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bo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9201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個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朱镕基同志说过:“教育和科技事业要走改革创新之路,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这就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所谓思维习惯,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自觉性、习惯性思维方式,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设疑提问并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学生经思考回答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回答不完善的不应马上否定,而应让学生再思考,把问题回答得更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如,讲到天气与气候时,提问: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人类对天气与气候利用得很好的典型事例?他们是如何利用的?如果你是一个化工厂企业负责人,让你来选厂址,你会考虑哪些要素?这样,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无形地培养了思维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知识,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开展具有灵活性和层次性的活动,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并设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只要参与了活动,都会有所收获。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说:“我看哪位同学表现好,上课认真听讲,大胆举手发言,或一节课下来,不睡觉不搞小动作,我就奖给他一本作业,或在班级家长群中为他(她)点赞。”这样,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增强,参与意识会提高,他们会努力争取使自己得到奖励,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从而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自控能力等多种能力,也就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当学生获得奖励时,他就会感到骄傲和自豪,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进而增强进步的动力。另一方面,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分给不同的任务,开展具有层次性的活动,让水平相当的人一起角逐,彼此参与竞争,你追我赶,互相勉励,增长见识。同时应注意,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应及时调整对手,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活动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三、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地理学是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科学,充满了科学创新。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真谛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如,在“南极洲”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由中、美、法等六国南极考察队员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卧寒冰,浴风雪,置生死于度外,历时7个月,终于在1989年12月12日,用人类的勇气、智慧和脚步,再次到达了南极点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对科学真理的热爱和追求,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加强以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各种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以读图为基础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运用地图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教师应结合地理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特点,开展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性问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条件不完备”“解题方法不唯一”,属于非常规性问题。因此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活动是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进行“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教学时,有一道开放性问题:为了治理石漠化,摆脱贫困,贵州普定县人民献出“异地搬迁,宣传环保知识,加强教育和引导,再多修些公路,发展煤化工工业,扩大果树种植面积”等建议,假如你是普定县的县长,你将哪一条建议放在第一位?为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个开放性问题激烈的讨论、争辩,能够培养创新的能力。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三言两语就能完成的。学习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学有所成。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把地理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摘 要]一个合理恰当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够起到升华教学主题的作用,还能够为下一节的教学做好相应的铺垫,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巧用设疑和留白技巧完成新授课小结,借助总结和归纳技巧完成复习课小结,运用表达和重建技巧完成习题课小结,借助交流和反思技巧完成活动课小结。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小结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
【关键词】互动探究 模型 高效课堂 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124-01  初中化学是化学知识学习的启蒙阶段,打好初中化学的基础,对于今后的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以及实践探究的方法和能力是现阶段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基于此,教师应构建互动探究模型,在实践探究与合作互动中,强
[摘 要]心理效应,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应的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心理效应,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9-0076-02  心理效应,指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
[摘 要]在新时代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更好地营造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分层教学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较好地兼顾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建立形式多样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合作。教师应该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建立有效的評价机制,用导学案加强指导。  [关键词]新时代;课改模式;分层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说,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让初中化学焕发与以往不同的生机与活力,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微课作为化学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只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应用[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7-0066-02微型视频课程就是我们所说的微