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汉字文化 感受汉字之美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vfg4gf3f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标志,低年级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识字作为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汉字文化的传承与渗透,以使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笔者以《小猴子下山》一文的识字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字理识字,感受形象美
  因为汉字主要是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即一定的字理。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字理识字不仅是对汉字文化的传承,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汉字的形象美。
  如在教学“瓜”这个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把藤蔓结瓜的图片和文字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片与文字的相似之处。在学生感受到这一点之后,教师再把“瓜”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展现给学生看。这样教学,“瓜”字作为象形字的演变规律就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如,在教学“掰”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观察一下这个字的结构,说一说这个字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能猜出这个字的读音吗,怎样才能快速记住这个生字。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两手分开为掰”这个会意字的形成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从字理识字入手,帮助学生形象识字,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汉字是怎样演变而来的,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祖国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归类识字,感受结构美
  归类识字是识字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不同的汉字有着不同的特点,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认识更多的汉字。《小猴子下山》一文中有许多跟动作描写有关的生字,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归类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汉字的结构之美。
  在这一课中,许多生字最大的特点是都跟动作有关,比如“掰、扛、扔、摘、捧、抱、追、蹦”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这些生字先分类,再说说理由。在教师的启发下,多数学生把“掰、扛、扔、摘、捧、抱”分为一类,因为这些字都与“手”有关,把“追、蹦”分为一类,因为它们与“足”有关。这样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汉字的结构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不同偏旁部首表示的意义不同。在识字教学中,采取归类识字的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真正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汉字的结构之美,更加喜欢识字。
  三、图文识字,感受趣味美
  统编本教材在学生识字方面提出了借助图画猜读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拼音不是学生识字的唯一凭借。在教材中,有些插图与生字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借助图画来帮助学生识字,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在《小猴子下山》一文的课后练习中,“掰、扛、扔、摘、捧、抱”这些动词的下面分别配了与这些动作相关的插图。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插图让学生将图文结合起来识字,这样的识字形式,学生兴趣盎然,一看图,不仅认识了汉字,还明白了汉字所隱含的意思,学习起来更轻松,更自如。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图文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还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识字教学不仅是一种能力训练,还是一种文化熏陶。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文化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神洲路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是一项思维认知活动,关乎学生的知识能力、鉴赏水准和人文精神,是个体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很多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教师应巧妙引导,让学生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拓展视野。  一、坚守文本基础,在正确解读中“导”出自主发现,“延”出印证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循文探究,在探寻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交融中,洞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其形成深入的对话交流,达
【摘 要】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紧随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产教协同进行专业建设,校企互动进行人才培养,按需服务进行社会培训,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服务;按需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2-0007-03  【作者简介】邓立新,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扬州,225200)校长,正高级讲
天空刚刚放明,蜜蜂姑娘就起床了,她洗了脸,就提着篮子飞出了巢穴。  蜜蜂姑娘迎着初升的太阳,展开双翅,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最后,她停在了一朵喇叭花上。  “蜜蜂姑娘早!”喇叭花打著招呼。  “早,喇叭花小姐!”蜜蜂姑娘也打着招呼。  喇叭花小姐很喜欢蜜蜂姑娘,因为蜜蜂姑娘的劳动会让她结出种子来。  辛勤采蜜之后,蜜蜂姑娘准备回家了。  突然,不知怎么回事,蜜蜂姑娘脚一滑,从喇叭花上掉了下去,重重地跌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微句训练就是指句子训练。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在说话与表达方面明显存在着说话不完整或者前后语序不分、颠三倒四的现象。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句子训练,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具条理性。微句训练不同于平时的写话训练,它的主要特点是句子简单、实用,便于课堂上操作,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常的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与写话比较重
小小南瓜种类多  你知道这些南瓜的名字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板栗南瓜  红皮南瓜  奶油南瓜  太阳果南瓜  小朋友们,这些南瓜的颜色、形状、花纹都是什么样的呢?你还可以拍一拍,听听它们的声音哦!(清脆、沉闷、高、低)  南瓜里的大不同  虽然都是南瓜,但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却各不相同,你是不是也很想知道它们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不同的切法,你会看到不同的南瓜世界。  南瓜的果肉很厚实,是黄色的
心理学家指出:脑中的信息若能经过右脑的图像感知,再传达到大脑的语言系统,那么接收到的语言文字信息就不再只是概念的输出,而是经由感觉与情绪交流后的体会,能转化成一幅幅细腻生动的心灵图像。如果读者对文字有共鸣,那就是掌握了“语感”,就能在字里行间不断产生丰富、深刻的体会。低、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阶段,如果教师能利用“图像”培养“图感”,进而培养“語感”,那么学生习作的内容将更加丰富,表
《牧场之国》是捷克作家卡尔·恰彼克的作品。四年前,我曾公开执教过此课,被课文所呈现的画面深深地折服,请学生“为四段文字取名”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堂至今仍历历在目。但现在回头反思,当时因过度追求“取名的完美”,而忽视了语言本身的内涵,课堂看似灵动,实则教学的重点有了偏移。  今天,当我随着作者的文字,再次走进荷兰这个《牧场之国》时,一股独特的异国风情扑面而来。一句句浸满宁静和谐的话语便开始在我的心底里
提起阅读,自然而然我们就會想到用眼睛去阅读,而诺贝尔获得者莫言的阅读经验之一却是用耳朵阅读。我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则报道:“莫言与几位著名作家就‘童年阅读经验’题目进行座谈,其他作家都侃侃而谈自己的童年曾经读过哪些书,轮到莫言发言时,他说:‘当你们饱览群书时,我也在阅读,但你们阅读是用眼睛,我用的是耳朵。’”(莫言.用耳朵阅读[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一次莫言去悉尼大学演讲时,曾明确提出了
暑假后,幼儿园大班毕业的孩子就要进入小学啦!小学和幼儿园不论是在硬件设施、作息时间,还是教育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这也引起了一些家长的焦虑。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很多家长为孩子报名幼小衔接辅导班,学习汉语拼音、加减法、英语等课程。其实,“幼小衔接”的重点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这些,幼儿
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平时非常活泼,而在上口语交际课时,突然沉默了不少,不能积极参与交际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即使说了不少,可他们的“说”则更像是表达,不像是在交际。如此种种,优化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势在必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交际需求  口语交际与情境是脱不开关系的,恰当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