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感的幸福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有淘宝吗?我想送你几个饰品。”某天,一上QQ,就看见一个陌生人头像闪动。聊了几句,是很久以前的一个写手,发了一篇稿子后便杏无音信。
  QQ面板不大,名额有限,因为工作联系变化频繁,我对好友的保质期一般预设三个月。
  对于这种昙花一现的写手,想留下来只能是寄望我眼光走神。她却一直让我活在她的好友里。
  她说,那篇稿子促使她不顾父母反对,坚持在高考志愿上填了中文系,让她不再惧怕同学嘲笑自己的作家梦,让她有信心面对编辑部的退稿……
  请原谅我这样长篇累牍地引用她的话。你们无法想象,一个对杂志极度自恋的编辑,面对这样一个写手时,内心该是有多么的欣喜,餐饮发票里刮出5块钱也不过如此。我与她不过数分钟的交集,后果竟是改变了她的人生选择。
  有点欣喜和惶恐交织。我很有自知之明,无力也不想扮演所谓“人生导师”之类的角色。虽然这在当下很流行,但我一直很保留地认为,那更多只是一种职业谋生,离真的人生其实很遥远。
  工作的意义,对有些人来说,是外在的荣耀或者虚荣,于我而言,更在意一种“存在感”,如尘埃之细弱,空气之轻缈,能被忽略于无形,却不能被拒绝在有形之外。
  加班晚回,路过小区门口的路灯,看它在夜里放着微弱的光;上班偷闲,去楼顶花园看三角梅,被雨水冲刷得失了浓烈的色彩:一到冬天,头上的天空就灰灰的,少有蓝天和白云,心情也黯然……这些或饱满或淡薄的感受,你和我,应该都有过。
  也许,我们还曾看过同一片云,心头同样百转千回,只因某种私人化的感念,各自暗表而已!
  青春期的你我,灵魂飘忽动荡,奈何心情太多,适当的表情很少,很多时候,受困于找不到情绪的出口。需要的,其实就是找到一种存在感,你说的,你想的,有另一个人感应,也许,在不经意间,所有的一切就变了。
  世界那么大,我们算什么?选择着,寻找着,感受着,这就是生活。高中版给我的真实,就是在你的存在中,寻找我的生活。至于结果,不做过多的设想。也许就和那位作者一样,某一个偶然的时间,我们可能相遇或相交,被改变或者一成不变,全在于自己。无意之举,却是有心而为。
  2013,末日未来,太阳照常升起,我们也还在这里等你!
其他文献
看到一个搞笑视频,一只美国的猫猫会说中国话:我要那个鱼,那个鱼,牛肉面!还要鱼!觉得真是好可爱,遂转身掐住我家猫的脖子质问它:你怎么就不会说话呢?  要温顺,要卖得一手好萌,要爱干净,要看家护院不能搞破坏,现在甚至怪我为何不会说话……我的猫。  哭诉道:这个世界对我们喵星人的要求太多了,“生活”对我而言就是“生生逼得我们活不下去”。我们不是猫,我们是鱼,是牛肉面。  猫啊猫,铲屎大将军们又何尝不是
我曾失恋五年,高二到大三。很寂寞,无比寂寞。于是我愤然写了许多小说,意外地有了人生第一笔积蓄,无聊的时候就数钱,数完钱又开始抱怨:QQ响了一夜,可这夜好安静,联系我的人那么多,唯独没有你。  后来也不是没有过恋爱,只是变得有些漫不经心了。  身体像是启动了某种自卫机制,我每天按时起床、运动、上班,回家做饭、喂猫、打扫房屋直到筋疲力尽,看两集美剧便结束了看似井然有序的一天。  我知道心里压抑着什么。
鸡汤姑娘很仙,倒不是说长得多么仙。  看到她的时候,我正等着毕业,在学校里到处去听各种免费讲座。听讲座的目的不是真的为了听讲座,只是一种休闲和打发时间的方式,还可以吹空调。  那次,我正在一个不熟悉的作家的讲座上犯困,邻座的姑娘忽然举手站起来提问:“什么才是最好的生活呢?”  这是什么鬼问题。  就像你明明牵着恋人的手,却问老天:啊,我的男神/女神在哪里?  作家跟邻座姑娘像打乒乓球似的你来我往地
北辰区西堤头镇和大张庄镇农村居民及周边地区企业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地下水,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而且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各级政府已经把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
讲一个故事。  牧羊少年快乐地赶放羊群。来自城里的旅行者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娶婆姨。然后呢?生娃。娃长大后呢?放羊。  在厚重的黄土高原,小羊倌的人生就这样定格。  问问自己。求学,就业,成家,生子,过日子。其实人生大抵如此。  但大多数人,又不甘心像小羊倌那样,让自己的人生就这样过早地格式化,就如同生产流水线上一个个标准产品。  这源于我们内心对梦想的渴望。  在固化的教育模式和望子成龙的家长
朋友又一次辞职了,理由依然是,这份工作离他的“理想型”还差那么一点点。  每次听到她这样说,我都特想把她丢出去。对了,当年那个抱怨“虽然被人大录取,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北大”的女的,我也无比地想把她丢出去。  朋友固执地追求“理想型”。当然,我也固执,不然怎么做朋友?  仿佛全世界都对我上下班打车这事儿充满敌意,认为我奢靡。我固执地坚持,哪怕工作的地点荒凉如沙漠,各种打车软件都叫不来一台车,我也宁愿等
杂志改版了。是选择高端大气上档次,还是选择低调奢华有内涵,这事很纠结。比快,跑不赢网络;论炫,拼不过大片;讲方便,赶不上手机。结果,就是你现在看到的样子。有的时候,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翻来覆去地讨论的过程中,问得最多的,就是为什么要做一本这样的杂志?编辑有点心虚,说网络太大了,无边无际。以前说,这网里捞不上来鱼,是一个笑话,很经典。现在很多人笑不出来了,这网里不只能捞鱼,还能捞螃蟹,甚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