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昨夜的星辰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在远离家乡的花垣 我独坐,听到树上巢穴里的鸟均匀的呼吸 树叶,把时光摇了回来 小时候,家乡的后山 也有这样的一棵树 我从鸟窝里抓了一只八哥 后来,它天天跟着我走 我以为时候久了,它会忘记 那片树林,和那片树林里的风 直到有一天,月光静静洒在 山岗 它像一片云 朝来时的地方飞奔 母亲的爱,再一次轻轻交给我 寂静涂抹了整个院子 树木的影子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夜的星辰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在远离家乡的花垣
我独坐,听到树上巢穴里的鸟均匀的呼吸
树叶,把时光摇了回来
小时候,家乡的后山
也有这样的一棵树
我从鸟窝里抓了一只八哥
后来,它天天跟着我走
我以为时候久了,它会忘记
那片树林,和那片树林里的风
直到有一天,月光静静洒在
山岗
它像一片云
朝来时的地方飞奔
母亲的爱,再一次轻轻交给我
寂静涂抹了整个院子
树木的影子越来越长
仿佛空气,思想都随着它
一起落在杂草上
那年我五岁
也是这样的夏天
把家里唯一好看的,麻石雕刻的小狗弄断了脖子
我躲在柴房里
阳光透过茅草对我眨巴着眼睛
母亲找到我时,我已经睡着了
她把我抱回了家
阳光,风声一同沉默着
那些树影里的花朵愈发孤独
这时候,女儿炒了一碗蛋炒飯
送到我的面前
她望着我
将母亲的爱
再一次,轻轻交给我
其他文献
近几天,“钱途”一词又风靡一时。在利欲熏心的现代社会,“钱途”好似意味着就是“前途无限”和“正途”,这种观点正确与否在此不予评价。而在封建社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到底是归隐避世,畅游于山水田园之中,还是谋取功名,出仕做官,进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不可否认,文人志士无论选择哪种道路,功名意识是一直潜伏在他们的潜意识当中的。提到功名,那就不得不提与功名利禄相挂钩的科举制。“万般皆下
一、简介 (一)《女勇士》作品简介 小说共分五个部分:《无名女子》《白虎山学道》《乡村医生》《西宫门外》《羌笛野曲》。每个故事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作者描述了他们在美国的生活、她从母亲那里听到的故事,以及自己对这些故事的想象。小说中作者对女性形象描写使得西方读者眼里的中国女性形象有了改观—从传统封建男性压迫下的十分顺从的女性形象到叛逆,甚至女英雄的形象。 由于《女勇士》这部作品内容
太阳在我身体里熟透 我的嘴唇在燃烧 像爱的余烬 我在枝头伫立 眺望 等你 为我安排一场秋风 一场盛大的秋风 我知道 你会送我一个远方 送我白云的眼睛 蝴蝶的双翅和它的振动频率 送我这人间纷纷的情爱 和一些闪亮的词语 看大雪纷飞 听蚯蚓翻土 沿一条隐秘的路径 探索生死 当大地之鼓再次在我的喉间嘶鸣 我會跃上枝头 把你擦亮
闲云浮碧水,旭日洒清晖。 紫燕穿堤柳,溪桥入翠微。 春 鶯 斜阳穿柳暖风轻,一对春莺戏旧亭。 细语呢喃情缱绻,前窥惊起向空冥。
自汉唐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整个东亚文化圈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朝鲜时代盘索里代表作品《沈清传》与中国古代元杂剧悲剧典范《窦娥冤》两部作品中所阐释的儒释道思想的异同,浅析中国儒释道思想在对外传播中的融合与改变。 一、传统儒家孝文化与入仕观念 中国传统孝文化,不仅是一种为人称道的美德,也是封建三纲五常观念下为人子女应尽的“精神义务
罗兰·巴尔特提出的“零度写作”主张一种摆脱时代、社会、意识形态等一切束縛,让叙事避开价值取向、功利色彩和审美评判,回归中性、透明的写作观。平民作家姜淑梅的创作无意中暗合了“零度写作”的理念,她的作品本身和创作动机均与“零度写作”呈现出较高的契合性。绝对的零度写作并不存在,姜淑梅的创作历程也体现出了追求纯粹的零度写作所必然陷入的悖论情形。 一、零度写作概念的提出 “零度写作”的概念出自罗兰·巴尔
摘 要:“生命体验”与“黑夜感”向来跟拉斯冯提尔的影片分不开。拉斯冯提尔向来是风格独特甚至可以说是迥异的一位导演,他联合四名校友发表的Dogma95表现了他重视“内容”的“形式”。继《白痴》《黑暗中的舞者》之后,《此房是我造》同样也有体现到他的精神性和偏执的维度。本文主要以《此房是我造》为例,从其声画的运用和故事内容的选择,旨在浅析拉斯冯提尔对于杀戮、艺术、神学等元素在影片中的灵活糅合与运用。
低矮的苍穹 一如我的心境 压抑 阴晦 沉闷 讓人想起秋风的莅临 霸占 整个世界的静谧和安详 放任萧瑟秋雨 同于我的泪滴 从眼角倾泻而下 不顾忌感受 世间万物都被你撼动 垂泪 像一场蓄谋已久的恶作剧 不知道 究竟是爱还是喜欢 究竟是爱还是被爱 究竟是爱还是怜悯 究竟是爱还是感怀 关于爱情的话题 不想和你 在秋天里倾诉 难以置信与接受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包含着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包含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强烈的政治与道德意识。郑敏在《<诗经>现实主义精神探析》中肯定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列举了大量诗句,但缺乏有力论证。詹福瑞与侯贵满在《“诗缘情”辩义》中对陆机《文赋》中“诗缘情”与“诗言志”的异同作了辨析,但“诗缘情”与“诗言志”在《诗经》中就已体现。那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诗言志”“诗缘情”与《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有何
威廉·布莱克(1757—1827)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著名的诗人、画家。他的诗歌当中常常带有抒情之美,他反对古典主义的传统,当时的理性主义和统治阶级对底层人民的剥削令他深感愤怒,他全神贯注于人类的想象力、本能和激情,借助诗歌表达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所以布莱克的诗歌总是充满激情与浪漫,他也因此被评价为浪漫主义的先驱。他的作品时常带有神秘的色彩,将灵感想象的深邃思想与充满象征主义的神话传说融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