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死场》问世八十余年来,学界大致存在“民族主义”和“女性主义”两种主导性阐释路径.从总体趋势来看,这两种路径对原作的解读呈现出理念性越来越强的特点,由阐释发展到再解读甚至改写.《生死场》的意义生成,固然有其自足性,但要达成对小说和作者的真正理解,还是应该遵循知人论世的传统.而回到写作当时,毋庸置疑,萧红还是一个带有极大局限性的写作者.去掉理论上的预设和过度的赞美,很大程度上,《生死场》的写作应该非关其他,不过是作者的自诉、一次本能的自传性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