型所做出的成就与大多数群众都是不同的,但其成长过程中的艰辛和蕴含的道理则与受众有共同性,群众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道理和经验,从而产生心理认同感。大量事实表明,能够得到群众广泛认同并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典型的先进事迹,其成长过程中的平凡之处更容易吸引受众注目,并产生认同感。
“文革”中的一些典型报道,动辄“高大全”,忽略了典型的社会属性,群众只觉得其高大,但却觉得离自己太远,甚至产生怀疑。其实,伟大和平凡没有绝对的界线,伟大往往出于平凡。典型之所以成为典型,必有德高于人、行高于人之处,但典型也是人,也有不足和缺点,不能要求他们超凡脱俗,一点毛病也没有。正因为缺点,典型才是鲜活的,才值得我们学习。
把握好典型的“平凡”,在于正确把握典型人物思想发展的复合逻辑的过程,承认伟大产生于平凡之中。调查表明,群众对典型人物事业与家庭、感情与理智之间的矛盾冲突,普遍有较深的印象,对于他们作为平凡人的真实生活有较强的认同感。然而,许多关于先进人物的报道把主人公写成不食人间烟火,只有社会理想的“单性人”。这种脱离实际的报道,只能引起群众的反感。
四、把握典型的亲和力。如果宣传的典型不具亲和力,就很难被群众真正接受。只有具有很强亲和力的典型,才能引导群众从内心深处向其学习。
直观感人的典型产生亲和力。作为受众来讲,他们在接受宣传信息时,总是首先被那些形象生动、亲和力强的先进典型所感染打动,从而达到心灵交流。在宣传典型过程中,一方面不能降低典型的先进性,另一方面要让典型充满“人情味”,使人感到可亲可近。典型生动感人之处,最重要的是典型的个性。因此,应充分展示先进典型的个性特征。在突出先进典型的特点和个性上,应做到材料丰满、感人、有血有肉,语言生动,努力提高文字宣传的可读性。在宣传形式和方法上,力求生动活泼给人以新鲜感。
从近年来的一些成功的典型的宣传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典型爱党爱国、英勇无私的伟大人格和高贵品质背后也具有一份常人的情怀,改变了以往的典型宣传过程中过度强化人物先进性的做法。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把人物的先进性融进人物寻常的生存轨道之中,这样就使典型有血有肉、感情充沛,给人以真实合理的感觉,使典型更深刻、更具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